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游戏小说>小门小户> 第8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节(1 / 1)

这是一位胖胖的妇人,看到屋子里只有柳二丫和陶蓁母女俩在也丝毫没有异样,热情地说道:“陶娘子,你们家想要买下人,找我可是找对了!不管是大的小的,还是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我这都有。”柳二丫是第一次买人,于是有些好奇地问道:“你这儿都有些什么人?他们都是从哪儿来的?”人牙子答道:“我这是官牙,在衙门里挂着号呢。我手上的人啊,有些是抄了家被官府发卖的,有些是家里活不下去了,自卖自身的,还有的就是被家里人卖了的。”“都能干着呢。”“男女老少都有,不知陶娘子想要买什么样的?要买几个?”她显然是注意到了一蹦一蹦走路的陶蓁,竭力地推荐她手上的丫头,“这是家里的姑娘吧?也是巧了,我哪儿有好些合适的丫头。您买一个七八岁或者十岁出头的,平时能看顾家里的姑娘,也能帮着做些活。”“我这价钱公道,一个十岁的丫头只要八两银子,若是五六岁的,便只要六两,您使着不满意,回头我还能换更好的来。”柳二丫又问。“那做粗话的妇人和小子呢?”那人牙子说做粗活的媳妇子一个也是八两,小子倒是贵一些,要十两银子。也就是说,若是买一个做粗活的媳妇子、一个小子、再加一个丫头,最起码要二十四两银子,这还只是买人的价钱。再加上契银,一共要二十五两左右。柳二丫明白了,于是把家里的要求告诉她,让她先预备着,等确定好了崔家什么时候搬走再让她送来。不过人牙子一走,许婶子就找上门来,她问过了柳二丫,确定陶家是想把后面的第二进收回来自己住,然后还要买下人,顿时表情就有些古怪。她犹豫了一下问道:“不知可不可以买我们祖孙俩?”柳二丫惊讶道:“你们?”许婶子讪笑,“是啊,就是我和我孙女大妞。”“陶娘子,平时你也瞧见了,老婆子我是个能做活的,从早能忙到晚。而我家大妞也是一样,我们不怕吃苦。若是陶娘子你不嫌弃,不如将我们两个买了去?”柳二丫不解,“为什么啊?”许婶子和她孙女有吃的有喝的,又没有生病,柳二丫想不到她为什么要卖/身。卖了身那就是下人了,做下人哪有做平民百姓自在。不过许婶子不这么想。她苦笑道:“我是想着,你们家陶砚,现在是个秀才老爷了,还做了官。以后再买了下人,估计我们祖孙两个就不能在你们家住了。而没了屋子,再没了营生,我们也不知道要到哪儿去。”陶家人好,不但能让她们祖孙俩租住在家里,还能让她们随便用水洗衣裳,换了别家可没这样的好处。即便是有,那租子肯定也贵。所以今天许婶子一听到陶家想要买人,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过来了。她诚恳地说道:“既然你们家要买人,我们祖孙俩也没地儿去,不如我们就卖/身到你们家。卖/身银子也不需要多少,我们两个就只要十两银子就行。我老婆子身子好着呢,还能做二十年活。”“就是我们家大妞只能签十年的契,等她长大了得放出去嫁人。”“陶娘子,你觉得如何?”第91章 妄念(修)许婶子想要带着孙女卖/身到陶家。还只要十两银子。她和她孙女大妞柳二丫是知道的, 都是勤快人。许婶子一天到晚的给人洗衣裳,缝补衣裳,而大妞听婆婆说从小就知道给她奶帮忙了, 衣裳洗好了,她就挨家挨户地给人送去, 能干得很。而且两人为人如何,柳二丫也看在眼里, 祖孙两个不但干活勤快,还都是老实人,不爱往外头说人长短。最起码她嫁过来这两年, 就没有听说过。柳二丫偶尔会听婆婆说起以前在唐家的事, 知道他们那样的大户人家最讲究规矩, 新入府的丫鬟是不能到主人家身边伺候的, 得跟着年纪大的嬷嬷们‘学规矩’, 学完之后还得跟在年纪大的丫鬟身边学做事。这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要忠心、嘴巴也要紧。不然家里的太太多吃了两口肉她都往外头说,不得被人笑话啊?所以许婶子想要带着孙女卖/身,柳二丫是愿意接受的, 因为这两个人她知根知底。就像婆婆刚才说的, 大妞可以帮忙带闺女,许婶子可以做些洗衣裳、扫地、提水、洗菜洗碗之类的活。“这事等我娘和陶砚回来,我跟他们商量一下。”柳二丫没有一口答应, “你先安心住着,不管我们会不会从外头买人, 总不会让你和大妞明天就搬走的。”许婶子也知道这事不可能马上就成,于是她干脆地站了起来,“行,那我就先回去了, 你们商量好了,给我一个信就成。”晚上,等陶砚回来的时候,柳二丫就把这事说了。丁氏道:“没想到她竟有这样的想法。”她以前让许婶子带着孙女住在家里,一方面是家里只有她和陶砚两人,陶砚一出门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另一方面,就是看着她们祖孙二人实在可怜,无片瓦遮身,不过是给两间家里用不上的屋子,不值当什么。原本是想着,等再过两年大妞年纪大了,不好再和陶砚共处一室影响名声,就让她们祖孙两个找地方搬出去的。没想到许婶子居然想要卖/身?这法子倒是可以让她们二人不用搬了,而卖/身之后大妞作为一个丫头,也不存在名声不名声的事。做丫头的,哪里在乎这些,只要不是被主人家收了房,那就都一样的,外人也不会在乎。等再过些年,赎身出去找一户稳妥的人家嫁了便是。想到这里,丁氏问儿子和儿媳妇,“你们觉得呢?若是应下,那以后许婶子就在家里做些粗活,大妞就让她照顾蓁蓁。”“然后再买一个小子。”她对陶砚道:“找个十二三岁的,白天就跟着你出门,晚上就睡在前院的角门里,顺带给家里看门。”“三个人够我们家使的了,你们觉得怎么样?”陶砚没有意见,“娘,这事你做主就是了。”柳二丫也赞成,“娘,我也觉得好,许婶子和大妞,我们是知根知底的,蓁蓁以后交给大妞照顾,我也放心。”现在女儿大多时候是她照顾的,她不方便的时候就托给婆婆,但是随着她越长越大,自己总不好整天跟在她屁股后面。等她长大到能到处疯玩的时候,能有人跟在后头照看着,她也更能放心。见儿子和儿媳妇都没有意见,丁氏便道:“那行,这事就这么定了,我明日就和许婶子说,卖身银子就按她说的算。”倒不是丁氏不想给更多,而是许婶子和大妞想签的是短契,大妞更是大了之后就要嫁人的,和人牙子带来的那些人不同。“还有一事。”“我今天和崔家那边说了,崔娘子说过几日给我答复。搬是会搬的,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预估着可能得等到乡试之后。等他们一家搬走,我们再找几个泥瓦匠,将屋子都收拾一遍。”“以后啊,我们都住后面那一进。”“前面这里你们住的那一屋改一改,打通了一起做陶砚的书房,至于对面的厨房就拆了,做个马厩。”“倒座这几间屋子,收拾收拾,就做堂屋和客房好了。我们家只有二进,若是陶砚你有客人来了也不好往里头引,就都安置在前院吧。”在陶家人商量着怎么修缮家里的时候,和陶家一墙之隔的第二进屋子,崔家人也聚在一处商量。不过只有崔娘子和崔秀才在说话,偶尔崔大郎也会说两句,至于崔秀才的其他儿女以及妾室,都早早的回房了。崔娘子语气轻柔,“夫君,陶典史他娘说如今他们家里住不下了,所以想要把这第二进收回去自家住。”“问我们可有合适的地方。”临近乡试,崔秀才做梦都不忘之乎者也,这种事根本不放在他的心里,“这事你做主就是了,我月底就要去郡城,你让大郎去找找中人。”崔娘子应是,然后又道:“夫君,我们家这次还是要租屋子住吗?其实妾身今天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太妥。”崔秀才分了几分心思出来,“有何不妥?”他是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因为以崔家的家底买不起这么大的宅子。与其一家人紧巴巴地挤在一进的七八间小屋子里,连个像样点的待客地方都找不出来,还不如继续租住这样的二进屋子。别的不说,他和儿子都各有一间书房,院子里还有一个小花园。读书累了的时候出来逛一逛,还添几分雅致。“夫君。”崔娘子柔声说道:“我们一年要给崔家十二两银子,十年下来就是一百二十两,这都够自家买一座了。所以妾身想着,不如我们家自己买一座宅子好了,以后也不用给谁租子,这么多银子都够夫君你去考两回举人了。”她见崔秀才有些意动,又补充道:“而且没准就是因为我们家没有自己的屋子,祖宗祭祀不足,夫君你才没有考中。”崔秀才想想觉得有理,便问:“那家里的银子够吗?”崔娘子笑了起来,“大娘和二娘今年一个十六、一个十五,也是时候嫁人了。前些日子有媒婆上门相看,知道她们识字,还有一手女红,昨日回话说有人愿意给五十两的聘礼,聘回家里去做二房。”崔大郎诧异,“二房?”虽然他爹有妾室,他自己也有通房,但那些都是买来的丫头,主家若是不满随时可以卖出去的。把庶出妹妹送去做妾那就不一样了,以后都不能当做正经的亲家来往,年轻的崔大郎一时无法接受。崔娘子用帕子擦了擦眼睛,“娘也知道好好的姑娘,给人做二房不好,人家还会说我这个做母亲的不慈。”“可她们都是庶出。”“家里也给不出什么像样的嫁妆,若是给了,那夫君今年的乡试以及大郎你明年的县试院试,可就没银子可用了。”“如今正是她们给家里分忧的时候,上门提亲的两家都是家中富贵,不愁吃喝的。聘去做个二房,也不算辱没了。”崔大郎没再说话了,而崔秀才此时突然想起了一个破题妙策,赶紧地站了起来,随口对崔娘子道:“这事你做主就是了。”说完便匆匆离去。于是过了几日,等陶家和许婶子祖孙以及人牙子带来的一个十三岁的小子签订了契约之后,崔娘子就客客气气地上门了,说是这个月月底就搬走。这个月月底,那就是要赶在乡试之前了,虽然丁氏诧异,但也没有阻拦的道理,同样客客气气地把她送走了。原本以为这事就这么了了,崔家搬走,陶家把屋子修缮之后住进去。但是没过两天,崔家大姑娘崔玲就哭哭啼啼地上门,在门口拦住了刚刚下衙回来的陶砚,这姑娘也不知道是哪儿傻了,一开口就说要给陶砚做妾。陶砚左手拿着一根糖葫芦,右手牵着马。愣在了原地。崔玲还在嘤嘤哭泣,“陶公子,我娘要把我嫁给吴员外做妾,可是他今年都五十九了,比我爹还要老,家里也已经有了两个妾室三个儿子,就是孙子也比我大。我若是嫁了过去,就是踏进了狼窝里头。”她抬起一张俏丽的脸,含情脉脉地看着陶砚,“陶公子,玲儿自小就仰慕您,愿意伺候公子,不求名分。”“玲儿”陶砚吓得脸色大变,“你胡说些什么?!”他往家门口看了看,没见到二丫顿时松了口气,斥道:“我与你并不相识,你娘要把你嫁给谁那是你家的事,与我何干?”“莫要胡言乱语。”崔玲脸色一白,身子摇摇欲坠,就好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在她想来,自己投怀送抱,陶砚应该欣喜才对,怎么会是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样?而陶砚现在是秀才,又是县衙的典史,是官老爷了。做老爷的,都喜欢纳妾的。有他开口嫡母肯定不会再把自己嫁给六十岁的老头子,而陶家也是一个好去处,家里人口简单,还买了下人嫁过来之后就不用干活,主母柳二丫又只是个乡下姑娘,凭着自己的才貌,将来岂不是比嫁给老头子强多了?谁知,谁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