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节(1 / 1)

杭峰站了起来。往周娜的方向望了一会儿,看着周娜采访结束, 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又坐下了。简歪头看他:“认识?”杭峰点头:“有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去我姐宿舍完,一次是去参加比赛。”“说过话吗?”“没有。”“那也不熟啊,还想叫过来?”杭峰想了想说:“不知道,就是觉得突然很亲切,很想说两句。”简明白地笑了。其实周娜那边也在找杭峰,可惜方向不对。周娜问教练:“你看见了吗?”“没有。”“啧,没有个联系方式很麻烦,前两天就该联系的,听说小孩儿是自己一个人出来比赛的。”“教练不是带着吗?”“谁知道靠谱不,又不是体育局的教练,极限运动协会……”说到这里周娜抿了一下嘴,满眼的怀疑,嘴里倒是不再说了。杭峰没能和周娜遇上,比赛开始后,女子组先比。木屋亭子里瞬间少了一半的人,选手去备赛区等待,教练上了侧面的看台。足有三层楼高的巨大u型池池壁完完全全地挡住了视野,只有时不时响起零星的掌声,一个接一个的女选手就比完了。临近两点,终于轮到男子组的比赛。杭峰把领到的背心穿上,橘色的网状背心很大且柔软,上面贴着15的号码牌,前面后面的号码一样,后背的变化会在资格赛后按照排名改变。简最后拍了拍杭峰,什么也没说地上了看台,这几天刻意留着的胡须覆盖了半张脸,就算不戴羽绒服的帽子也不会有人轻易认出他,但他还是将羽绒服帽子戴在脸上,低头走了上去。杭峰则独自前往备赛区。备赛区在出发点在场地的后面,那里是一片空地,没有座位,地上的雪被踩的很烂,选手也可以不用急着来这里,就在选手休息区里等待。但杭峰还是来了。他到底是第一次参加这个级别的比赛,难免紧张,怎么可能坐得住。赛前的准备,好像怎么准备都不够。杭峰以为自己的名气并不足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但等他回过神来才发现,有很多目光时不时地落在他身上。转头看去,没想到看见的第一个巴蒙德,巴蒙德的号码牌是3号,很快就要上场。巴蒙德打探的视线不其然的被杭峰撞上,巴蒙德不但没有躲开,反而对杭峰释放出善意的笑容。杭峰有点惊讶,自以为这位“国王”是个容易亲近的人。巴蒙德上场了,作为蝉联五届的u型池国王,他的底子不用说会有多深厚,只是随随便便的一滑,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好的名次,进入资格赛。裁判喜欢巴蒙德的风格,他抛飞的高度永远都比其他人高,翻腾的速度不快反而比较慢,似乎总是在落地前一刻才勉强完成动作,三周是这样,五周也是这样,那就和他的技巧没关系,而是如简说的那般,裁判很喜欢看见选手的动作填满整个空间。巴蒙德也代表了这个赛场的裁判审美偏差,想要在这个赛场获得好成绩的选手都在试图模仿他,就连莫泊桑也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正在训练这个赛场的风格。巴蒙德蝉联冠军时间太长了。五年可不是一个很短的日子,足够新生代的选手出现一茬又一茬,却始终无法将他拉下“王座”。当他滑完比赛,康斯坦丁早早的就等候在出口处,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进行拍摄。康斯坦丁抛了一些问题出来,巴蒙德对答如流,这样拍了半天,康斯坦丁突然反应过来巴蒙德一直没有动,并且时不时的会往比赛场地看一眼,像是在等待谁的出场。“有很在意的选手吗?”康斯坦丁问。“当然,今年有很多不错的年轻人参加比赛,如果单从年龄来看他们的技术,其中有一些连我都不得不关注的人。”康斯坦丁瞬间就知道巴蒙德嘴里的那个“值得关注”的人是谁。16岁就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而且简好像还是他的教练。别说巴蒙德关注了,就是康斯坦丁都急的嘴里起了泡,这么有爆款潜力的选手,便宜了凯琳那个碧池!比赛拉的是真的很快。几乎前一个选手滑完,下一个选手就被要求出场,一场比赛不到两分钟,可以想象裁判打分的时候审美有多么疲劳。所以在这个初步筛选的赛场上,除了难度和流畅度,还需要一些视觉上的刺激,才会给裁判留下更深的印象。此时,杭峰已经登上了u型池。前一名14号选手正准备出发,他则在出发点裁判的示意下整理装备,做好比赛准备。“准备!”裁判比划着手势。杭峰将脚踩上雪板,伴随着两声脆响,脚与雪板紧紧扣住。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动作。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上一名选手滑完,也在这个过程里调整自己的呼吸和状态,最后一次在脑海里过动作。就在这时,裁判将挡在前方的手移开,杭峰知道他该上场了。从出发点出发,前方是一个大约30米长的缓坡,徐徐滑下,再借助惯性往高处滑了大概三米,狭窄的出发道开始变得倾斜,抵达入口。前方就是赛场。没有亲眼见过u型池的很难想象u型池的宏伟,而这样的超级u型池就是杭峰第一次看见也露出惊叹的表情。真是太大太长了。两侧池壁的高度比常规u型池高了平均3英尺,而整个u型池的长度则达到200米,池壁内画出的蓝色条纹,每一个白色的区域都代表了一个技术点,足有七个!比常规赛场多了两个板块,就代表选手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体力和完全地专注度,容错率也变得更低,五次的成功和七次的成功是难度的成倍增加,但凡中途出现一点错误,比赛就戛然而止。今天的比赛还只有一场。对于他这样的新手选手,可以说一场定胜负。能进资格赛就算赢了。不是要求低,而是有自知之明。和同场众多世界冠军比,他就是一个众人眼里的“陪跑”,而他也有野心,也想进入资格赛,争夺更好的名次。一定要好好发挥啊!不要紧张杭峰,你可以!进入赛场瞬间,身体骤然大幅度地倾斜,坡度超过了50°,速度增加的很快。从左侧的池壁滑下,轻松超过40迈,再以极快的速度从池底冲上来,身体向上扬起,看见了灰暗的天空。向上,继续向上冲。在这个过程,可以感觉到惯性正在一点点消失,毕竟是超过四米的高度,惯性能够抵达的高度有限,杭峰凭借着自己对u型池速度的熟悉,在察觉到速度丢失的瞬间,双腿猛地向上用力一跃。滑雪也需要体力,而且要求很高。每一次起跳的力量和发力方向,都代表能够在空中完成的技巧难度,也同时代表了能不能够平稳地落地。可以说起跳前的一次发力,代表了所有技巧的开始。杭峰的第一跳并不难,不过是一个向内的抓板头转体一周。他的爆发力很强,跳起的时机也很完美,为他带来了更高的高度,在抵达最高点之前已经完成了一周的转体,随后便是等待落地。因为是第一跳他很放松,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平时的习惯速度。干净利落。就是一个字,快!快如闪电的一周,继而稳稳落地。没有填满整个技巧过程,但因为完成的太快太干净,也给人一种他游刃有余,落地必然很稳的感觉。落地后,杭峰冲向对面。速度获得了第二次的加成后,骤然提高到50多迈,冲击力更强了。但对于有着职业水准的杭峰而言,这也不过是一个比较慢的速度。速度慢,抛起的力量就不足,无法做出更难的动作。杭峰在第二跳,做的是一个内刃转体一周半,外刃落地的技巧。这种反向的技巧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技巧,在这个赛场上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刚开始练u型池的运动员,想要从容地完成这样内外刃的切换很不容易,通常会成为教练对天赋的一个判断。杭峰的天赋就很强,当时他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熟练掌握。因而这一跳他完成的也很轻松。就像在熟悉的赛场上比赛,轻松到完全忘记了赛前简提醒他的风格问题。干净利落地转体,加上一个帅气的抓板,随后从容等待落地。速度终于达到了理想的状态。杭峰再次冲向对面的时候,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有撞上来的风压,都刺激着他的血液。熟悉的速度,来到了他的舒适区。能够在第三轮上技巧,说明他前面的两次完成的不错,力量爆发的非常好。这一次,也必须一样!杭峰在风中猛地向上跃起,双腿带来无与伦比的力量,但又精准地控制在不会失控的程度。同时扭转的力量从双腿传递上来,他的肩膀率先带动身体转动。向后翻腾!对!向后翻腾!这在常规赛里不允许出现的动作,在“x-games”的赛场上,却是必须要去挑战的动作。它很难,也很危险。杭峰新近开始练这个动作,也不敢太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