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节(1 / 1)

一来今天没什么大新闻,二来杭峰拿的是资格赛第一。第一名就是和第二名不一样,冠军永远是最闪亮的,杭峰的拿下的“资格赛第一”也代表了华国的极限运动正式走向世界,多少有点“纪元”的意思,所以主流媒体是给足了板面。主流媒体一报道,自媒体就跟上,接着杭峰作为网红的能量就爆发了。杭峰本身就挺有火的潜质,体育成绩是一回事,关键他长得帅,不化妆都比一些男偶像长的好,如今有了平台渠道曝光,把他的正脸往上一贴,简直就是“吸粉器”。城市里小姐姐午休一刷新闻,看见个帅气的小哥哥,就对同事\姐妹说:“快看快看,这么帅的男生在玩滑板速降,他要拿第一名了。”流量一旦卷起来就很疯狂。只是一个中午的时间,杭峰在抖抖的粉丝数,就从150万冲到了400万,而且还在持续上涨。比赛场地距离c省的省会城市也不远,一个高速开过来,看明星的看明星,拍直播的拍直播,也有真正想给杭峰加油的,就这么聚集了三十来个人在宾馆门口。其实三十人也不算多,只不过杭峰一直没被这么围观,所以有点儿不知所措。简每次一现身,吸引的人群数量可比这人数多多了。蒲老师还说:“按我估计,主流媒体的曝光和各类体育直播博主的跟风是主要原因,也有一些侧面的原因,就是公园滑板的x-games这段时间不也在c省宣传的特别火热嘛。听说门票卖的特别好,滑板速降的观赏性小点儿,但大家急着看比赛,估计就先跑过来了。还有就是你哥啊……”杭峰扬眉。蒲老师说:“杭阳带的职业队今年是牛皮大发了,是第一个冲进季后赛的亚洲球队,x-games给他们队做了职业专访,卧槽那帅的!我为了看你哥他们的比赛,花了一个月20欧的钱,在网站买了会员,很多华国观众都喜欢你哥。”杭峰有点儿惭愧,忙着自己的比赛,也没怎么关注他哥,要不是这次出来,他都不知道他哥不声不响干了这么大一件事,真把华国的斯篮搏搞起来了。昨晚上他妈给他哥打电话,他也说了两句,可惜他哥忙的不行,都没等他们多说就挂了电话,很多消息还是从别人嘴里听见。杭峰拉上裤子的时候问:“那是都知道我哥和我关系?”“不是不是。”蒲老师搞运动一点也不瘦,肚子挺出来一圈,拉上拉链的时候龇牙咧嘴,“就是说极限运动在华国有被盘活的架势,你和你哥功不可没,也算是互相成就吧,反正最近我身边喜欢极限运动的人多了,我俱乐部生源都招满了还有家长带孩子源源不断的来,我第三家分店马上就要开了。诶对了!我请你做剪彩嘉宾吧?我第三家店搞得大,是旗舰店,地理位置可好了,你要收费便宜点,给我当个代言人呗。”杭峰还在想他哥的事儿,听见了就笑:“提钱我可就认真了啊。”“啧,和我来这套,行了,我知道从协会走,看看吧,能不能谈妥,他们要是问你,你支持我一下就行,啊。”“嗯。”杭峰想想,“你那个20欧的网址给我呗,我也办一个,是只播斯篮搏吗?”“x-games的视频网站,你都能在上面看见自己,还别说,你们兄弟两个人长得还挺像的……”杭峰换了衣服出去,前因后果总算是搞明白了。简问起他就简单地解释了一下,简听的点头:“这要是在欧米,你早就火了,看来x-games为了在华国铺开,也没少花力气。所以搞再多比赛,撒再多的钱,都不如一个明星运动员的作用大。等他们反应过来,估计要大力捧你。”“捧我哥吧,我哥超级厉害。我比赛都是一个人,他是凝聚出了一个团队,太不容易了。”杭峰想起了过去六年,他家里因为他哥生出的风风雨雨,以及那一次次的冷战和争吵。“你以为x-games缺钱?能捧一双他们就不会只捧一个。”这么说完,简一脸好奇地笑,“斯篮搏这个运动挺有趣的,直接去除掉了漫长的运球和传递,上演各种大灌篮,欧米人特别吃这种暴力的一套,一个华国队伍地崛起,我有空了还真要去研究一下。”因为心态的放松,杭峰和简一边等着比赛,一边聊了很多,就算轮到杭峰上场,他也一脸轻松。走出选手休息室,在他身后墙壁上挂着的积分榜上,杭峰的名字还高高地挂在第一位。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以“种子”的身份进入正式比赛。从选手休息室到出发点短短的路程,杭峰清楚看见下午的观众比上午多了太多。很多人即便没有进场观看比赛的机会,还是围在赛场的外面,而且年轻人非常多。媒体宣传的力量非常大,也因为杭峰,这次的比赛,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也是华国极限运动的一次突破。担任志愿者的东哥对杭峰挤眉弄眼地笑,虽然不方便上前,还是给了他一个大拇指。路过观众席,上午为他加油的观众依旧热情,甚至更热情地喊着:“杭峰下午也加油!”“没有压力,随便搞!”“第一!”从观众席走过,身边安静了下来。看着前方不远的出发点,杭峰想起上午抢道的事,留了一个心眼。却发现自己一直走在前面,一直到他走到龙门下,都没有人上前抢他的道。杭峰还惊讶地左右看了一眼。有意无意地,杭峰还站在上午的4号道位置上,但左右一看过去,却发现自己左右两边都有两个人,他明显是在3号位。滑板速降不可能画赛道,赛道只是为了更好地区分选手,通常是以最靠近出发点裁判一边的为一号道,然后按照选手的顺序一路数过去。杭峰明明站的是上午出发的位置,可他却变成了3号道。这种现象杭峰很清楚代表了什么。这是一场俨然以他为核心的比赛小组,他已经被同组选手视为“领航者”。不是不想赢他,而是全部采取了“跟随”,再伺机超越的战术,也算是默认了他的实力。竞速赛场都是如此。跟着更优秀的选手比赛,会获得更好的成绩是常识。只不过就连原田丁次和哈利这两个老选手,都默认了杭峰“领航者”身份,杭峰就有点没有想到了。甚至,杭峰在打量这个意外站位的时候,目光和原田丁次对上,对方还对他友善地笑了一下。目光的接触,往往是结识的开始。紧接着原田丁次就伸出了手,笑道:“这个赛道很难,但你滑的很好。”杭峰愣了一下后,握上那只手:“谢谢,作为东道主选手,我本就应该更熟悉这个赛道。”原田丁次摇头:“但技术也是一部分,我研究了你最后一个弯道的处理,非常的精准和优秀,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杭峰看出原田丁次的真诚。老实说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这一路过来接触到的人,杭峰的对岛国选手的印象整体不佳。但原田丁次却给他一种真正的谦逊诚实感,他甚至说完话后,蹲下身去尝试重复杭峰的动作,继而起来的时候讪讪笑道:“所以这个动作太棒了,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接下来的比赛我会努力,尝试超越你。”这种堂堂正正的挑战不但不会让人觉得他自大,反而会给人一种自己被尊敬的感觉。哈利等人在一旁听着,似乎也想加入话题,却被裁判提醒,准备比赛。杭峰还是第一次比赛比出了一种“祥和感”。所以,运动员的成绩才是根本。而无法被超越,碾压一般的成绩,会打破所有的隔阂,得到对手的敬佩。出发后,并不是没有人来抢杭峰的道,赛外的谦虚,赛场上的认真,才是对比赛最大尊重。但没有联手封锁杭峰路线的情况发生,既是因为大家没必要这么做,也是因为杭峰本身实力就很强,即便初期没有什么优势,但一旦开始过弯,杭峰的技巧就开始发挥作用。他总是能在过弯的时候抓住机会,再凭借自己优秀的控板技术,逐渐滑到第一位。然后就是一场教科书似的领滑。这一次紧跟着杭峰的人是原田丁次。跟着一名优秀的选手,观察他对路线的处理,他转弯的时候自己也转弯,他起身的时候自己也起身,很容易会让人忘记速度带来的压力。对于速度,每个人都有阈值。滑板速专业选手的阈值即便高,也有一个极限,7、80迈的过弯,这是他们能够完全掌控的速度,也是他们的舒适区,训练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会维持这个速度,所以在赛场上通常会很容易就回到舒适区里。也只有跟着那些比他们舒适区更高的选手,才会让他们打破习惯,拿出比自己滑更好的成绩。对于靠时间晋级的资格赛,跟对“大佬”,比自己埋头往前冲更重要。杭峰也不负众望。速度保持的稳稳的。他的“舒适区”就是比其他选手高,他自己都没觉得有失控的感觉,就以非常优秀的成绩滑完了全程。4分36秒。就比上午慢了两秒钟,这和他的兴奋度有关,也说明他的常规成绩就是这么强。4分36秒,依旧能在今天拿到第一名。他的两个成绩都高高挂在榜首,让人膜拜,只不过亮起的是相对更快的那一个。“4分36!就差两秒,比原田丁次的最好成绩快了4秒,没有对手了,没有对手!”来自c省的观众抄着一口方言,兴奋地与同伴说着。“好快哦,最后速度110多了,平均速度90多。”“第一了,第一了,没得变!”而此时爱莎、约翰和威尔逊三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一起。作为滑板速降“x-games”的“常客”,经常在赛场上见面的三人,早就成了朋友,而且隐约还有点复杂的情感纠纷。但这一刻,他们目标非常一致,就是杭峰。爱莎说:“原田丁次跟着杭峰成绩又提高了,这一组的速度太快,说不定全组都能进入正式比赛。”约翰撇嘴:“他是东道主选手。”威尔逊说:“你只是不想承认他的速度感非常好。”爱莎说:“我们都在4分40秒外,原田丁次跟着他,差点就滑进40秒。要是杭峰的兴奋度再高点,原田丁次的成绩只会更好。杭峰是东道主选手拿下种子我能理解,但原田丁次也拿下了种子,我们的压力就很大,我们三个人可能会在决赛之前就开始厮杀。”约翰说:“他总是喜欢跟着别人,所以总是排在四五名。”威尔逊说:“原田丁次还很年轻,他不会甘心一直在奖牌外徘徊,这次是他的好机会。”爱莎还想说什么,又蹙眉地看着两个人:“你们不要老是在我身边总是为了反对对方的话而反对,这样争吵下去对我们谁都没有好处。我们应该拿到一个种子,如果两个更好,这样下去不行。”约翰和威尔逊不再说话,他们不敢随便承诺更多。杭峰很“凶”,他们谁都没有信心在他的主场超过他。爱莎暴躁的不行,独自去洗了个脸才冷静下来。华国是“极限运动”的空白地,这是所有欧米极限运动玩家的共同认知。这个国家的体育很强,但他们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围绕常规赛场开展,没有常规赛的极限运动他们的进度有些甚至为零。爱莎这次这么远飞过来,说的好听是要挑战更多不同的赛道,其实她就是来拿巡回赛冠军的。作为女性,她确实在这个赛场上很吃亏,除非作为东道主选手,她在其他的赛场都很吃亏。所以这种没有优秀运动员的举办地,是她能够冲击奖牌的好机会。在过来之前,她觉得自己就算拿不到金牌,也能拿到一枚奖牌回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