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游戏小说>小门小户> 第6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节(1 / 1)

“魏大人上回还来家里喝过喜酒呢。”她安慰着金氏,“而且啊,陶砚那性子我知道,如果不是好事他也不会叫上他岳父的,亲家母你就放心吧,等晚上他回来,我们再问个究竟。”丁氏见二丫她娘还是有些心神不宁,并且时不时地看向二丫,便知道她是有些话想问但又不好当着她的面开口。于是便道:“亲家母,今天这事啊,不用太担心,没准还是件好事呢,胡知县和魏大人都是好官,他们来了的这两年,还没听说有什么出格的事。”“我前些日子接了件绣活,这做到一半呢,正是要紧的时候。你和二丫好好说说话,我就不陪你们了。”“欸欸。”金氏和柳二丫连忙起身送她。“你婆婆倒是镇定。”金氏望着她的背影感叹,“我刚才走过来的时候,还有些慌神呢,二丫你啊得跟她好好学学,这就是城里人说的养气功夫吧。”柳二丫点头,“知道了,娘。”“对了二丫,娘有事问你。”金氏一等丁氏的背影看不见了,于是就拉着柳二丫走到一边,小声地问道:“你昨晚上有没有和女婿说?”“圆房的事”柳二丫脸红着答道:“娘,是你误会了。”金氏不放心地追问,“那你们圆房了?”不管是误会还是没误会,在她的心里圆房与否是最要紧的,若是两人没圆房,那这件事就过不去。柳二丫轻轻点头。金氏顿时松了口气,“还好还好,那这样我就放心了。你啊,就跟他好好过日子,将来生个一儿半女的,好好教养着,娘也不用担心你老了之后孤苦伶仃的了。这事啊你放心,我没跟你爹和你婆婆说呢,你们两个也别说漏了嘴。”不跟当家的说是因为昨天还没确定,不想让他也跟着担心,而不跟二丫的婆婆说纯粹就是为了不让亲家怪罪二丫了。从金氏自己的体会来看,小两口之间若是遇到了什么事,做婆婆的总是不问究竟,先责怪儿媳妇。虽说二丫的婆婆看着挺好的,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柳二丫答应着,这种事自己知道就好了,也没必要说出去。她并不知道婆婆丁氏早就知道了,还把陶砚骂了两回呢。第64章 验收成果柳家村吃过午饭之后, 柳村长就溜溜达达地去地里转了一圈。临近夏收,他每日都要去地里走两圈,一来是看看稻子熟了没, 能不能收,能收的要赶紧催着他们收。二来就是单纯的高兴了, 因为水足的缘故,今年地里结的谷子明显要比去年的厚实。用手捏上去鼓鼓囊囊的, 瓷实。每每看着这些谷子,他就在心底乐开了花,越发觉得去年给全村接水的想法是对的, 不然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往年因为水不足, 他们还和临村打过架呢, 就是村子内部也因为偷水的事打过不少。但今年都没有了, 今年谁家若是有人半夜起身到地里, 那不是偷水,而是看看苗有没有因为水太多被泡烂了。有了水,省了多少功夫。“这块地是树根他家的吧?”柳村长走着走着, 然后看到眼前这块地上的谷子可以收了, 连忙往四周望去,喊道:“树根呢?树根家里回来人了没有啊?”“没见着呢。”隔壁正好是柳树根家旁边住着的柱子家的地,他听到柳村长的话后直起腰擦了把汗, “村长,他们家的门一直关着呢, 应该是还没回来。”“哎呀,怎么还没回来。”柳村长皱眉,他望着地里已经黄透了的谷子,“这谷子再不收, 就要烂地上了,若是一个不好再遇上下雨,那这几个月不就白忙活了?”“一家老小吃什么,喝什么?”“村长,他们家怕是不在乎呢。”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人站了起来,笑道:“这几个月树根家的地都是他们大哥一家看顾的,前两日我还看到他们家那上门女婿来看过,今日没来怕是忙着收自家的地。”“听说树根在县里挣大钱,穿起了员外衣裳。”“怕是不稀罕这些呢。”“对对对,”有人挑着担子路过,补了一句,“上回我去城里卖东西,还看到树根婶在肉摊上割了一大块肉呢,怕是有三斤还多,他们家现在是发达了。不但有租子收,树根婶还做了饭菜挑去卖。”柳村长气道:“发达了,也要收谷子啊!不行,我得去跟他爹说一声,这么好的谷子怎么也得收起来”“爹——”不等柳村长说完,他的儿子柳良平就从远处跑了过来,看到柳村长站在田边的身影,柳良平高兴万分,远远的就朝着他爹喊道。“爹,太好了,快快快爹你赶紧回家去,树根回来了”“树根回来得正好!”柳村长朝儿子挥手,“你去跟他说,他家里的谷子能收了,让他赶紧的收拾收拾下地收谷子去,迟了就来不及了。”柳良平没听他爹的话转身去找柳树根,而是继续跑了过来,对他爹道:“爹,树根没办法来收谷子,他领了一位大人来。”柳村长疑惑,“什么大人?”“是县衙的典史魏大人!”柳良平说完这话,就拉着他爹往回走,“爹你赶紧跟我回去吧,树根刚才带了县衙的魏大人来,说要看看我们村今年的收成。”“已经在家里等着了。”“什么?”柳村长大惊,“县衙的典史大人?”柳良平激动地点头,“是啊,说是管县里粮食的典史大人,二丫她女婿说是姓魏,让我们喊魏大人。爹你赶紧跟我回去吧,他们都在家里等着呢,魏大人是来找你的,正巧你出门去了。”“那赶紧走。”听说是县衙来的大人,虽然柳村长一时想不起典史是什么样的官,但不管官大官小,县衙的人一样是怠慢不得的。父子两个匆匆地往回走,留下几个村民面面相觑。县衙的大人来了?柳村长家佟氏给屋子里的人上了茶之后就出来了,一直和婆婆等在厨房里,等看到当家的和公爹回来,她连忙迎了上去,“爹,当家的,那魏大人说还要见见村老们呢。”柳良平马上道:“我这就去喊。”柳村长说了声赶紧的,别让大人们久等,然后就整了整衣裳进屋了。一进屋,他就看到自家堂屋内,除了认识的树根和二丫女婿之外,还有两个中年男子。一个和二丫女婿穿得差不多,想来就是儿子在路上说的张捕头,二丫女婿他干爹了。而另一位年轻些的,身材没那么壮实,甚至在乡下人看来还有些瘦弱,但别人站着他坐着,那这位肯定就是魏大人了。柳村长长这么大,哪里见过县衙的官啊,他只见过收赋税的小吏。见这魏大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当即就是一拜,“柳家村村长柳成,拜见大人。”“快快请起。”魏行之起身去扶他,然后态度和气地说道:“本官不请自来,是听说了你们柳家村用竹子从山里接水,不但今年春耕便利许多,收成也更好啊。所以特地来瞧瞧,看是否属实,你既然是此村村长,那就你来说说吧。”“这”柳村长犹豫。“怎么?”魏行之挑眉,“此事不真?”柳村长打了个冷颤,连忙道:“小的不敢欺瞒大人,今年春耕的确是比往年顺利,收成也更好。但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老实地回答:“但是那些接水用的竹子现在都收起来了,有的还做了柴火。”“这稻子长好了便用不着水,水多反而会淹坏了地。”“而且山上也有野兽,时不时的要让人去看看竹子有没有歪,费功夫。所以用不上的时候,村里人就把那些竹子收起来了。如今到了割稻子的时候,竹竿摆在地上反而碍事,就,就都收起来了。”他这一番大喘气可把屋子里的几人吓了一跳,第一次来的魏行之和张捕头两人还以为陶砚和柳树根在骗人呢。就是陶砚和柳树根,也心下踹踹。柳树根刚才从县城到柳家村,一直都是坐在马车里,和这位魏大人面对面,两人一问一答说了不少关于柳家村的事。这时候柳树根就站了出来,大着胆子道:“大人,的确是这样的,稻子长成后就用不着那么多水了。”“不过大人若是想看,马上就可以接。”柳树根又补充,“让村长多喊些人,一个下午就能从山上把水接下来。”陶砚也道:“大人,卑职愿意一道去。”柳村长连忙点头,“对对对,很快就能接好。”魏行之想了想,点头,“也好,那就劳烦柳村长了,我们现在先去看看地里的收成吧,水道后面再说。”他虽然看过农书,但没实际种过地,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也只是确认是不是收成有所增长,接水的事可以后面再说。柳村长连忙把人带到了地里,就是他刚刚看过的,柳树根家的那一块地。中途他儿子柳良平带着两个村老找来,他又让他赶紧去把水重新接下来。陶砚见这里自己帮不上忙,于是跟魏大人禀告一声,也跟着去了。可怜柳良平气都还没喘匀呢,就又被他爹指派着干活,临走的时候只来得及回头看那位气势不凡的魏大人弯下腰,在村民们的围观下,正在打量着地里的稻穗。魏行之正在看的这一株稻穗,虽然只有三个穗条,每个穗条上有七八粒到十几粒不等的谷子,但大部分都厚实饱满,空壳较少。虽然比不上他之前在别处看过的那些长得更多更好的‘祥瑞’,但对于来此地两年,了解山地种田不易的魏行之来说,已经足够了。“好,这是谁家的地啊?”柳树根连忙道:“大人,这是草民家的地。”魏行之又问,“那这块地,去年收了多少谷子?”“二石,”柳树根答道:“这块地草民前面十年,都收了差不多二石谷子,有的年头水多便收得多,有的年头挑不到水,便收得少。最少的一年,村里的井没有水,草民记得那年只收了九斗。”他这话让好些人想起了心酸往事。“我也记得,好像是十八年前吧,我家一亩地也只收了一石谷子,全家都饿着肚子呢,饿的腿都打飘,常常半夜饿醒。”“我家也是!”“那年大旱,别说挑水到地里了,自家都不够吃呢,谷子喝不到水可不就是扁了。我还跟那隔壁村的谁谁争水,他把我的头给打破了。”村民们七嘴八舌,说着以前种地是如何如何的艰难。什么日夜都要守在地里防止别人偷水了,还有什么为了争水和隔壁村打破头了,还有因为抢不到水而眼睁睁看着自家的谷子长得比别人家的矮,稻穗比别人家的少而如今,这些都不用愁了。有了那山上下来的源源不断的水,他们夜里也能睡个好觉,反倒是有些人家因为没有及时挖沟放水,收成不如往年好。十句话里,八句都没离开水。这倒不是因为村民种地只看着水,旁的譬如种子这些都不顾了,而是去年和今年,差别最大的地方就是水。听说那位‘大人’来他们柳家村也是为了看水的,所以他们说来说去便也只说今年水多了的好处。柳村长刚开始还担心这位一看就和他们不一样的魏大人会听得不耐烦呢,但没想到他却听得入神,偶尔村民们说起家里接了水之后的便利和随之而来的烦恼,他还会问上两句,这样柳村长渐渐地放下心来。过了一会儿,魏行之道:“让人把这块地收了,看看有多少。”周围的村民见是大人的吩咐,连忙自告奋勇地帮忙。而魏行之又道:“柳成,你再带本官去看看你们家里接的水。”柳村长连忙点头,因为他们自家有井的缘故,所以魏大人刚刚就没有在柳村长家看到村民们眼中“神乎其技”,会流到自家水缸上的水。这会儿他想看,其中一个村老家里正好接了水,就恭敬地将人请了去。一整个下午,魏行之魏大人就在柳家村走了起来,他不但看过了还在地里长的粮食,还看了村民们家里接的水,在山上新开的地。接着又不辞辛苦地爬上了柳家村后面的山,看着陶砚他们是怎么将竹子连接在一起的。到了最后,他看着摆放在面前的二石二斗谷子,以及哗啦啦流淌在田地,在沟渠里的清澈水流,哈哈大笑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