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第 56 章(1 / 2)

一行人足足在店里待了两个时辰,直到天黑,他们才轻飘飘地捧着自己挑好的瓷器傻笑着离去。

上帝,为什么好东西这么多,导致他们这也想买那也想买,这才逛到第二家,口袋里的金币已经去了一大半了。

要不是仅存的理智告诉他们,后面还有很多好东西等着去买,他们非要不管不顾地将口袋里所有金币全都花在这。

那边,丁原带回来的作物种子已经全都交给了皇帝,皇帝对着册子看过后,又交给农正让其小心照料。

虽然失落于没有粮种,但第一次出行就有这么大收获,他也比较满意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次没找到就继续找,世界那么大,总有能找到的一天。

按照功劳,丁原被赏了个八品小官,主管海运一事,从一个无官无职的管事一跃成为有品级的正经官员,这是许多读书人做梦都求不来的身份,一时间不知羡煞多少人。

另一头,钟荧也在抓紧时间整理所有作物的种植方法,大体来说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无非就是种南方还是北方,喜潮湿还是喜干旱,孤植还是列植。

再次感谢直播系统,在翻找资料的过程中,她又知道了很多现在用不到,以后也用不到的技术和专有名词。

讲完种植技术,她从书架上摸出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三年计划五年纲领”几个大字。

看着笔记本上写出来的大致发展方向,算了算现在已经巩固的成果,开始思考下一步应该要做的事。

一般来说,要建设一个国家,大抵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下手。

政治略过,生态还不到考虑的时候,社会嘛,也没什么能插手的余地,姑且不提。

她能使上劲的,无非是从经济个文化两个方面着手。

文化在她的理解中就是教育,这个是目前正在持续且未来要长期进行的工作,时间短了看不出成效,只能坚持每日进行基础学科的教育。

唯一能立刻看到效果的就是经济,经济怎么发展,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商品产量,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商品流通,这样才能让一个地方活起来。

钟荧的眼睛盯着解放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这一行字上看了许久,随后在旁边写下两个字,工厂。

就目前来看,最适合办工厂的是纺织行业,历史上工业革命也是从珍妮纺纱机开始,这才有了后面以水力为动力而研发的卷轴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水动力的机器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还得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这不正适合让大量妇女走出家门获得工作机会。

而且建起工厂,就意味着纺织业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这对整个社会的推动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

但就现阶段来说,建工厂有些为时过早,就她的私心来说,肯定是希望这样的工作机会能更多让女人们参与进来,只是在劳动力不值钱的古代,别说女人没活干了,大部分男人也是,多的是没个正经营生的,今天在这打打工明天去那扛麻袋,有一天算一天,过着吃饱着顿没下顿的生活。

她敢肯定,只要工厂建起来,得到工作机会的只会是大量男人,女人们依旧被排除在外,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其他行业也一同发展起来,让男的女的都有活干,这样,男人们也就不用去抢占女人的工作机会了。

钟荧在工厂二字上圈了个圈,旁边画了个问号,深深叹了口气。

所以,先放一放吧,等其他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说,纵向的来不了,她可以横向看看还有没有可挖掘的余地。

自从有了新式工具和机器,布的产量比以前增加了十几倍,现在已经不是生产力跟不上,而是可选择性太少的问题。

有钱人丝绢锦缎换着穿,庶民基本只能穿麻布或葛布做成的衣裳,前者不保暖,透气性太好,而且不耐磨,损耗率较高,后者不贴肤,比较粗糙,许多平民家里给刚出生的小孩子做衣裤,都要用大人穿过的衣裳拆了重做,因为穿过的更柔软一些,不会划伤婴儿娇嫩的肌肤。

所以现在该做出新的布料了。

思索一会,她在旁边写下棉布,帆布。

棉布还得等,等棉花大规模种植推广,怎么也得四五年,帆布现在就可以动手了,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只需要在织布的时候将经纬线的密度多次叠加即可。

说起帆布,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换个名字牛仔布,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

这种布的原材料十分廉价,且易获得,只要四处可见的麻即可,更重要的是,它十分耐磨,一件衣服穿上七八年都不是问题,想都不用想,只要帆布一推出,绝对会被底层百姓抢断货,还可以卖给北边草原上,这可比他们整日穿的不透气的兽皮好几十倍,出口也是没问题的,好东西的价值人人都能看得到。

说起来,在没有帆布做船帆的情况下,船队都能横渡大洋到达西方,一想起这事,钟荧就忍不住为他们捏把汗。

纺织业这边捋得差不多了,又看了医药水泥等等其他已经有一定成果的项目。

医药这一方面她实在是怵得慌,一个正经文科学生,能想到的也就是穿越小说里多次提到的牛痘青霉素,其他的她实在是束手无策,完了去论坛问问大佬好了。

至于水泥红砖,可惜她也看不到大黎现在建设程度到底如何了,但是稍微想一想,首当其冲肯定是被用来修桥铺路加固城墙,百姓建屋子应当还得排在后面,她所料不错的话,这个市场目前仍然有巨大空缺,各处都需要水泥,这一块她也可以暂且缓缓,光是水泥红砖就足够让他们忙上几年。

最后一项玻璃,以及精油香水,就只能是有钱人的玩意,这种奢侈的享受永远不在穷人考虑范围之内,即使放到现在,也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拥有一瓶香水的,古代更别提了,她看中的是这些奢侈品背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及产业链。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自动去种植相关原材料,时间久了自然能成为一个新的行业。而且,等以后产量上去了,除了夫人小姐们自用,还可以出口去西方,肯定能把天天吃白面包为荣的贵族女人杀得片甲不留。

她看着笔记本上整理的内容,一时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到底太少,年纪也轻,考虑事情不周全,东一茬西一茬地蛮干,没有个整体的规划思路,刚开始的一些想法事后再看,明显的幼稚不成熟。

说到底,谁让她只是个十八岁的大学生呢。

钟荧合上笔记,仰天长叹,道阻且长,且行且看吧。

丁原这两天可谓春风得意,差事办得好,得了陛下的赏,再也不用跟在人后面干随从或管事的活,他现在大小也是个官了。

以前见了那些大人们他得下跪,现在只需要拱手行礼即可,他的称呼从丁管事变成了丁大人,光是这一点,就能让他美得快要飞起来。

新的官服正在赶制中,海运一事目前没多少忙的,于是他又得了个兼职,约束好那群西方人不要惹是生非。

他一身常服在街上溜溜达达,一个铺子一个铺子转过去。

一家卖糖的铺子里,他看到一个体格健壮的船长正在与店主交谈,好奇他在做什么,便走了进去。

一看到他,船长惊喜大喊:“丁,你来了,快来看看这些糖,天呐,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晶莹纯洁的糖。”

丁原只听懂了前半部分,面色不变地点头微笑:“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身边没有人跟着,也不怕走丢了。”

船长又道:“在我们国家,贵族们吃的糖都是从野外采集的野蜂蜜,那可是贵重玩意,我也就偶尔尝过一次,普通人这辈子都是尝不到任何甜味的。”

丁原道:“其他人呢,在驿馆歇息还是街上闲逛,你们若是出门,一定要遵守这里的律例和风俗,不得冲撞百姓,否则大人们怪罪下来,是要受罚的。”

两人鸡同鸭讲好一会,最后发现谁也听不懂谁的,便放弃了交流。

船长在店主的极力推荐下,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沾了一点霜糖,放入口中品尝。

下一秒,一股从没尝过的比野蜂蜜还浓烈甘甜纯净的美味直冲头顶,他满脸享受地闭上眼睛回味,口中叽哩哇啦一会赞美上帝一会赞美东方。

太甜了,怎么会有这么甜美的味道,王都贵族们珍藏的野蜂蜜和它比起来,瞬间就被比成了低等的劣质货。

天啊,东方人怎么这么聪明,他们是怎么做出这种雪一般晶莹纯净的糖的。

只是短短一瞬,他就想到了这种糖若是运往王都,会有多少贵族为它疯狂。

他抓着手中的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糖罐大喊:“这种糖多少钱,我要十罐!不,五十罐!”

就算买下这些糖,会花光他所有的金币,他也不管了。

只要回到王都,这些糖会为他带来几十上百倍的利润,根本不可能吃亏,而且钱花光了,他还有半船的香料,只要把香料卖出去,他又能买同等价值的茶叶,凭借这些,他立刻会变成整个王都最负盛名的大商人。

店主伸出两根手指,意思是二十两,或者是两个金币,这就属于漫天要价了。

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虽然是个奢侈东西,但也没离谱到这程度。

现在各家都在卖白糖,比起红糖也就多了道黄泥水林的工序罢了,几乎是没有成本的事,因此糖价相对以前还算平稳,并没有涨多少。

贵的时候一两二十文,便宜的时候一两十文,这一罐满打满算也就十两,撑死二百文钱,价格直接翻了几十倍。

这两天,这些异国人几乎逛遍了京城所有铺子,与他们可怕的外表成正比的,是他们出手大方程度,所有老板都把他们当成待宰的肥羊,只要碰到了,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都要极力拉着对方去自己店里看看。

谁知这些异国人还挺固执,除了丝绸茶叶瓷器这几样,其他很少能入他们的眼。这倒不是这些船长看不上,而是带来的钱是有限的,他们得计划着花,尽可能将这趟行程价值最大化。

因此,店主完全不担心这些异国人出不起,这些人买东西的阵势他可是见过了,每人手里提着一袋子压成饼的金币,连点零碎的都没有,有钱得很,此时不宰何时宰,要是错过了,老天都要看不过眼,降道雷劈死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