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游戏小说>小门小户> 第9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节(1 / 1)

但现在柳大丫也开始去了,还遮遮掩掩生怕被人知道。柳二丫都要被气笑了,放下东西就走。回去的路上她想了想,没有先回陶家,而是让二牛把马车驾到了她爹娘家里,把这事跟她娘金氏说了。免得到时候被张家人找上门来,他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大丫,真是日子越过越糊涂了!”金氏气急,“行,娘知道了,回头我得说说她,这不是添乱吗?当初她嫁人的时候我们两家就已经说好了的,她虽然还是大宝的娘,但和大宝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往后啊就当是一门亲戚来走动。”“她老了以后也不能指望大宝和他媳妇伺候,这都是已经说好了的事,现在她又要偷偷的去见大宝。”“她当张家好欺负啊?”柳二丫也很不高兴,“她还是偷偷去的。”“娘,我是担心大姐看上大宝了,她和大姐夫现在只有一个女儿,你还记得上回她想要买个儿子的事吗?她如果不是起了心思,怎么会去这么多回,石三郎可是说了,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三次去张家了。”金氏沉着脸,“娘知道了,明天就和你爹回村一趟。”柳二丫见她娘心中有数,于是放心地回去了。柳大丫这事柳二丫告诉了爹娘一声就完了,自己没怎么注意,不过后来柳大丫没有再偷偷去张家村,张家人也没有找上门来,那事情应该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柳二丫也没问,不影响到她爹娘就好了。她忙着呢。冬至之后就是过年,如今家里的事情都是柳二丫在管着,等她忙完过年和春耕,处理好佃户的事情后,县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唐家三房和张知县成亲家了,不过不是送女儿过去做妾,而是唐家三老爷的嫡女嫁给了张知县的庶出三儿子。第107章 唐家(一)“你知道吗?”“知县家又办喜事了!”“办什么喜事啊?”“知县大人娶了唐家姑娘做儿媳妇呢。”一大早, 百姓们就议论开了,毕竟刚听完知县大人夸唐家的女儿们貌美如花呢,现在就有了后续, 所以说起这事来热情高涨。你说我家谁谁亲戚在给唐家做事呢,这门亲事唐家大房原本是不同意的, 结果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又同意了。然后又有人说那是因为分家了,唐家只有大老爷和五老爷是嫡出, 从二老爷到四老爷都是庶出,这一次啊二老爷、三老爷还有五老爷都从唐家分出来了。所以唐家三老爷嫁不嫁女儿,唐大老爷就管不着了。于是没过几天, 大家都知道唐家分家了。不但知道了唐家分家, 还知道了唐二老爷和唐三老爷从唐家的大宅子里搬了出去, 听说没分到多少家产, 而没过几天唐家的那位四姑娘就坐上了花轿, 带着一百二十抬的嫁妆嫁给了张知县的儿子。不过这些都和陶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丁氏的娘家人找到了。陶砚收到了木棉县县衙那边写来的信,说是找到了丁氏的大伯和妹妹,当年他们一家逃荒出去正好遇上了民乱, 只有丁氏大伯以及她最小的那个妹妹活了下来, 后来两个人相依为命在外辗转回到了家乡。现在丁氏的大伯和她的妹妹在距离丁家村不远的另外的一个村子住了下来,丁氏的妹妹还和同样逃荒归乡的一个男子成了亲。如今几十年过去,丁家大伯徐徐老矣, 而丁氏的妹妹也儿孙满堂。他们得知丁氏还活着,都喜出望外。丁氏同样也是如此, 陶砚手里的信还没读完,她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吓得陶蓁的眼睛瞪得溜圆。“奶奶,你怎么哭了?”“奶奶这是高兴哭的, ”柳二丫将人抱起,缓慢地解释道:“因为找到了亲人,所以她就很高兴。”“哦”陶蓁似懂非懂。丁氏用帕子擦拭眼泪,“是啊,奶奶很高兴。”擦干眼泪后,丁氏长叹一声,“哎,之前我还担心他们全都没了呢,毕竟人一旦开始逃荒,那就没了定数,一村子的人出去,只回来一两个或者是一个都没有的也不少见,没想到他们先是逃荒然后又遇上了民乱,只剩下两个人活着。”“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啊。”丁氏平静完激动的心情之后,第二天就说要过去看看,“我都这把年纪了,再不去过几年都出不了远门了。而我那个大伯就更老,信里头说他生病了吧,那再不去见一面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我那个大堂哥的消息,也要跟他说一说。”柳二丫和陶砚对视了一眼。然后柳二丫问道:“娘,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吧。”婆婆丁氏虽然不是很老,今年也就四十出头,但远行在外,她一个人的话陶砚和柳二丫都不是很放心。但也不能不让她去,毕竟她离开老家已经三十多年了,尤其是丁家大伯现在还病了,若是这次不去,以后见不到了又是一个遗憾。所以柳二丫想了想,干脆跟着一起去。但她这个打算却被丁氏拒绝了,她让许婶子给她收拾东西,脸上带着高兴的笑容,“我带着许婶子还有二牛呢,一个给我作伴,一个帮忙跑腿,你别忘了陶砚还雇了一个镖师跟着我们一起去。”“不过是三个月的路,我们慢悠悠地走,再慢悠悠地回来。”“银子我也带够了。”“你们两个就不用去了,你去了家里没人照应,那蓁蓁也得去,到时候只剩下陶砚一个人,怕是连饭都没口热乎的。”听她这么说,柳二丫只好打消了跟着一起去的心思,“那娘你路上小心,若是路上不好走那就回来吧,或者让人去把他们请过来也行。”陶砚也不放心地嘱咐,“娘,你们在路上如果遇到驿站的话就住在驿站里,没有那就找一家好一些的客栈,另外如果遇到了麻烦也可以让二牛去找当地的官府,我给你多写一些帖子带上。”丁氏连连点头。陶蓁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丁氏身边,“我也要去!”“你可不能去。”丁氏连忙弯腰搂住孙女,“你年纪小出不得远门,这一路上辛苦着呢,万一病了怎么办?蓁蓁乖,奶回来的时候给你带糖吃。”陶蓁不高兴,她每天都能见到奶奶和娘亲,这下子突然说要大半年看不到,正满肚子的不高兴,一直抱着丁氏的腿不让走。让一家人哭笑不得。最后还是陶砚说要带她去骑马,才把人哄走了。“砰砰砰。”“砰砰,砰砰砰。”一声又一声的敲门声催着大妞从二门跑了出来,因为家里只有太太和姑娘在,所以她犹豫了一下没给开门,而是小声地问道:“谁啊?”门外传来了一道压低着的声音,“你家老太太在吗?”大妞诚实地回答:“我们家老太太昨天回娘家去了,家里只有老爷和太太在,你想找老太太那得明年再来,她们来回要半年呢。”明年再来这话,显然把外面的人吓了一跳。那人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那,那我找你们家太太,我是唐家的秋棠姨娘,和你们家老太太认识,之前和你们太太也见过一面。”大妞正要进去禀告,但走了几步又回来了,她打开门对着站在门口的人道:“你到陶家来,有帖子吗?”秋棠姨娘的表情一滞,干笑道:“我没带帖子,”她从手上撸下来一串珠子塞到了大妞的手里,“还请姑娘进去禀告一声,我从小就认识你们家老太太。”“这次是来道谢的。”大妞哦了一声,然后又快跑进去。秋棠姨娘身后一个抱着东西的丫鬟小声抱怨,“姨娘,这一家人也太没有礼数了吧,奴婢上次来的时候见到的那个婆子还过得去,知道先把人请进去。但这次的小丫头就直接抛下您就走了,一点也不懂礼。”“您可是唐家的人。”秋棠姨娘脸一板,“我算什么唐家人?以后这种话不要再说了,不然你就去伺候别人去吧,我这儿庙小,容不下你这样的大佛。”那丫鬟顿时不敢说话了。而此时,屋里的柳二丫正在教陶蓁认字。自从婆婆丁氏走了之后,陶蓁有些恹恹的,今天早上还哭着找奶奶,柳二丫哄了很久才把她哄好。所以为了给她找点事情做,柳二丫灵机一动,准备教她认字。柳二丫在娘家的时候是不识字的,她的字还是嫁人之后才学的。不识字的时候她没觉得有什么,但是自从识字之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比如以前看到她大姐柳大丫犯傻,她时常忍不住和她对骂。但现在不一样了,她现在再看到她做傻事,就懒得搭理,觉得她这些小声不值得自己动怒。总而言之按她娘的话说,就是整个人都变得通透,有成算了。她也想陶蓁变成一个知书达礼的好姑娘,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就开始教她认字,一天教一两个,等她大一些就能自己看书了。听到大妞说外头有人找,柳二丫惊讶道:“你说门口有个从唐家来,叫做‘秋棠姨娘’的人找我?”“是啊,太太。”大妞老实地回答:“她先是要见老太太,我说老太太回娘家去了,要她明年再来,然后她就说要见太太,还说和太太见过一面,是来道谢的。”“她还给了我一串珠子。”柳二丫望了一眼大妞手上的那串珠子,不知道那个什么‘秋棠姨娘’来做什么,说道谢可是上回不是已经来过了吗?婆婆还说不用给回礼,以后不会再有什么联系了,这个时候怎么突然来了。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柳二丫让大妞把人请进来。很快,大妞就带着两个人进来了,一位就是上次见过的秋棠姨娘,另外一位则抱着东西站在她的身后,从衣着打扮看是一个丫鬟。柳二丫请她坐下,再让大妞上了茶然后把陶蓁带出去玩,接着就悄悄打量起这位秋棠姨娘来。乍一见,她比起上次在唐家见面的时候瘦了一些,精神也不太好,好像是心里有什么烦心事。柳二丫开门见山,“我听大妞说,你找我婆婆?不知道你有什么事,她知道了娘家的消息,昨天刚好出门寻亲了。”秋棠姨娘听到柳二丫这么直接的话,很明显地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预料到这位陶娘子居然会这么直接地问了出来。不过她也是经过事的人,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原本是想着拜见贵府老太太,上次蒙她关照,三姑娘得了一门好亲事。如今三姑娘顺利出嫁,前几日还把出了喜脉,便送了几样玩意儿回来,给贵府老太太、还有太太您和贵府姑娘赏玩。”她说完便示意身边的丫鬟把东西放下。柳二丫大致扫了一眼,见是一些绸缎布匹和几样摆设以及点心,没什么异常的,于是便回道:“多谢姨娘,等婆婆回来,我定转告她。”秋棠姨娘再三道谢。然后气氛有微微的停滞,两个不熟悉的人相对无言,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最后还是有求于人的秋棠姨娘先开口了,她把自己带来的那个丫鬟支了出去,然后对表情有些诧异的柳二丫道:“其实,我今日来还有一件事想要求您帮忙。不知您是否听贵府老太太说起过,我和她是一起被卖到唐家的。”柳二丫点头,“娘跟我提过。”秋棠姨娘很明显地松了一口气,诚恳地说道:“您知道这事,真是太好了,我们当初被爹娘卖了,辗转到了此地,一眨眼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刚刚听您说贵府老太太最近找到了亲人?真是太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