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瀚海唐儿归> 第890章 迟来的宿命对决(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0章 迟来的宿命对决(中)(1 / 2)

<div id="tet_c">张贤瑀料中了很多事情,比如布韦希王朝动员能力确实很弱。

这不单单因为昔日的近卫军招募途径已经被破坏,还因为被称为德莱木人的布韦希王朝统治者,他们其实也是波斯人,根本无法快速动员大食人上战场。

呃,说是波斯人可能不是太准确,但他们普遍被认为是从波斯来的人,不属于波斯族群,但是地理上属于波斯。

这其实是来自波斯北部的蛮子,控制了两河流域和波斯这两个地理概念。

相当于什么,相当于满清,他们不但入关控制了中国,还把蒙古也给拿下了。

现在挂着波斯名头但统治中心在河中的萨曼家族,则相当于葛二蛋的准噶尔汗国。

特别是在布韦希王朝吞下波斯本部和呼罗珊之后,这就更像了。

这十年中,布韦希王朝的统治者,沙赫沙阿-阿杜德道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打造他也是波斯人的人设,并把被大周控制的萨曼家族称为投靠了桃花石异教徒的无耻者。

而且,实际上张贤瑀在攻下塞姆南的时候,阿杜德道莱并不在巴格达,而是在设拉子。

设拉子位于波斯西南,临近波斯湾,距离塞姆南大约一千二百里,历史上乃是威名赫赫的波斯帝国首都,就是居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那个波斯帝国。

阿杜德道莱甚至将设拉子作为了布韦希王朝的宫廷所在,巴格达则作为上班的场所,并不是时常居住。

他以这种办法来强化波斯人对于布韦希王朝的认同感,以便吞下整个波斯本部和呼罗珊。

布韦希王朝现在的军力,大约有四万常备近卫军。属于阿杜德到来心腹,基本出自德莱木人,被分封到各处镇守的封臣军三万人。用来防备河中方向的四个军团四万人。

此外还有负责控制巴格达的突厥族群近卫军两万人,其余就是需要大规模征召才能动员起来的神战者,这些人在内部被称为穆特瓦尔,意为志愿者。

从表面实力来看,布韦希王朝核心军力大约有十三万人,此外还有十五到三十万的神战者,实力远在只有六万主力的诸夏联军之上。

但诸夏联军这六万人可以几乎全部出动,布韦希王朝却很难全部动员,因为他还要驻防各地。

不过张贤瑀按捺住了心中冲动,没让手下军官冒雪直扑拉伊(德黑兰)的决策是正确的。

因为不但拉伊城中有三万布韦希王朝的大食军,阿杜德道莱在收到消息之后,也立刻就率领三万近卫军也冒着风雪到达了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也是波斯重镇,距离拉伊和塞姆南都不过七百里左右,二十天内就能大军全部赶到。

伊斯法罕城中,长脸、消瘦,长着灰黑色山羊胡子,黑发细眼的阿杜德道莱,正在通过各方渠道打听河中联军的情况。

作为布韦希家族的佼佼者,阿杜德道莱是很重视来自河中方面情报的。

他不但知道是郭婤儿在控制着萨曼波斯,还知道郑藩、金藩等藩国,甚至很清楚东方的桃花石帝国已经复兴。

但即便这样,他对于张周能以如此强硬的方式发起西征还是有些准备不足,阿杜德道莱甚至通过各种情报,将攻陷塞姆南的河中联军认为是先锋冒进。

因为这从时间上来看的话,非常合理,哪有主力大军能在二十多天的时间,狂奔一千多里的。

嗯,这家伙也跟王氏高丽之主王昭一样,对于中原武人已经卷到什么程度完全没有概念,还在用他遇到的普通军队,来估算五代武人的战斗力。

做出了只有两三万先头部队到达的预测之后,阿杜德道莱一边派堂弟兼财政大臣阿里去往巴格达征兵,一边就在伊斯法罕召集布韦希家族,甚至是全体德莱木人武勋集结军队。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德莱木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满清式的强盗武力集团,阿杜德道莱就是德莱木人的皇太极。

但这个皇太极还处于早期,还没有成功将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最高决策机构给干躺下。

所以目前的布韦希王朝,是由阿杜德道莱的一票叔伯兄弟侄子分别镇抚各处的,而这些叔伯兄弟侄子下面,还有大量德莱木人武勋。

历史上要到979年,阿杜德道莱才成功将布韦希家族的权力全部收到手中。

所以,现在二十六岁的阿杜德道莱还没有收全,他必须沿着叔父穆义慈道莱的老路走,先解决萨曼波斯的问题再说。

不过好在,现在处于隆冬时节,阿杜德道莱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调兵遣将。

。。。。

大周乾元四年,公元963年,冰雪初消,张贤瑀留张贤熙与郭守文率四千兵马守塞姆南,其余五万大军并万余萨曼波斯仆从军和数万民夫,开始向拉伊前进。

而此时,张贤瑀还不知道阿杜德道莱已经来到他南边的伊斯法罕,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了拉伊以及西面的巴格达。

拉伊(德黑兰)虽然在后世成了伊朗的首都,但在此时,它并不算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地位远在伊斯法罕和设拉子之下。

如果不是现在布韦希王朝为了争夺波斯,它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驻军。

那么也可以反过来说,拉伊就是一座纯粹的军事堡垒。

这座城市对于从河中来联军意义很大,因为打下了拉伊之后,联军就有了进军巴格达所在的两河流域之桥头堡。

但对于布韦希王朝来说,就有些很微妙了,拉伊的位置,在此时的波斯其实很尴尬,它一不能庇护东面富庶的呼罗珊地区,二无法影响南面更富庶的伊斯法罕和设拉子。

可你要是不守,敌人一旦夺取,却可以成为插入两河流域的桥头堡。

是以乾元四年,公元963年二月初十,勉强征召了一些军队的阿杜德道莱,就急不可耐的亲提四万近卫军,神战者六七万,号称二十万,开始北上救援拉伊城。

而此时,河中诸夏联军也刚刚在拉伊城下安营扎寨,攻城战刚刚拉开了一个序幕,才热热身而已。

然后,负责辎重安全的后路军,就猛地撞上了自伊斯法罕来的大食军。

山呼海啸的喊杀声传来,出身耶覩刮万户的达理底指挥着百余兵丁,被围困在一个山包上,正在拼命抵抗。

他是最倒霉的,由于整个联军上下,都没预料到阿杜德道莱竟然不在巴格达,而是在南边的设拉子。

因此根本想不到大食军能来的这么快,再加上前几批物资输送都没遇到任何危险,从而导致了上下的麻痹。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达理底押送的两万民夫,一千多匹骡马,十余万石粮食不是在路途中被突然堵住,而是被堵在了一个被联军叫做左翼甲三堡的小型军需物资转运站。

达理底放眼望去,身着青黑色外袍的大食甲士,正排着整齐的队列,不慌不忙的向着他所在的山包挺进,远远看去,旌旗林立,耳边尽是胡鼓一阵阵地敲响。

达理底知道,这些大食人并不急着杀死他们,而是务求稳妥把他们围困在这个小山包,不让他们冲出去。

因为达理底是受甲三堡镇守使曾正委托,冲出去向拉伊城下大军示警的。

而大食人不用想,是想封锁消息,等他们攻下甲三堡,从容布置陷阱掐断大军后路,因此不求全部杀死而力求稳妥。

安思存摘下头上的铁胄,抹了一把大冬天累出来的冷汗,他叹息了一声,‘是褔不用求,是祸躲不过啊!’

十五年前,他跟随郑国大王白从信攻陷石国城后,就在改名为新郑王城的石国城扎下了根。

他分到了一套足足有四十余间房子的大宅,做到了郑藩左卫的将虞侯,妻妾一共八个,个个姿容秀丽,城外还有两千多亩的良田,佃给十七户土著佃农耕种。

可以说,在汉地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他快快活活过了十五年,且非常安稳。

哪怕是第四次石国城之战,他护卫着白从信在河阳镇被围几个月,都没有现在这么危险。

因为彼时他确信波斯军奈何不得他们,但是现在,他们一百多人被数千大食军,外围很可能还有数万大食军围在了这座小山包。

大食人击不败大军,但是杀了他们这百余人还是很轻松的。

安思存咬了咬牙,娇妻幼子的容貌在他眼前一闪而过,但这更让他坚定了决心。

身处异域、夏君夷民,只有坚持没有退缩的余地,他找上了达理底。

“达百户,你挑选十个人,现在就休息,等着凌晨冲出去,去向都部署报信。”

达理底看了这个长着一副粟特人相貌,但是却坚称自己是汉人的郑藩小军官一眼,沉默的点了点头。

大食人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冲出去十几个人是可以,但其余人恐怕就得战死在这了。

安思存抽出自己随身的长匕首,这把长匕首用天工院精钢打造,剑刃寒光闪闪,深深血槽看着就渗人。

这玩意在河中可是好东西,不但可以削肉吃,还能用来破开河中蛮夷那些烂甲,只要扑过去,几个捅刺就能干掉一个敌人,是安思存的从不离身的神兵宝刃。

留恋的抚摸了几下之后,安思存连着镶金嵌玉的刀鞘,把这把神兵宝刃一起交给了身后他最看重的队正,来自万历城迎春堡的陈三郎。

“三郎,此刀给你,我那两个新收的侍妾,你可以选一个,但肖哥儿年龄还小,你帮着照看一下。

告诉曾正曾大哥,老子家产他一定要给守住了。”

安思存已经存了必死之心,但家人不可能不管,他的长子安义肖才十三岁,离能担起这个家至少还要四五年的时间。

而他一死,大部分侍妾肯定是要被遣散的,哪怕有子嗣的也很难留得住,所以还不如做个人情,让陈三郎帮他照顾下长子未来的从军之路。

至于曾正曾大郎,安思存当年跟他一起来河中闯荡,是他很少能信得过的人。

陈三郎有些眼睛发红,刚想说的什么,安思存旁边一个大胡子甲士就打断了他。

“你陈三郎骑射了得,未来不可限量,要是都战死在这了,咱们这些同袍的子嗣,谁来帮着照看呢。”

说着,平素跟陈三郎要好的士兵纷纷过来托付后事。

此外安思存还点出了一个只有十七岁,但也弓马娴熟的士兵,跟达理底他们一起冲出去。

是日,大食军从两面围攻山包上的百余诸夏联军甲士,安思存将甲胄集中起来,把人分为三班,每班士兵着三层重甲轮换紧守山口。

大食军三千余人轮番进攻,战斗从正午杀到半夜,死伤超百人,硬是一步都没前进得了。

等到凌晨,完全没上战场的达理底和陈三郎等十数精骑突然从山上猛冲下去,陈三郎手持马槊,一马当先就冲破了大食军的营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