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节(1 / 1)

裁判问杭峰:准备好了吗?杭峰只能点头:准备好了。裁判挥手示意他出发,杭峰从雪坡滑了下去。停!停下来!赶快把状态找回来!!心脏完全不听话, 越是这样想,越是跳的厉害。大脑被过分渠动的血液侵占,让他头脑眩晕,眼睛发胀。可这个时候,他已经滑到了切口出,正进入u型池。身体骤然的倾斜,眼睛被u型池的两边池壁夹出熟悉的视野,白色的一片,只有天空是蓝的。这是熟悉的环境。一个他从很小很小,刚刚走稳路的时候,就在玩耍的大型滑滑梯。他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认识更多的朋友,他参加了数不清的比赛,拿过数不清的冠军。这是他的地盘!!!狂乱的状态在这一瞬间就被镇压了下去,眩晕发胀的大脑思维变得清晰,视野里的世界颜色也变得鲜明。虽然不是最好的状态,但比之前好了太多。杭峰调整的已经很快了,但还是在完全恢复前,进行了两次折返。第一个折返他什么都没做,只是简单的做了半周抓板头的内外刃切换,让自己尽可能抛的更高,获得更多的速度。第二个折返他做了一个向后翻腾的偏轴转体,同样是内外刃的切换,只不过变成了反向落地。两次腾跃,有着很明显的热身态度,如果是在只进行五次折返的常规u型池里,杭峰这样做明显有点浪费机会。好在超级u型池有七次折返。杭峰用两次飞跃,将自己的状态快速地找了回来,虽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尽显他的“老道”。如果此刻这些在观望他的选手知道他内心的变化,一定会发出惊叹。从失控到控制,也就七八秒的时间,这里大部分的选手都做不到。国际赛场有时候比的就是心态。空有一身的好本领,在国内拳打脚踢称王称霸,到了国际却是各种的失误,这样的运动员还少吗?杭峰的比赛状态,显然非常地出色。他在第三跳就进入到了状态里。一个两周半外刃900的抓板,再到整个过程的一个向外的偏轴转体一周,成功让他在第三跳就完成了1260的周数。“终于像点样子了。”出发点上有人这样评价,还带着一种前辈指点的态度。如果说,进入第三跳的时候还在整理状态,还带着一些不适在完全动作,那么等他开始第四跳的时候,整个人已经迅速达到了比赛要求的状态。耳鸣目明。思维敏捷。身体的肌肉完全处于一个蓄势待发的过程,就像踩满了油门的跑车!“嗡!”向上飞起的瞬间,杭峰听见了风的呼啸,熟悉的风压试图将他推拒到远方,但速度带来的惯性依旧在带着他往天上飞。速度很快了。最起码达到了70迈。但还不够。还不够!!在即将脱离u型池的瞬间,杭峰的双脚像是踩在了卡尺上,精准地在最后一刻往上用力。用力一蹬。于是,他的身体被送的更高了。同时,强大的爆发力给了他在空中的扭曲力,他将身体蜷紧,就像一个青蛙一样蹲在雪板上,双山抓在雪板的中间。内刃的转体。一周。两周。三周了!同时身体还在进行一个偏轴的向外翻转,是一个接近于翻腾的向后一周。也就是说,内刃转体1080+外刃偏轴360,总计四周1440!杭峰成功地在第四次跳跃完成了他最擅长的1440内刃,双手抓板技巧。是他熟悉的动作。是他熟悉的空中感觉。当他全部做完的时候,他能够感觉自己正好飞过抛物线的最高点,正在往下落。所以,这也是他熟悉的节奏。一切都刚刚好!太棒了!感觉回来了!!杭峰成功的一跳,也刺激到了其他人。没有人知道杭峰在这以前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观看杭峰这一跳的唯一感觉,就是这孩子飞的好高,转的好快,空中竟然有种让人惊艳的停滞感。然后,就那么蹲在板子上,像是百无聊赖地将双手按在板面上,低头去看这个世界。快与慢的切换时机,犹如漂浮在空中。好看!而且难度不低。四周的周数加上双手抓板这个难度,仔细去想,好像能做出来的人并不多。然后,杭峰落在了地上。“唰”的一声,继续奔向对面。有选手对视了一眼,眼里有着明显的急迫感。杭峰是可以完成四周半的。他在预赛里就做了四周半。如果他在第四跳就能够这么从容地完成四周的难度,很有可能会在第六、七跳冲击五周。有五周和没有五周是两个概念。五周是有机会去争夺奖牌的。因为裁判也会看你的整体表现,流畅,并且没有明显的短板,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看爽的裁判,再加上五周难度的打底,裁判就有可能给一个90分以上的高分。冠军拿不到,去竞争铜牌还是有机会。这个亚洲男孩儿会去冲五周吗?一定会吧……于是,大家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杭峰在他的第一轮比赛里没有安排五周。他在第五跳做了一个四周外刃1080接内刃360,抓板头的技巧动作。第六跳做了一个抓板尾,单纯的内刃转体四周半1620。之后到了最后一跳,小孩又回到了四周,只不过将外刃变成了900,内刃多了一周半。很明显!小孩儿四周半的“池子”还不够深!他可能只会这一个四周半的技巧,拼不出五周。当杭峰的比赛结束后,不知道多少人偷偷地松了一口气。有人甚至说道:“看来四周半的技巧也很仓促啊,他的实力应该还稳在四周,比我想的要低一点。”很多人点头认同。莫泊桑听见后却笑了:“16岁的四周半,到了世青赛……可以拼冠军了。”瞬间,周围再没有声音。是的,他只有16岁,一个正处于成绩可以疯狂提升的年纪。能够出现在决赛的选手,大部分都是“s级”的运动员,是国际赛场的常客,太明白年轻代表了什么。代表了无限的可能。代表了下一次再见面,人家可能就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杭峰不是16岁去冲击四周,而是几乎把四周的“池子”宽度打满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为他冲击五周提供了绝大的概率!羡慕啊……就连才比完的杭峰,都被巴蒙德拦下,主动攀谈:“打算什么时候冲击五周?”杭峰愣了一下后说:“一年之内。”巴蒙德点头:“看来明年我们就要一起争夺奖牌了。”杭峰腼腆起笑出酒窝:“我还需要更努力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