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9节(1 / 1)

原来一直没找到奥利,是因为跟队上山熟悉环境了。第三人的到来,打断了正腻腻歪歪谈着恋爱的两人,距离也分开到了不会引人注意的程度。奥利兴奋扑上来,给了杭峰一个大大地拥抱,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段“思念之情”,随后就把杭峰介绍给了自己的教练和师兄师姐们。和澳洲队的“国际社交”花了杭峰不少时间,直到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杭峰才再度和唐隽坐上下山的缆车。可惜这次车上还有奥利,存在感十足地不断说话。杭峰和唐隽在缆车朦胧的灯光下对视,都读懂了对方眼底的遗憾。上山时的浪漫,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忘记。下了山,天色黑尽,但时间并不算晚。翻腕看了时间,还不到六点。这次离开,杭峰带着唐隽坐上了大赛组提供的通勤车,还有澳洲队一起,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马路边上,汇聚着下班回家的人和放学的学生,浓浓的烟火气弥漫在雪山下的小城里。卖红薯的大爷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了位置,大巴车驶过的时候,依稀听见那熟悉的声音,“妈妈我要吃……”大赛组提供的用餐点在宾馆的三楼,国家队如今也在那里用餐,坐车省了走路的时间,大巴车在宾馆门口停下,走几步就能坐进电梯。对面,美食节办的正热闹,霓虹灯照亮了整个广场,川流不息的人群在烟火中走动,远远的便能闻到那浓烈热辣的江湖气息。宾馆三楼的餐厅里同样准备了丰富的美食,晚上用餐的人更多了,明亮的灯光照亮来自亚洲各国的面孔,享受美食的笑脸。很愉快的一天就这么过去。对于谈恋爱的人,时间好像过去的很快,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分别的时候。杭峰上午有训练,本来可以睡足了再走的唐隽,跟着杭峰一起起了床。杭峰看着唐隽眼底的黑眼圈:“再睡吧。”唐隽摇头:“和你一起吃了早饭,回去了。”杭峰有点愧疚:“昨天光拉着你玩了,没想到作业那么多。”唐隽笑了:“干什么容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身上酸痛的地方多着呢。忙里偷闲,我觉得挺好。”不再企图留下唐隽,反倒是珍惜两人最后的相聚时间。挥挥手,目视载着唐隽的计程车远去,杭峰伸了个懒腰,感受着身体里源源不断的力气,惬意地迷了眼。谈恋爱真好,效果等同上学,压力骤减。来吧!干劲满满!!华国队是这里的东道主,自然是有些优势的。各国的参赛队抵达,占据了赛场,华国队也有安排。没有入选的队员送往室内滑雪场继续训练。入选“洲际杯”的队员,在非适应场地期间,可以去训练房训练,或者上气垫,范总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训练安排。杭峰就又被安排上了气垫。他这段时间的训练,进步明显,有了巨大的突破,这次比赛很有可能会一鸣惊人。但毕竟是才摸到五周的边,在赛场上如果不能稳定发挥,便没有用。要让他持续保留在五周的状态里,就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跳台训练。可以说,整个华国参赛的队伍,就杭峰需要进行这样的训练,所以耗费不低的气垫,都是为他一个人开放。就连范总也只带他一个人,跟着上气垫,跟着进雪场训练。有点简内味儿了。范总和简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的细节抓的非常恐怖,包括杭峰起跳前的那一口气怎么喘,都会有所要求。一开始杭峰不太习惯,并且也和范总交流过,认为国内这种过于苛刻求细节,而忽视心理状态的方法不可取。范总却说:“不,你只是和别人走在相反的路上,技巧体育的细节永远是最重要的,当自身足够优秀,到了踏上国际赛场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进入你的状态。不如我做个形容。如果国家队员们都是才出厂的飞机,还在等待起飞任务,你就是一架已经翱翔在天空的飞机,其实有我没我都不是那么重要,你已经飞起来了。我只是你的检修工,我会拧紧你的每一颗螺丝钉,协助你非得更高更长远。杭峰,基础永远不容忽视。”第149章 孙烈压力很大杭峰迅速地接受了范总的这个说法。说的在理, 为什么不听呢?再说杭峰虽然一直单独行动,但为他打下基础的父母都是体制内最专业的教练,对他的要求向来是极致苛刻的。不如说是因为简的原因, 让他放松下来了一年, 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今再度回归到系统的学习里,对于杭峰来说并不困难。可惜训练的时间有限, 没过两天,比赛就开始了。“亚洲滑雪洲际杯”的整个举办时间是九天, 不仅只有公园滑雪的部分,包括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雪车等项目都会进行。资格赛安排的看似散乱, 但完全符合国人需求。因为所有的重点项目,在决赛时,都会进行电视直播。资格赛自然要见缝插针地安排。换句话说, 作为这次比赛一大看见的单板u型池决赛,会在晚上开启。比赛开始后,杭峰的训练就停了。不光他, 整个参赛选手的队伍都停止了训练。所有的场地在白天都会进行资格赛的比拼, 晚上会根据比赛行程举办决赛。突然空闲下来的杭峰没有再继续逼着自己, 而是按照范总的要求, 给自己放了两天假。比赛到了第三天,单板u型池男子组的资格赛就开始了。还是第一次参加常规赛场洲际杯的杭峰, 出现在赛场上, 状态相当奇怪。很平静,却又古怪地激动着。平静是对于即将开始的比赛, 不紧张,不焦虑,按部就班的进行赛前的准备活动, 丰富的比赛经验让他自然有一套备赛程序。但当他站在赛场上,在熟悉的环境里,看着那些来自国外的选手,还有不远千里赶来看比赛的华国观众,哪怕是资格赛都将观众席挤得满满当当的赛场,一想着这是自己在祖国的国土上,第一次正正经经参加的常规世界赛,却又莫名地激动着。场面是少见的大。不畏惧。却激动。就好像在海外漂泊了许久的游子,带着一身优异的成绩归国,等待一次大展身手的场合。全国联赛的第二站没能拿到第一,虽然从未有人在自己耳边说过什么,但杭峰知道自己还是让那些追逐喜欢自己的人失望。这一次,不会了。该谦让的已经谦让,该刷的印象分也刷完,五周的技巧足以带他冲进“世界杯”的决赛,他前进的脚步绝不会在一个“洲际杯”倒下。u型池资格赛这天,大赛组邀请来的国际裁判,早早的就已经在裁判室里就坐。“洲际杯”只是世界a级的赛场,举办国可以安排最多三名裁判参与打分。这三名裁判自然承担了招待的工作。他们坐在裁判室里,喝着咖啡或者茶水,随意地闲聊着,等待今天比赛的开始。气氛很融洽。这几天的比赛,大部分裁判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这些裁判有的可能同时擅长u型池和坡面障碍技巧的打分,或者有的裁判能力足以涵盖所有公园滑雪项目。39名裁判所形成的裁判团体,在裁判团后勤人员的调动下,犹如细密编织的网,覆盖了整个赛场。这其中,就有几名来自国际雪联的裁判,担任每个赛场的总裁判工作。今天,在u型池男子组资格赛,裁判组担任总裁判的是一名来自德国的中年男性,名叫查利·贝尔纳。这位长相严肃刻板的男人,在其他裁判肆意交谈的时候,他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再一次地翻看着手中的选手资料。这是一份让选手看见了,会觉得隐私被侵犯了的资料。上面内容密密麻麻,写着每个选手历史参加的比赛,以及他们在比赛场上完成的难度水准,包括不同时间的进步和退步,都用不同的颜色勾画出来,细致无比。这位总裁判还算从容。毕竟只是“洲际杯”,选手的履历大多不算丰厚,需要阅读的内容并不是太多。他的目光快速的在资料上翻阅,随之在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个接一个的印象分。没有注明,却都记忆在脑海里。就比如这次东道主的孙烈,作为华国在这个项目上最强的选手,四年前还一度完成过五周的技巧,拿下了一枚世锦赛的铜牌。这样的一名选手,这几年虽然一直没有进步,但整体状态非常稳定地停留在四周半,再考虑到东道主的加成,他的分数已经先一步的在查利的脑海里浮现。88~91分,东道主可以再多1分,在他没有更多突破前,最多92分,不能再多了。至于出现失误,就按照程序扣就好。如此,就是所谓的印象分。再往后翻,照片上出现的是相对陌上的脸,华国名字翻译过来叫做董杨。董杨几乎没有国际赛场的履历,是通过东道主“外卡”,参加的这场比赛。个人履历一栏,倒也不是空无一物,从华国的资料库里调出的档案,说明这个选手的水平稳定在四周,偶尔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印象分……80分左右,还是有东道主身份加成,在这个赛场属于进决赛需要点运气的选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