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7节(1 / 1)

巴蒙德的存在似乎和难度已经没关系了,他本身就代表着“x-games”的超级u型池,他出现的时候整个赛场就是有光的。六年啊,一个少年都已经变成了男人,年轻优秀的运动员一个接一个地诞生,巴蒙德却依旧稳稳地坐在他的王座上,光是这份强势稳定,就让人心折。巴蒙德也是自信的,是绝对的强悍。他一如既往地稳定发挥,尽展名将的风姿,每一次的腾跃,每一次的折返,都蕴含着他的强大与自信。在观众和主持人的尖叫声中,巴蒙德结束了他的最后一场比赛,依旧无措可挑,完美的一场比赛。主持人用了比其他选手更多更多的时间去赞美巴蒙德,去表达自己喜爱。直到杭峰滑进了u型池,他们还在说巴蒙德。就,挺正常的吧。杭峰现在身上唯二的亮点就只有“简的学生”,以及“16岁的华国少年”。前者简不知道做了什么,反正主持人明明在休息的时候还去和简见面问好,但在主持期间却没有提到这件事。至于后者,说一遍也就行了,难道要不停的反复地提吗?一直到杭峰冲上对面池壁,开始第一个折返,主持人的画风一转,才来到杭峰的身上:“他来了,我们的华国男孩儿!第一次比赛就紧跟在巴蒙德的身后,冥冥之中似乎在传达着某种深意……”“嗯,什么深意呢?”没有得到回答。但是镜头外的两位主持人却交换了一个眼神。杭峰不会就默默无闻,所有行内人都在等待一场好戏上演。“第二跳,一周半外刃转内刃的540抓板头。”“好的,来到第三跳。”“这一跳的难度必须提高,如果最后的目标是四周半的话。”“果然!漂亮!三周1080完成的非常轻松,抓板头的姿势也很帅。”“飞的太高了,我喜欢他的滞空感,几乎每场比赛我都可以看见两三个,可怕的概率。”杭峰在前三跳都完成的很好,熟能生巧,前面做的够不够好,速度够不够,在比赛的过程里自己就很清楚。目前为止没有任何问题,他的起落点都很精准,力量也用足了,给了他更高的高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力量。这个惯性足以将他抛到足够高的高度去完成一个四周。在第四次折返去做四周的动作,难度比第五次折返高,对选手前面的表现要求很高,但凡有一点错误,都会影响这个动作。第五次有了更多的时间加速,反而很简单。在飞起来之前,杭峰浑身的肌肉都绷得很紧,像是被不断拉扯到了极致的橡皮筋,终于在蹦起的瞬间释放所有的力量,在“嗡”的一声中,将他送至高处。同时,在那持续传来的扭转力里,他的身体蜷紧,先去抓板头完成900的内刃转体。一圈,二圈,再接上一个半圈。与此同时,身体还做着外刃的一个偏轴360。这是一个有着复杂变化性的空中动作,虽然在国际赛场上很常见,但它真的很难,只有职业高水平的选手才能做到。就说现在华国单板滑雪国家队的男生们,只有一线的三四个队员可以去完成这种高周数的具有变化的技巧,而且除了“一哥”孙烈,四周的成功率都很“感人”。现在国际大赛决赛的门槛,就是能不能完成具有变化性四周的技巧,如果做不到,抱歉你连决赛都没资格。所以看起来杭峰又在做四周,做着他已经做过的动作,其他人都得做的动作,可这已经是代表了国际大赛决赛的门槛。离开这个赛场,杭峰这套动作拿出来,会让所有人尖叫。在这里,四周的动作不会让人惊艳,但你却必须要做。这一次,杭峰看起来和前面一样重复了,内刃转体900接外刃偏轴的转体360,接着在回正的同时,以一个外刃的180半周矫正最后的姿势,等待落地。但裁判和眼尖的主持人还是一眼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看见了吗?有抓板姿势的变化!”“对!是的,从抓外刃的板头换成了内刃的板头,小细节有突破!”“非常棒的突破!”这两位主持人对杭峰每场比赛的表现记得太清楚了,裁判也是一样。这一个小小的抓板变化看起来没什么,对于裁判们来说却是一个很惊喜的小突破。就像是……一个袋子已经装的很满了,似乎再多一点就要裂开,没想到最后又塞进去了一个小盒子。杭峰完全用自己的实力和行动在告诉所有人,自己在四周上的基础究竟有多强。他已经从容到可以完成复杂动作的时候,去“玩板”了。老实说,今天在赛场上的很多选手是做不到杭峰这个程度的。这些选手可能没有将“池子”开拓的太宽,就急急忙忙去冲击更高的周数,所以即便他们也可以做复杂的四周,但却缺少“从容感”。杭峰的“踏实”让裁判们非常喜欢。看见他换抓板姿势,便认可地点头。见他要去冲击第五跳,便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一个期待的姿势,睁大了眼睛看向屏幕。杭峰来到了第五个折返区域。他向上飞出,就像一支射向天空的利箭,实在太高了!很惊人的爆发力还有准确度!比赛已经进入到第三轮,选手的状态应该都有些下滑,是体力消耗过度,也是兴奋度降低的原因,通常第三轮还有这个力量感的选手可不多。只能说,不愧是16的少年,仿佛有永远都用不完的精力。从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那源源不绝的力量在诞生,他的体力始终保证,他的注意力更是从头到尾的凝聚,所以才有着这种让人惊叹的高度。杭峰绝对是今天赛场上飞的最高的那一个。巴蒙德不如他,巴蒙德本身也不是抛飞的特别高的类型,他的特点是能“拖拉”。莫泊桑和一部分年轻人来自常规赛场,他们身上有着抹不掉的“标准感”,什么时候翻身,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落地,标准的完成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看多了有点腻歪。杭峰非常明显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他喜欢在上升之前就完成动作,姿势固定的时候,就会飞跃一截小小的抛物线,滞空感也正是这个时候出现。这一次也是一样。他跳的很高,向上飞起的瞬间,就把自己蜷的紧紧的,好像一个风火轮一样,疯狂地转动。太快了!眼前都是残影!不是专业人士,根本无法数清他转了多少圈。屏幕前的裁判都睁大了眼睛生怕错过,就这样说不定等会儿还要借助重播来打分。他们也是第一次看见速度这么快的选手。“1、2、3、4……”在心里快速地数出杭峰的周数,毫无疑问的四周外刃转体,完成很干净。不过就这样了吗?没有变化了?就算重复,也应该来一个有着变化性的四周吧?还是说自己看漏了他手上的动作?就像上一个动作那样,有着小小的变化?然而杭峰已经抓着板尾,“悬浮”在了半空。以过去的经验,杭峰这么做的时候,表示他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动作,滑过这个抛物线后,就剩下一个落地动作。疑惑在心里浮现,还有种失望的情绪在滋生……就在这时,杭峰松开手往下落,身体已经展开到笔直,还有一米就要落在地面的瞬间!杭峰的腰腿就像是和肩膀分离了似的,猛地一拧,雪板从反向落地,瞬间变成了正面落地。第74章 超级u型池决赛(下)快!还是一个字。只剩下一米的距离, 就这么突兀地完成了一个半周转体,有点儿像是突兀去做, 又有点像是蓄谋已久。当难以判断时候, 就看最后的成功率。杭峰成功了!虽然在最后一刻完成这半周的动作,但对他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雪板稳稳落地的同时, 肩膀和头同时转过来。一般人会晕吧?这么快的速度,光滑的地面,还是从高空落下来,普通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摔倒, 就是职业选手估计都有不低的失败率。杭峰做的很好。雪板稳稳地定在地上,他站在雪板上,连晃一下就没有,就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对面的下一个挑战点滑去。所以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看在成功并且这么稳的情况下, 就当是刻意的安排吧。杭峰确实是刻意做的安排。虽然所有人都说他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 但是年轻人最无法压制的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巴蒙德喜欢在最后一刻转圈, 很多选手也喜欢这么做, 莫泊桑也在尝试。这几天的训练和比赛, 杭峰看的多了,难免去想一想,试一试。然后发现, 这个动作很简单, 但不适合他。巴蒙德有“拖延症”, 他的旋转很慢,整个空中部分都在不停地转,一直到落地前, 还会去赶个一周半周的。但杭峰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迅猛风”,他喜欢能有多早就有多早的把动作做完,只要等着落地就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