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领导的真功夫> 第1章 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领导比管理更重要(1 / 2)

很多人认为领导不过是管理的一种项目,

其实并不是这样,领导可以和管理相提并论。

管理比较重视制度面,似乎法治就是良好途径。

领导则更加重视人性面,法之外还要人情义理。

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当然非制度化不可。

但是制度化管理容易僵化,并不是良好的管理。

人活着,毕竟以人情最为重要,不可不惜情。

因为人而无情,何以为人?管理得再好也没有用。

人性化管理,必须以领导为主轴,刚柔并济。

透过沟通、协调和控制,激发出高度组织力。

把组织成员,总动员起来,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整个历程,必须充满人情,才能够真正乐在工作。

管理比较偏重于制度面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从修己到安人的相关活动,实际上都是管理的过程。环环相扣,彼此互相影响,如表2.1。

(插入表2.1)

一般来说,管理的起点是修己。管理者先把自己修治好,做出良好的表率,以身作则,然后再寻求用人的效果。

管理的最高目标在用人,把人安顿好,让大家放心地好好做事。人不能安,事情必然做不好。少数人安,不如大家都安,所以,修己只算是独善其身,使众人安宁才称得上良好的管理。修己安人,成为管理者的共同信念。人人用心修己,大家互求安人,应该成为共识。

安人从慎断是非开始,把是的部分保留下来,去掉非的部分,使其成为标准。然后把标准明确定为制度,希望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实行。管理必须制度化,没有制度的管理,算不上良好的管理;但是制度化的管理,也不算是良好的管理。这是领导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不能不用心加以体会。因为制度化很好,过分制度化反而不好,若非经验丰富、体会深刻,实在很不容易了解。

制度容易僵化,缺乏权宜应变的空间。过分强调制度化,将组织的高、中、基层人员完全绑得死死的,动弹不得,当然不是良好的现象。若是基层死守制度而高层却不必遵守制度,岂非“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必然不能令人心悦诚服。何况制度经常不切时宜,修订起来又费时费力,往往赶不上实际的需要。

如何使制度化为大家所欢迎,而且能够有效落实,有赖于圆通的领导。用人性面来弥补制度面的不足,应该是领导者必须用心的地方,也是圆通领导的精华所在。

领导是发挥安人潜力的历程,把修己安人的管理效果充分发挥出来,才算是圆通的领导。从这个角度来看,领导比管理更为重要,因为管理的效果能否宏大,完全看领导能不能达到圆通的地步,使大家尽心尽力,如表2.2。

(插入表2.2)

一般而言,管理只能够使众人尽力而为,而领导却能够进一步促使大家全力以赴,也就是尽心尽力。

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的差别在于,前者十分努力,却未必用心;而后者则十分努力外,加以非常用心。

我们认为:努力工作没有用,而用心做事才要紧。

努力工作,表示一切遵照规定,很容易不动脑筋,以致产生努力浪费资源、努力制造问题等偏差现象,使大家大伤脑筋,却找不到违反制度的缺失,从而加以有效处理。

用心做事,情况就完全不同。用心的人,自然会凡事动动脑筋,并且配合大家的需求,共同为安人着想,因此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把事情做得十分圆满。

圆满的意思,是大家都慎断是非之外,同时还要顾及彼此的面子。在圆满中分是非,才是人性化的表现。

领导者当然必须重视制度化,然而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们常说的衡情论理,其实就是人性化的调味,使制度的僵硬性获得一些滋润。做人最要紧的是人情,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总归离不开做人,因此也免不了人情。人而无情,纵使有再大的成就,也不过是短暂的收获,转眼成空,实在不值得。圆通的领导,其作为必然是合乎人性需求的。完全重视管理的领导,很不容易兼顾人情,很难达到这种圆通的地步。

管理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安人。领导的功能,则在发挥安人的最大效果。把人安顿好,让大家放心地好好做事。还要更进一步,以心和心的感应,使大家乐于自动自发,充分发挥潜力。管理的效果,需要良好的领导来加以扩张,所以领导比管理更重要。领导者在制度化管理之上,要加以人性化,才能更加贴近人心。

领导重视心与心的互通

领导必须透过别人的工作来达成组织的目标,是一种“个人或少数人对多数人或大多数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感应”。因为被领导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只能智取而不能力夺,所以心与心的互动,产生有效的感应,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被领导者的心,直接影响到领导的效果。能遇还要能合,才能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有机会在一起,却不能彼此交心,紧密地合作,便是遇而不能合,不如不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遇合,固然有一拍即合,证明彼此频率相近,确属志同道合的;也有亲身体验之后,才发觉有缘无分,好比一盘散沙,很快就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不能交心的。

一般来说,领导者择人而用与被领导者择主而事的过程,都属于心与心的互动。主要的关键在于:

1.知心。了解对方是不是自己所要用的人,或者自己所要追随的明主。换句话说,彼此能够聚合在一起,成为共同努力的伙伴,不但要知人,而且要进一步知心。

2.交心。领导者确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重视人才。被领导者明白可事之主难遇,珍惜良机。两者互相尊重,遇而且能合,才能够慎重地交心。

3.连心。遇合如果出于一时的冲动,势必很快就会分离,两颗心灵不能够连接在一起。若是出自真诚,很快培养出高度的默契,而且愈密切,就愈能连心。

4.绑心。心连起来,经得起各种严格苛刻的考验,持久不变,称为绑心。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心就紧密地绑在一起,至死不渝,可见绑心的可贵。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