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0节(1 / 1)

这处障碍物的技巧运用,非常像“坡面障碍技巧”这个项目,在滑行中经常出现的跳跃动作。当然, 这难不住杭峰。因为在“u型池”里, 他们这个项目的运动员, 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稳定地跳跃。只有正确地跳跃,才能保证在u型池上每次的折返可以获得更大的惯性。积累到最后, 高高跃起,势不可挡!“跳跃”是u型池的基础。杭峰看着越来越近的“断崖式”沙袋,眼睛里似乎有数据在流淌, 八米……五米……三米……结合时速,判断距离,身体肌肉绷紧如拉紧的弦。虚空传出“嗡”的一声,在耳畔炸响。弓弦松开。杭峰一跃而起,轻松飞跃过沙袋雪包。继而身体下落。下落。下落的比想象的时间还要长。将近0.8秒了吗?这个雪坑是有多少人栽在里面啊?……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架无人机已经飞到了杭峰上方。就像一个只会被“精彩”所吸引的存在,这架无人机在操控者的手里,总会先一步守候在每一个难度障碍前。如果有人留意,如果杭峰抬头,就会发现这架无人机已经跟了自己很久了。无人机下方挂设的摄像头就像一双眼睛,锁定着他。明明杭峰并不是滑在最前面的选手,但它显然只对杭峰感兴趣。因为杭峰选了一条最难的赛道。从资格赛到现在,选择这条赛道失败,摔倒的选手不少于十人。包括不久前举行的男子双板1/8赛,就有四个人选择滑了这条赛道。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顺利滑完全程。其中一个,是在上一个圆石障碍前被迫降速,进而失去了竞争能力。剩下两个人,全部栽在这个难度过于的高,几乎可以达到五星“断头崖”难度的障碍上。因为这个道具的难度严重超标,所以大赛组已经在商议要不要进行处理。只不过是在“修补”和“移除”上产生了争议。裁判组支持修补和移除的人数一样多,各执一词。一边认为选择修补这处障碍对前面因此被淘汰的选手不公平,移除就更不公平了,所以建议不要动这处障碍。另一边则坚持这处障碍不符合四星赛道的难度,如果不及时处理,赛后一定会有选手投诉。因为人数相同,关于这处障碍的处理办法就被搁置了下来。或许,每一位裁判都在观望,四星级的选手是不是无法处理这个障碍?究竟是赛道的问题还是选手的问题?还有没有更多的选手能够冲过去,顺利完成?最后是总裁判说:“等单板的1/4结束,再做决定。”如果杭峰能够顺利通过这处难度,能够通过和不能通过的选手就2比2平,也就说明选手的自身能力可以弥补赛道的难度过大问题。此刻。杭峰并不知道,在那架飞临头顶的无人机后面,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他。杭峰还是男子单板小组赛里,第一个选择这条路线的人。前面已经比完的两个小组,不知道是因为提前知道了这条路线难,还是已经放弃晋级了,几乎都是以跟滑的方式滑在中间难度简单的赛道。杭峰还是第一个闯进这条路线的人。在他做出选择后,无人机第一时间就锁定了他。裁判们在镜头后面,看着他挑战圆形巨石,潇洒飘逸的一个大回转,看着他速度不减的来到“断崖”雪包的前方。捏了一把汗。这是杭峰吧?是不是太虎了一点?一点减速的动作都没有就往前跳,就不怕在自己看不见的前方,跳进坑里?而前方,确实是个坑。这样深的雪坑,即便是在野雪挑战赛的赛道上都不多见。落地的位置与后方的跳台落差本就超过一米。又因为前面选手砸出的坑洞,雪坑下陷30厘米左右。凌乱的积雪裹着沙土,凌乱地堆积在雪坑下方,还有拳头大小的冰块在当中如尖刀般矗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环境。即便是擅长跳跃技巧的“跳台滑雪”和“坡障滑雪”选手挑战这个障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恐怕都很难完成。杭峰的滑雪主项只是“u型池”,应对跳跃之后的坡面技巧,肯定会有所不足。在坐的裁判可以不需要知道所有参赛选手的能力,但杭峰……他们都详细地了解过。一名“u型池”的运动员,能不能顺利完成这处更倾向于“坡障”和“跳台”技巧的障碍呢?滑到障碍前的杭峰没有丝毫的减速,他甚至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速度,而将身体压了下去。有点像滑板速降压风的姿势,但没有那么标准。因为滑板速降没有跳跃。杭峰的双手放在腿侧,以一种微微绷紧,做好时刻举起的准备,迎接前面的障碍。他全神贯注。头如矛尖,在洁白的雪地上,滑出一道乌光。“唰”的一声。飞了起来。身后有看不见的翅膀张开。向上跃起。姿态轻盈。飞出去。飞过去。在半空中留下一道妙曼的弧光。光芒乍现!落地。向前滑去。裁判:“?”看着被杭峰远远甩在身后的雪坑,所有人都在惊诧之后,无语了。对哦。只要速度够快,飞的就够远,理论上完全能够飞出那些因为“未知”而恐惧,选择提前降速的选手,跌落下去后砸出的雪坑。“啧!”有裁判当时就咂舌坐直,继而优越感十足地说:“我就说,是选手实力的问题。那个雪坑装满了懦弱和胆怯,同类型的人自然会跌落其中。”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同一阵线地裁判也说:“这处断崖和真正的五星断头崖的难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高度,还是落脚时的坡度都远远不如。这里只能说是顶满了四星难度的挑战罢了。”“对,是的。”“怎么样,杭峰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优秀的选手并不在乎这样的难度挑战。”“杭峰确实有极限运动员的精神,没有人在这样丧失视野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一往无前的冲击,让我赞叹的极限运动精神啊。”最后这句话,就连站在对立面的裁判们,都纷纷点头,一脸感慨。是了。杭峰是一名“u型池”选手,但他同样是极限运动员。他有着挑战所有难度的勇气,无畏的精神,相信任何的难度无法难倒他。裁判们的目光再落在电视屏幕上,杭峰已经冲进了云杉树林。因为有了云杉树作为参照物,赛场上几名选手的排位变得一目了然。杭峰,已然冲到了第二位!!“上来了!”一名裁判激动地叫着,立场偏斜的明显。然而并没有人多看他一眼,反而纷纷点头露出同样喜悦的表情。就仿佛潜意识里,所有人都认为,杭峰就应该有这样的表现,他不会栽倒在区区的1/4的赛场上。他注定是极限运动的王者!!……杭峰率先冲进云杉树林的一幕被亚历克斯看见。那时候,亚历克斯距离云杉树林还有五米的距离。就连选择了最好路线的克莱·米尔也都刚刚冲进树林,和杭峰的时间差距也不过就一秒左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