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6节(1 / 1)

杭峰只能说:“资格赛那天估计是在倒时差,那个状态下都可以有那样的发挥,今天不会更差。”再说下去,好像有点灭自己的威风,两人默契的不再继续,拉开一点距离,就活动了起来。选手休息室里的人越来越多。12名进入决赛的选手陆陆续续抵达,再加上教练团队,尤其是专项热身的地方,是格外的热闹。张口子滑雪场是举办过冬奥会的赛场,设施设备齐全,在其他赛场很少看见的蹦床室,这里都有配备。那里也成了人最多的地方。杭峰没过去。附近就有国家队专用的训练场,这几天白天都有过去训练,现在最主要就是调整状态,保留体力,应对比赛。虽然说吧,大家都不觉得杭峰能赢了白鸟优宇,就连杭峰自己心里都没有底,但若要问他想不想赢,那必须想赢啊!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也要搏一搏这个可能性。杭峰在热身之后,就给自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拜托范总不要让人打扰自己后,就闭眼进行脑内复盘。他有些日子没有这么认真过了。最近两场国内联赛,没有压力,他也有心让自己放松下来,如今再次认真起来,轻松就可以感受到那被逐渐唤醒的比赛意识。大脑就像重新开机的电脑,反复地播放着自己的u型池里的第一视角画面,动作的细节,起落的点,轴心的位置和力量在身体里的运用,一个个数据浮现在大脑,刻印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上,微微的战栗,摩擦出烫热的温度。直到赛场的广播声响起。通知比赛即将开始。杭峰睁开眼睛,战意勃发。自己和白鸟优宇谁强谁弱,只凭借一场资格赛,还没有定论。或许白鸟优宇有过去几年的国际赛场打底,有更高的裁判印象分。可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极限运动员,又是东道主选手,暗加的印象分也不容忽视!“走吧。”范总见杭峰睁开眼睛,招手说道。孙烈在范总身边盈盈笑着:“修炼的怎么样?运转一周天了吗?”杭峰起身走到他们身边,点了一下头。三人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中,率先走出选手休息室,走向赛场。天黑尽了。看不见星星,就连月亮都蒙在一层薄纱的后面。天气预报说过两天有大雪。黑压压的天幕带来清冷的空气,但大雪山里的灯火,全犹如一地的繁星。明亮如织。从山顶上,就有灯光亮着一路照下来,到了赛场更是每隔五步就有灯光明亮,尤其是矗立在u型池上方的大灯,连成的灯幕将冰壁照的纤毫毕现。今天下午才重新喷涂的冰壁上没有任何的痕迹,工作人员正走在u型池里,进行最后的打扫。杭峰走向u型池,目光落在u型池的尽头,那里正是观众席所在的地方。唐隽和国家队的队员都在那里,护栏的后面,可以看见一群穿着红白队服的人,远远的还有人在挥手。杭峰正在比赛状态里,没有回应那边的加油声,只有孙烈抬手回应,还在头顶上比了一个“大心”。于是观众席那边就响起了“咻咻”的口哨声。国家队员们互动了一下很高兴,指着那边说:“杭峰是不是有点紧张啊?都不回应我们。”唐隽侧目,觉得杭峰不可能做这种动作,再说紧张?不至于吧?只是这么想着,唐隽好像也莫名地紧张了一点。毕竟,咳,是杭峰的第一场常规赛的国际赛场,更慎重一点也不过分。这样想着,唐隽的手指轻动,不断地调整焦距,穿过灯光和悠长的u型池,杭峰的脸出现在了相机屏幕上。是很认真的表情,眉心微蹙,手上一直在撕着手套上的腕带,这确实是紧张的表现。“哇!你这相机好厉害!拍的这么清楚?”“不老少钱吧?”国家队的队员凑过来,好奇地看着唐隽价值百万的“大炮”,满眼的赞叹。唐隽却若有所思。看来杭峰很想拿到这场比赛的冠军。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就看裁判那边怎么考虑了。这样想着,唐隽的视线移到裁判们所在的小屋里,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凝望过去。裁判室里。裁判们刚刚结束了一个简短的班前会,正泡茶的泡茶,接咖啡的接咖啡,各自端着提神醒脑的水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还是资格赛的那八名裁判。三名华国裁判和四名外国裁判,以及来自国际雪联的查利裁判。裁判们回到自己座位的过程里,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时不时看一眼身边的人,用目光交流着什么。就在刚刚,查利裁判重点说了一件事,提醒众人谨慎对待杭峰和白鸟优宇的打分,并且再一次的将两人的比赛履历,尤其是个人擅长的部分,和优缺点进行了提前的说明。赛前开班前会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提醒裁判对重点选手的关注也很正常,但这里的裁判都算是“人精”了,从这次会议里少许不一样的地方,嗅出了问题。查利总裁判竟然在赛前,临时更新了杭峰的资料。纸质的资料还是原本的那些,但在查利总裁判的嘴里,却提醒道:“去年在x-games赛赛场上,杭峰刷满了四周的技巧动作。今年在华国联赛上,杭峰也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四周半,正反手的落地,更为复杂的抓板动作都出现过。在资格赛里更是做出了一个五周。如果单从难度系数来看,杭峰和白鸟优宇水平几乎相近,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在这两位选手难度相同的前提条件下,更多的从他们的高度和起落点、连贯性等方面打分。”很有意思的一段话。看似要求裁判公平的话语深处,这种公平反而透露出一种不公平的信号。简单来说,就是让大家暂时忽略“印象分”这种东西,给东道主选手一个公平的赛场。看来,东道主方面开始用力了,对今天的冠军有所企图。不过这也正常不是吗?几名外国裁判对视一眼,看着对方的眼神,自己也有了答案。东道主的特权永远不能忽略,哪怕是在奥运会上,东道主的选手依旧存在优势。更何况华国方面并不是要让他们对杭峰暗箱操作,仅仅是要求他们暂时放弃“两年印象周期”这个要求,其实相对于一些奇葩东道主而言,这已经算是非常克制了。可以,没问题。目光交流间,裁判们找到了共同的答案,更有个别裁判对华国裁判友好地笑了一下。三名华国裁判得到信号,肩膀上的压力骤然一轻。这样就好,能够调用一点东道主的权利,给自家的运动员一个相对公平的赛场,就足够了。剩下的就看杭峰能不能抓住机会。夜幕下。赛场上。巨大的半管白冰矗立在山谷里,白日里看着气势巍峨的建筑,到了晚上平添了几分婀娜,两头上翘的冰壁犹如张开的手臂,在拥抱夜空。杭峰站在出发点上,这会儿已经不再摆弄他手腕上的腕带。这小毛病他自己也知道,尽量克制着不为别的,主要担心一直低头玩腕带像个大傻子。有一说一,不断开合按扣的“咔哒”声是真的减压,就跟放了一连串的鞭炮似的,身上的那股子血气终于散了大半。u型池和跑步这些项目不同,纯靠一腔热血只会像个莽夫,冷静下来思考判断才是关键。杭峰向来不喜欢在u型池的赛前太亢奋,毕竟一个微小的疏忽就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冷静下来的杭峰目光黑沉沉的,站在出发点裁判的身边,活动着身体四肢,蹲下再起来的过程有点像异形的蜘蛛,他身体柔韧性的开发度,在世界赛场都能名列前茅。出发点的裁判是个华国人,脑袋不动,视线一直追着杭峰看,若是这时候杭峰抬头和他目光对上,就能看见对方眼睛里藏不住的鼓励。友善的像是在看自家的侄子辈儿。耳机里响起比赛可以开始的声音,这名裁判见杭峰还有点动作没有做完,便按了一下耳麦示意收到,倒是没开口催促杭峰。又等了一分钟,见他一套动作下来差不多了,这裁判咳嗽一声。杭峰明白地站起来,把护目镜戴上,深呼吸一口气,踩上了滑雪板。点头。裁判开口:“出发吧。”杭峰踩着尾音,滑了出去。从出发点到进入u型池,还有十米的加速区,长度统一,来自于国际雪联的要求。十米长度速度连20迈都上不了,但多少也能有点起始速度。这规矩是七年前加上的,那之前选手都是直接从u型池台沿上出发,男选手的历史最高周数只有四周半,后来多了这十米的加速区,天花板升到了五周半。可见在滑雪这一块,初始速度的重要性。即便是杭峰,都没办法在这十米加速区获得更快的速度,但优秀的选手能够更好地利用这起始速度。只见杭峰滑入池内,依靠初始速度冲上对面的冰壁。20迈的速度无法将他带到最高处,但长期从事u型池训练的经验,让他第一时间清楚自己能够达到的极限是哪里。抵达惯性的最高时,他的半个身子已经超过了池沿,不等落在,双腿用力,原地猛地一个硬拔。跳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