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万历佑明> 第二百一十五章 政事堂廷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五章 政事堂廷议(2 / 2)

但朱翊钧则因为知道顾宪成在历史上和李三才、星等掀起党争风雨的事,就多瞅了他一眼。

而朱翊钧此时认出顾宪成也不难,因为所有出席廷议的大臣,只有顾宪成没有座位,需要站着,其官袍也不是猩红或御赐蟒袍。

“说说吧,南直和浙东出现的事端,诸卿认为当如何处置?”

朱翊钧不久就问了起来。

方逢时这时先起身奏道:“启奏陛下,臣认为现在出现的事端,不能算是民变,而应算是民运;因为目前为止,据报,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暴乱,故以臣之见,不宜将南直现在还闹事的百姓定为反民,因为他们与之前闹事的盗贼匪寇是不同的,所以,朝廷没必要大费钱粮而调兵马去平叛,而对地方造成更大的滋扰,使东南一直不能安定,进而影响接下来对倭的战事。”

“陛下,臣赞同方枢相之言,不宜当成平叛去处理。”

潘成这时也起身说了一句,且奏道:“另外,臣愿请旨去南直与浙东调解士民之争,也算是让乡梓尽快恢复安宁!如今之事,需要豪右让利于民,而臣既为江南之人,自当主动承担此事。”

“陛下!臣认为不宜让大宗伯去调解!”

这时,顾宪成这时突然拱手回了一句。

朱翊钧瞥向了这个未来的东林书院创始人,问:“为何?”

顾宪成道:“陛下明鉴,大宗伯素来在乡里被称作活菩萨,往往会被穷民刁难而不敢怨怼,大宗伯去调解,只会屈富户而从刁民,使士绅皆含怨,进而可能迁恨于朝廷!”

潘成瞅向了顾宪成。

而这时,吏部尚书刘应节站了出来,也奏道:“陛下,臣亦认为大宗伯如不适合去调解,除了顾主事所言的原因外,大宗伯曾是冯保之师,与权榼关系太密切,虽翰林教授内宦乃宣庙旧制,可大宗伯在冯保擅权时,从未有责备榼保之举,可见此人懦弱而不能为事,所以恐难以成事。”

张居正听刘应节这么说,不由得瞅了刘应节一眼。

“陛下,臣!”

潘成则要解释。

但顾宪成这时主动提议道:“启奏陛下,臣荐举申阁老去江南调解士民之争,申阁老素来沉稳识大体,又是吴地望族,与江南乡宦多有来往,但又是朝廷执政,自然比大宗伯更为合适。”

朱翊钧听后看向申时行:“申卿,你是怎么想的?”

申时行瞥了顾宪成一眼,然后起身道:“回陛下,正因为臣是吴人,且本是吴地望族,所以请陛下准臣不言,以免有包庇乡绅而屈庶民之嫌。”

朱翊钧听后点首,接着就看向其他人:“诸卿对此怎么看?”

这时,张居正起身道:“陛下,臣认为申公乃持正之人,可代天子南下调解士民之争。”

张四维这时也跟着道:“陛下,臣亦认为申公可行。”

顾宪成见此嘴角微扬,但旋即又拧起了眉头。

王国光倒在这时起身说:“陛下,臣认为申公不当负责此事,此公去必长江南乡宦气焰,以臣之见,当择一北人南下。”

“北人怎知其中情由,又怎劝得士绅服气?”

这时,张居正问了王国光一句。

马自强担心张居正恐是在有意培养申时行,而随时准备踢出自己给申时行让位,也就忙在这时说道:

“陛下,臣赞成元辅之言,这非派流官去地方常驻,而是派大员去调解,故不宜用北人。”

因为张居正赞同,加上张四维、马自强、刘应节皆同意,其他大臣也跟着纷纷同意,于是,朱翊钧就最终决定让申时行为天子钦差去南直一趟,以海瑞未能安抚民众成功为由,而负责调解南直士民之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