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第62章 鸿雁传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章 鸿雁传书(1 / 2)

“天儿这么热,&nbp;&nbp;皇上还将孩子们弄去收麦,真是……”太后摇着扇子,看着外头白花花日头。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在旁递上在冰里镇过的枸橼茶“娘娘忘了,&nbp;&nbp;当时先帝爷也是如此呢,&nbp;&nbp;只是时日没有那么长。”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心疼道“正是因为哀家见过当年皇帝他们亲去地里,晒得黑瘦的样子回来,&nbp;&nbp;才知道心疼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如今的齐熹裕三妃还不知道。到底她们虽不是出身什么顶尖豪门望族,&nbp;&nbp;但也都是官宦人家小姐,是真的没见过人在地里收麦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皇上带着儿子们出去,她们这些做额娘的,&nbp;&nbp;此时是欣慰大于担忧的。情分都是相处出来的,&nbp;&nbp;难得皇上百忙中匀出几天功夫来,带着孩子们亲自下地劳作,&nbp;&nbp;这可是极珍贵的在皇阿玛跟前露脸培养感情的机会。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她们还不能想象下地有多苦。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却是见过其惨状的,见几妃此时都还在为儿子高兴,心中就叹道到时候孩子回来,只怕你们要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想着孙子们正在地里干活,太后吃饭都不香了,看着外头太阳就发愁,恨不得圆明园上空的云彩天天下雨,让孙子们免于暴晒。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接过乌雅嬷嬷递上来的枸橼茶,&nbp;&nbp;太后心内有焦火,&nbp;&nbp;就道“哀家还没有老的不能动呢,&nbp;&nbp;当年做宫女的时候,热了直接吃冰都是有的,&nbp;&nbp;如今就连冰茶都不给喝一口?只放在冰瓮里镇一下,&nbp;&nbp;有什么趣儿。”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也只好赔笑,&nbp;&nbp;心中道唉,皇上到了圆明园,十四爷日夜在兵部苦学,太后娘娘这是儿子们都不在跟前,孙子们正在受苦,心里焦的慌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恂郡王府的孩子再多再好,究竟是王府之子女,太后心里哪怕也记挂着却不好时常接进宫里常住,一来母子分离之事,是太后自己的心头痛,就不大忍心让十四福晋把孩子送给她养。而侍妾的孩子们,太后又不能接进来,否则有了被太后抚养的名分,身份贵重,说不得将来府里嫡庶不分起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于是太后就只好干眼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要是宫里有的小孩子给太后娘娘亲近下就好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之后乌雅嬷嬷想起这一天,还觉得自己真是难得嘴巴灵起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喝过一盏不甚凉的冰茶后,实在是无聊就道“要不把信嫔叫来陪哀家两日吧。她肚子里新鲜故事也多,读书也多,上回说起左传里的故事,竟然也挺有意思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给太后讲的是晋献公的故事。[1]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还是她初中课本里学过的,在左传里见到就特别有亲切感。说的是晋献公想立个夫人(相当于这会子扶个喜欢的妾为正妻),就让官员用龟壳占卜,那官员占完后老老实实说是不吉利,晋献公就搞了骚操作,既然这个不吉利,那就换个法子占卜,之后换了筮法,大概是这位官员比较灵,占出来立刻吉利了,晋献公开心快乐从了吉利这个说法。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就是实用性玄学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就像现代人,左眼跳财就信,哎呀我要发财了,右眼跳灾就不信,不搞封建迷信我只是没睡好,封建迷信退退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讲的有趣儿,把太后乐得前仰后合的,又道“原来经史子集中也不都是圣人枯燥的学问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会子想起来,就准备再让姜恒来讲故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忙叫人去宣。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谁知还不等她吩咐完慈宁宫的宫人,就见太医院千金科第一人刘太医和永和宫的一等宫女秋雪一并于宫门口求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一见这对组合,再看清这对组合脸上的泼天喜意,心里就是乱跳难道,难道自己刚才期盼的事情成真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连忙亲自带了两人进去见太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正倚在梨花榻上,百无聊赖撕扇子上的穗子玩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见了这对组合进来,思绪电转,也不由立刻坐直了身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医见了太后,丝毫不敢卖关子和犹豫,立刻‘噗通’跪地“回太后娘娘,信嫔娘娘诊出了喜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短短一句话,落在太后耳朵里,却是惊雷似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算来从弘昼的喜讯到现在,将近七年了。她盼皇上再有子嗣盼了这么多年,这一下竟是一时不敢相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就看太后与往日雍容优雅略有不符地迅疾从榻上起身,立在榻前连珠炮似的问太医道“当真?刘太医,信嫔按例是十天一请平安脉的,上回怎么没诊出来?今日她是宣太医吗?可是有什么不舒服,是孩子有什么不好吗?再有,月份如何?胎像现在如何?对了,你直接过来回禀哀家,永和宫有没有太医镇守着?这可是信嫔头一次有喜,她一个年轻姑娘懂什么!”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天气本来就热,太后这一串子问话,把太医搞得满头是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见他汗出不尽,立刻不安起来“哀家问话,你好生答就是了,出这么些汗做什么?难道是胎像有什么不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刘太医要哭了下官是想回答,但太后娘娘您的口没停过,谁敢插话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敢,她上前扶着太后“娘娘!天儿热呢,您别大喜大乐的,倒是伤了心神。且您也得给刘太医喘口气的机会,让他慢慢道来。刘太医是太医院杏林圣手,诊了喜脉再不会错的。您且安坐,听听皇孙的好信儿才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刘太医看乌雅嬷嬷的眼神,像是看到了青天大老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果然太后被劝住了,起码不再站着给予刘太医压迫感了,而是坐下来,目光灼灼盯着刘太医。又一眼看见秋雪还在一旁,太后就先止住刘太医将要开口的长篇大论,先对秋雪道“你是永和宫的掌事宫女吧,你先回去,好生看好你们主子!哀家这里自有主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秋雪磕头后飞奔而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刘太医这里忙将信嫔的情况一一说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回太后娘娘,六日前信嫔娘娘请过平安脉,当时并没有诊出喜脉来。今日永和宫宣太医,下官就带着之前的脉案到了。原以为娘娘是夏日脾胃不和,诊过脉后,却发现虽才一月余,却是显而易见的喜脉。应当是反应一重,脉象就浮了出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刘太医连口气儿都不敢换,立刻往下道“因信嫔娘娘生得先天壮,入宫来又保养极佳,无体虚血亏之症,气血丰裕,故而母体无碍胎像也安稳。如今只如往常一般即可,都无需多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听到最后,都忍不住阿弥陀佛了一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稳就好,稳就好。头胎原是反应重的。”太后只觉得一层层的欢喜漫上来,原本窗外让她烦躁的夏日骄阳,也变得如同金光灿然的吉兆,太后甚至对乌雅嬷嬷道“瞧这天气这样好,就知道这孩子来的顺当,必是个好孩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抿嘴笑太后娘娘这是欢喜糊涂了,信嫔娘娘的身孕是今日诊出来的没错,可谁知道是哪日得的,说不定那天什么天儿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口中自然接着道“娘娘说的有理,信嫔娘娘是有福的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又盘算了一会儿,对乌雅嬷嬷道“叫于丝到永和宫去待几个月,起码过了头三个月再说。”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都有点惊讶调于丝去永和宫?那太后当真是看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于丝跟她一样,都是当年太后得宠生子的时候就伺候在身边了,更是位擅妇儿保养的宫人。只是宫里伺候的人,多半因早些年的劳苦有些这里那里的病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就有些小毛病,还好不打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位于嬷嬷就惨了,一回冬日急着当差滑倒在地,胯骨摔断过一回,走动很有些不灵便。因当年她是给太后接连生子出过大力气的,太后念着她的好处和功劳,在做德妃的时候,就将她一直好好养在自己宫中,占一份嬷嬷的位置。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成了太后,身边宫人的数目宽裕起来,就直接让她在慈宁宫荣养,顶多坐着□□下小宫女罢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会子却要把她送到永和宫。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乌雅嬷嬷答应着刚要走,太后又道“还有,去瞧瞧库房里的补品,挑些好的送去,但要叫太医看着用,可别叫她自己补!她还年轻又是头一回,万一补得过了孩子太大,生的艰难反而不好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她刚说完,就听角落里传来太医弱弱附和声“太后娘娘明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诧异看向墙角“咦,刘太医还在呢。”差点吓她一跳,以为紫禁城的墙被帝气浸润多年终于成了精会说话了——太后最近的兴趣又有点向着神佛精怪小说转移去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刘太医抹了把汗果然太后把他忘记了,还好他见缝插针说了句话。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太后颔首道“你没走就更好了,一会儿跟着慈宁宫里的嬷嬷一并再回永和宫去,将哀家嘱咐的话都带到。偏巧皇上如今不在宫中,哀家要他回来看到一个好好的信嫔,将来哀家也要看到好好的额娘和孩子!这件事就在你身上了,你明白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真不愧是亲母子,当时皇上怎么威胁人家外科主任毛太医的,这会子太后就怎么为难人家妇产科主任刘太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刘太医连连应是,道非常明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其实很有信心。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信嫔娘娘自入宫就得宠,一直是他们太医院重视的对象之一。刘太医对她的身体状况了解颇多——信嫔实在身子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此时永和宫的喜悦,却像是即将烧开的水,带着一种不知如何是好的沸腾。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秋雪已经原地转了一百零八个圈。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是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是要做的事太多,一时脑子里乱哄哄的。好在屋里有冰盆,秋雪索性直接拿了两块冰,直接‘啪叽’贴在自己脸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秋霜跑出来后也如法炮制,脸上像是大烧了一场似的,还带着些病态的红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秋雪姐姐,主子现在能用冰这种冷气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秋雪努力镇定下来“妃嫔有孕,内务府都会按着规矩送来保嬷嬷,方才太后娘娘处也道会有安排,咱们先不乱动,只让主子静一静歇歇。”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秋霜点头“我瞧着主子也懵着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确实有些意外。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这会子已经不懵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因知晓雍正一朝历史,她是没有生育压力的,但没压力不代表她入职妃嫔这种行业,没有考虑过这个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有备无患,手里永远有nb和备份方案才能不慌,可以说工作后遗症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早就规划过,如果有孕,在这里要如何保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她前世虽然没有亲自生的经验,却有目睹的经验跟她一起进公司的姑娘,姜恒看着她结婚、怀孕、生子最后做全职妈妈,对方看着她肝项目,肝项目,升职加薪。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两个人走了完全不同的路,但关系却很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姜恒是陪着她走完了怀孕生产整个过程的——按时间来算,她比孩子的爸爸看孕妇都多得多。而且姑娘之间的彼此体恤,是一种源于同的温柔和同感,许多难处男人没法设身处地体会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当时两人中午对桌吃午饭的时候,难免聊一聊孩子的事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同事也少不得将怀孕的辛苦尽数告知,姜恒也跟着听了许多保养指南,注意事项,很多跟她父母偶然提起的早些年已经不一样了。比如现代人营养丰富,没有过去的苦,一般是不让多补的,甚至孩子刚出生,吃多个鸡蛋或喝飘着油花鸡汤产科护士都会拦一下,别吃了,油腻高蛋白食物,加上现在人的营养太剩可是容易堵奶。早不是那些年营养不够吃个鸡蛋都是好东西,以至于产妇没有奶的年代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到了这里后,除了有孕保养,姜恒想的最多的其实是若是有孩子,根据性别要怎么针对性培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比如男孩,就首要教他皇室生存指南,怎么样跟雍正帝这样的皇阿玛相处;比如女孩,则要她更加努力更加卷,争取让女儿留在京城不抚蒙。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关于这点,姜恒还特意做过纵向时间线调研顺治爷时期,宫里妃嫔绝大部分是蒙古妃嫔,顺治爷的女儿无一例外统统抚蒙,这是大清刚入关最需要拉拢蒙古的时候。而康熙帝经过五十年努力,蒙古逐渐从盟友变成了属下,宫里蒙古嫔妃日益减少,公主们也开始渐渐留在京城。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有了先例就好办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到了皇上,更是如此,蒙军旗嫔妃在宫里都成了珍稀物种,更没有过一个得宠生子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