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天下第一捕[综武侠]> 第248章 忌因循守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8章 忌因循守旧(1 / 2)

当苏轼每天缩在六扇门记录供词, 朝堂上为了西北之事争论不休时,一道颇为清奇的奏折出现在了大朝会上。

有谏官在朝上参礼部和司天监谄媚君上,明知福康公主与李玮婚事有所不妥,却毫无作为不加阻止。在朝会上这位谏官从福康公主和李玮的辈分问题, 到近亲婚约危害侃侃而谈, 陈述了此桩婚约的弊端。

有古板的文官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君无戏言驳斥, 反对取消婚约,这位谏官立即用礼法和各种数据与对方辩论。

从公主的婚事,上升到近亲婚约对子嗣的危害这个大课题。这位谏官准备充分,不仅有神医叶星士和翰林医官院多位医官理论支持,还有大量数据统计加以佐证, 以及单独一本请求完善律法全面禁止近亲婚约的奏折,奏折上有不少京中名医的签名。

无论是收集诸位医官的文章和签名还是统计数据, 足以证明这位谏官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谏官虽有闻风而奏的权利, 但若能拿出调查结果再奏报显然是更稳妥和容易被接受。

谏官素来喜欢以向官家谏言及参外戚扬名, 这位谏官这一参明面上是参礼部和司天监,然指婚的官家和外戚李氏显然也无法置身之外。一旦他所言的近亲婚约危害被证实, 这位直言面君和坏了外戚好事的大人必然一谏成名。

不过这位谏官来势汹汹, 朝廷中的守旧派也不好惹,最后竟有势均力敌之态。官家头疼之际, 向王相公征求意见。王相公惯是稳的住, 没有说谁对谁错, 就提了一句子嗣乃是大事, 不妨召叶星士及翰林医官进殿确认近亲婚约是否正如奏折所言, 不利子嗣。

官家因子嗣夭折, 膝下单薄, 对子嗣颇为看重。在谏官提及近亲不利于子嗣时依旧有些犹豫, 毕竟他是想要恩济母族,而非断女儿和表弟的子嗣。然守旧派不断提醒他君无戏言,为君者不该背信弃义,才犹豫起来,王相公的建议正中其怀。

叶星士受到传召便知道上了夏祈音的贼船,不提夏祈音的谋算,这件事也确实利国利民,没有理由拒绝。

在叶星士和一众翰林医官的力证下,官家答应取消公主和李玮的婚事,为了补偿又给李玮恩赐了爵位。

李玮并非国舅长子,若非早早定下尚公主,大约就是和其他兄弟一样任内殿。国舅李用和有四子在内殿直,这也是赵昉要另外组建锦衣卫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今的内殿直基本都是各种关系户,没有战斗力可言。

未来的锦衣卫会不会变成内殿直一样且不说,至少现在赵昉对内殿直不太看得上。不说内殿直要整改并不容易,只如今还是官家在位,赵昉就不能去动官家的禁卫军。组建一个自己的锦衣卫,他日取代内殿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李玮虽然没能尚公主,但他因这桩婚约恩赐的官职没有收走,还平白赐了个爵位,也不算吃亏,官家亦达到了提拔母族的目的。

然官家取消福康公主和李玮的婚事,只是一个小线头。次日,《大宋朝闻报》刊登了此事后,无数民间报刊也争相从各个角度论述此事,将这件事炒的十分火热。

《大宋朝闻报》做为官方报刊,报道自然比较正面。对于官家因医学上的发现决议取消公主的婚约持肯定态度。有公主取消婚约这个正面例子,引得不少权贵和民间百姓效仿,歇了亲上加亲的心思,甚至取消定下的近亲婚约。

苏小妹就乘着这股东风取消了自己不喜欢的婚约。苏家为苏小妹定的婚约对象是她的表兄,因苏家早早来了汴京,两家相距甚远,婚事就推后了几年。若非如此,苏小妹也不能等到这次东风,摆脱自己不喜欢的婚约。

苏小妹比苏轼大一岁,这个年纪取消婚约,固然惹了不少闲话,但她本人却十分高兴。汴京比眉山更开放的风气,让随家人搬到汴京的苏小妹得以走出家门。

这几年苏小妹认识了不少同龄小姑娘一起结社,办了一个她们女孩子的文刊。这些女孩子不走科举,有更多时间花在文刊上,文刊办的有声有色,在一些民间报刊中质量上乘,在汴京算是小有名气。

福康公主和李玮解除婚约这个导火索,让事情愈演愈烈。一开始只是打击近亲婚约的习俗,可这后面发生的事情,就超过了大部分人预料。从近亲婚约开始,一些思想先进的女性开始学着反抗,不仅是反对近亲婚约,也开始质疑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比如解除婚约后的苏小妹就在两个弟弟苏轼和苏辙的支持下,要求父母不能擅自决定自己的婚事。苏洵气恼之余,还是松了口,答应再为苏小妹议亲会多考虑她的意愿。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三纲五常组成之一,更多苏小妹这样的觉醒女性出现后,立即引起了朝中守旧派的警惕。有司马光等守旧文官在朝堂上向官家进谏要求严刹此风,最后却被范仲淹为首的变/革派弹压住了。

加上西北情报的呈送,这些民间的“小事”就渐渐被跳了过去。此时就连守旧派都没有预料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严守的糟粕礼法将会一点点一步步被敲碎。

范仲淹下朝回到家中就听到院中有欢笑声,进门看到夏祈音在陪范纯粹耍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