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节(1 / 1)

张满仓已经按沈溪说的找人打井,并且清理河道里的钉螺,沈溪他们带来胶皮靴跟橡胶手套,清理钉螺的时候能派上大用场。社员们暂时还取用河里的水,等井水打出来就派人把河道看管起来。听说沈溪要挨家挨户走访,葛春花就自告奋勇给她带路。沈溪跟另外两名医生在大榆树生产队进行排查工作。他们挨家挨户排查患者情况,轻微病症拉到卫生院确诊并发放吡喹酮,重症拉到县医院做手术。因为费用全免,需要做手术的病人也知道手术不可避免,因此都非常配合。大榆树生产队的患者都得到救治,沈溪就没继续到别的生产队做这项工作,而是去了县卫校培训各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他们的目标是病人不需要到县医院就诊,卫生院的医生就有能力给重症患者手术。主要培训的是切脾手术,除了培训,这些卫生院的医生还要到县医院实习,然后才能回各个卫生院。卫校早就停课了,但有时候会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沈溪跟其他负责培训的医生一起住在卫校宿舍,吃卫校食堂。过了五六天,刚送走一拨卫生院医生,沈溪正在准备下一轮培训,有人推门进来,竟然是严岐伯。沈溪非常惊讶问:“师父,你怎么来了?”“我也来给医生做培训。”严岐伯说。老人家虽然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两样老年病,但控制得很好,已经八十,但身体还很不错。沈溪笑道:“我就能给他们做培训,还有别的杭城来的医生,你来的话不就是大材小用吗?再说路上够颠簸的,你真没必要往这里跑。”严岐伯说的是责备的话,声音却特别亲切:“你这没良心的,也不想想是啥日子,我八十岁生日,找你去参加,你爸妈说你来秀山县了。我问过你爸妈,你果然是林知瑾的闺女。”现在环境宽松,无所谓身份跟成分,沈父沈母就觉得沈溪的身世不再是秘密,不过他们也只限于在熟人里说这件事,并且不会主动提起。沈溪惊讶得不得了,看来严岐伯也是知情人之一,她先道歉说:“师父,我这回净想着来治疗血吸虫病,真忘了你的生日,等我回去给你做顿好吃的,把生日补上。”老人家以前几年并没大张旗鼓办过生日,但沈溪都会在生日前后去看看他,这回八十大寿却错过了。道完歉,沈溪又赶紧问跟自己相关的情况。严岐伯说:“我跟你父母一样,认识林知瑾,吃过你家粮食,你七八岁的时候我就觉得你长得像林知瑾,有种亲切感,这才教你学习中医,要不我拉着一个小女娃学中医干啥。”沈溪想原来渊源在这里,不只是严岐伯跟沈父沈母交好,也是她生母留给她的福报。严岐伯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林知瑾的欣赏。心里有种很难说清楚的沉甸甸的情绪。沈溪跟着严岐伯去了他的宿舍帮他收拾了房间,又给他打了壶开水,倒茶缸里晾着,去人民饭店打了两个菜,一个清蒸鱼,一个西红柿炒鸡蛋,清淡又适合老人吃。接下来严岐伯就是培训主力,别看老人家年纪大,有时候手都会抖,可一旦拿起手术刀,手抖的毛病立刻消失。他做的脾切除加大网膜后腹膜固定术还有脾静脉分流术比一般人强的多,沈溪跟着他也有很大的收获和提升。六七天之后,秀山县的培训工作完成。严启明从干休所申请车辆来接他,严岐伯到林知瑾的坟头添了把土,这才跟严启明一块返回杭城。除了培训医生的工作,沈溪他们医疗队的其它成员做的是全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和救治工作,完成得差不过。至于剩下的治疗工作,按部就班,由当地医生完全就可以了。而且沈溪惦记着俩娃,担心因为她一直在外陆岭没法出任务,影响他的工作,她想尽快返回船山县。送走严岐伯是上午八点多钟,沈溪马上去县邮局给陆岭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沈溪问:“俩娃还好吗?你没觉得带他们俩吃力吧。”陆岭弯弯唇角:“你怎么不先问我好不好呢?”媳妇总是把娃放第一位。沈溪嗔道:“多大人跟娃争。”陆岭声音带着笑意:“他俩可比你在家的时候乖多了。你那怎么样?还顺利吗?”沈溪回答:“剩下的工作由当地医生做,再说我拖家带口的,不想长期在外出差,我再去大舅家看看,就回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我去接你,明天就是周日,明天能回来吗,我正好去接你。”陆岭说。“太远了,来回折腾,我是医疗队领队,还是跟其他医生一块坐长途车回去就行。”沈溪不想让他来回奔波。可陆岭坚持来接她,俩人就商定好明天送走医疗队,就离开秀山县。——送走严岐伯,沈溪返回大榆树生产队,叫上张满仓的儿子张小顺一块去县城。他们先是去了供销社,沈溪第二次来秀山县就在县城供销社拿自行车票订购了辆自行车。他们这次去自行车刚好到货,他们买了自行车,然后又去百货商店买了缝纫机跟收音机。买完大件,她又给张满仓一家每人买了一套衣服,还有罐头、麦乳精、红糖、奶糖、糕点,看她买这么多东西,在大街路边看着牛车等她的张小顺挠挠脑袋说:“你咋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家人都不好意思收。”他能这样说,沈溪对他很有好感。赶着牛车拉着这些东西返回大榆树生产队,看到的社员都羡慕坏了,本来这几个大件都拿苫布盖着,他们非要让张小顺停车,把苫布揭开,围着这几样东西看个不停。虽然已经是七七年,可在这样的小村子,谁家买了自行车带来的轰动效果就跟九十年代买私家车差不多。更何况不只有自行车,还有缝纫机跟收音机。这下张满仓家阔气了,一下什么都有了。他们都说张满仓捡回来的小闺女出息了,给他们家买这么多东西来。张满仓运气也太好了。自然也有人说沈溪长得像林知瑾,现在四五十岁的人都跟林知瑾是同龄人,觉得沈溪像林知瑾并不奇怪。于是就有人告诉他们沈溪就是林知瑾的闺女。沈溪想他们肯定是从张满仓那儿听去的,这也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而且她要领回家里留下来的宅基地跟破房子,大家总会知道她是林家后代。不出所料,社员们都很惊讶。正在上工的葛春花跟正安排人清理钉螺跟粪便的张满仓也被人叫回来了,就连张小顺的媳妇也从地里赶了回来。张满仓跟葛春花两口子不住地说:“你说你给买这些东西干啥,花那么多钱我都过意不去。”沈溪笑道:“除了治疗血吸虫病,我也没什么能给你们做的,买点东西应该的。”且不说养育之恩,就说张满仓当了十几年大队长,他肯定能保住林家的房子,要是换了别人当大队长,说不定房子早被人占了。沈溪对这家人充满感激。现在还没改革开放,凭借她的一己之力也改变不了这里的穷困面貌,她确实做不了什么。而且其实张满仓家条件还是不错的,张满仓自己是大队长,张小顺在乡农机站上班,也是个不错的工作。这一家子的生活跟别人家比,还是好的。张小顺媳妇特别高兴,把三样东西看了又看,喜滋滋地说:“我结婚都没这几样东西,现在可配齐了。”他们又赶着牛车往回走,社员们还依依不舍,一边跟着车走一边羡慕不已地议论。到了大门口,刚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抬下来,正要往院子里抬,突然一个妇女拨开人群,一下扑到缝纫机上,摸了又摸,扭头对沈溪说:“小溪,这些东西没我的份儿吗?”沈溪有点懵。你谁呀,为什么要有你的份儿。葛春花嫌弃地说:“李二娥,你别碍事,我们要把缝纫机搬进去了。”李二娥不接她的话,反而对沈溪说:“小溪,你还记得我不,当时你叫我大伯娘,我总看着你呢,你小时候跟我家小草一块儿,我一块看俩。”沈溪想她就是火亮的妈,是张满仓的大嫂,两家人关系一般。李二娥说了一通沈溪三岁之前的事情,还说自己看俩娃有多辛苦,她说:“葛春花自己又是怀孕又是生娃,哪有时间带你,还不都是我看着你。”说着说着她就指责起沈溪:“你说你多没良心啊,大包小包东西往老二家拎,还买了三大件,就没见你孝敬我。”她这话不是嗔怪,是抱怨,是责备。沈溪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按她前面铺垫那么一大篇话,确实应该拿东西去她家看看。可自行车什么的就算了吧。葛春花真正养育过她,都没说那么多表功劳的话,这人倒是说了一大堆。张满仓家人口也不多,老两口,小两口跟俩娃就六口人,沈溪觉得就对他们一家人好就行了。张满仓还有两个兄弟,他们当时未分家,只是一块生活而已,按张满仓的说法,林知瑾有给他们抚养费和口粮,其实沈溪并未吃他们家粮食。沈溪觉得这恩情记到张满仓一家身上就行。短短时间,沈溪想了一大通,她敷衍李二娥说:“下次一定去你家看看。”对方话音刻薄:“下次,你咋就能支到下次,下次还不知道你啥时候来呢。”葛春花对李二娥说:“你说这么多好像你有多大功劳似的,你也不过看过小溪一两次,至于表功嘛!你也好意思腆着脸要东西,赶紧离开这儿。”她又拉着沈溪的手说:“小溪,你别听她的。走,咱们进屋。”李二娥不依不饶,就要过来拉沈溪。这时,有个陌生声音高声说:“李二娥,你要不说这事儿我都快忘了,当初不是小溪掉河里的吧,是你给故意让她去河里捞手绢,她才掉进去,眼看着她被河水冲走,你也没去救,我当时站远处山坡上可是看得清清楚楚。你心坏透了,现在看人家出息了,就想要人家孝敬你。”说话的人是生产队一个社员,她这话一出,本来挺热闹的大门口一片安静。大家猝不及防吃到这个大瓜,都呆住了。就连李二娥,也没料到会有人这样说。沈溪听得满脑门子黑线。当初是这种情况?这样的话,再看李二娥,就觉得她有些可恶。葛春花更是惊讶不已,甚至呆立在原地愣了有一分钟,等反应过来,她立刻朝李二娥扑打过去,骂道:“你当时觉得小溪是从外边捡来的,还吃咱家粮食,你就想淹死她是不是,你这个黑心肝的。”眼见两人要扭打起来,沈溪赶紧把葛春花拉开,她的血吸虫病刚好,不宜动怒动手。李二娥恼羞成怒地分辨:“什么我不救,想让我也淹死吗?”葛春花气得嗓子劈了音:“你这么大人,下河你就能淹死,你当时可是说你看到的时候,小溪已经冲没影了,你要不要脸啊。其实就是你故意的,你良心让狗吃了?”沈溪不想看葛春花因为她跟人打架,把人往院子里拽,说:“大舅妈,你这病刚好,不用为这事儿生气,事情都过去了,咱进屋歇会吧。”至于是不是李二娥故意让她掉下河,她不想去追究了。事情过去时间太长,而且她被沈家收养,是更好的去处,算是因祸得福。沈溪把葛春花劝回了家,让她坐下喝点水平复下情绪。可葛春花气够呛,想去找老大一家子打架,沈溪劝说好一会儿,葛春花的气才消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