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节(1 / 1)

这话能糊弄别人,糊弄不过她亲弟弟。大米压着声音问:“妈又骂你了?”有些委屈,只有最亲的人可以诉说。小麦早上出门的时候就被骂:“上赶着讨好城里人,也不见他们给你一口饭吃,有本事投到别人肚子里啊。”可她长这么大,也能分是非,禾儿他们每次有好吃的都会分享,她没有,那就只能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应该的吗?中午回家被骂:“洋狗子开洋荤,还去看戏,家里那么多活干都干不完,还以为自己是城里人啊?”方才要出门,又是一顿骂:“老天爷怎么不给这些不孝的东西劈死,净想着自己享福,也不见亲爹娘在受苦。”其实他们家并不是很可怜的人家,只有两个孩子,父母都是好劳力,挣着高工分,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出穿,以过上一点好日子为耻。整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又不是城里人”。按小麦的浅薄之见来看,城里人过得不一定好,她和父母的想法一直不能共融,这两年的分歧更是越来越多。但她是个很能坚持的人,咬咬牙说:“骂就骂,我又不怕她。”锣鼓喧天,大米悄悄问姐姐说:“那她要不给我们开介绍信怎么办?”上中学要大队开介绍信才能入学,因为父母的反对,大队长至今没给一句准话。小麦先是下意识看一眼赵阿姨的方向,才说:“我来想办法。”大米一向相信姐姐是最有办法的,他也是个幸运孩子,多少人并不像他有一个好姐姐。赵秀云一直觉得小麦和她大姐赵秀丽有几分相像之处,这会也在说:“我当年要去念书的时候,我妈说‘乡下的土坯子,能念出什么花样来’,这大概是我姐这辈子唯一没听我妈话的时候。”念书贵啊,还占一个劳力。方海有时候也觉得大姨子复杂得很,想到她毕竟曾经对妹妹付出全部,还是说:“姐妹俩没有隔夜仇,有什么还是说开的好。”都知道最大的问题是哪个,赵秀云苦笑说:“你信不信,我现在一去求和,她马上能让我掏钱给我弟买工作。”这世上再没有人把她拿得准她大姐的心。这钱,方海也不可能叫出的,他实诚道:“要是你外甥成高要买,我二话不说,看大姨子为你花过的钱也是应该的。”花过多少呢?赵秀云算一笔账给他听,说:“我十四岁参加工作,一直到随军前,十二年里每个月都给我姐钱。”是给她姐,不是给她妈。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两千多。如果要算清楚,赵秀云说:“我给的比她给我的多,不过是亲姐妹明码标价没意思。”她每一分钱都是为这份姐妹之情花的,等被消磨殆尽,也就一分都不值得了。人家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赵秀云逢年过节的时候是很想念大姐,但很快又得让自己狠下心来,说:“反正她的事,我不管。”说得还有几分赌气的意思在。第108章 自行车正月初七是巧日子,本来一家四……正月初七是巧日子, 本来一家四口要进城买自行车,赶上前栋有人家娶儿媳妇, 在公社国营饭店摆喜酒,中午的时间就被耽误了。方海没喝多少酒,散席就火急火燎地赶回家。禾儿看到爸爸就跳起来,说:“可以出门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赵秀云给孩子都戴好围巾和帽子,说:“行,出门吧。”方海闻闻自己身上的味道, 说:“我换个衣服啊,马上。”现在也是讲究人, 原来几天不换都无所谓。他动作快,还抱着小的跑,正好赶上下午第一班进城的车, 要是再晚一点,恐怕要等一个小时。赵秀云最近锻炼过一些,还是喘得厉害,坐在座位上拍胸口, 咽口水都觉得喉咙干,过一会才缓过劲来。禾儿坐在妈妈的腿上,不舒服地说:“我想站着。”她最近长高不少,哪怕是跟妈妈挤, 也很勉强。过年人多, 站着的人都快比坐着的多,方海想让两个孩子挤挤坐,禾儿起新鲜,一口说:“要站着。”人家是盼着坐, 她还只想站。想站就站,赵秀云把小的抱过来,说:“那你拉着爸爸的手啊。”车上人多,哪怕摔也是摔在人身上,不大要紧。禾儿拽着拽着拉住爸爸的围巾,车一刹车,方海猛咳嗽说:“松点松点,你爹要勒死了。”他本来是可怜,可惜赵秀云听不得“死”这个死,不满地“啧”一声,又去说孩子。“让你拉爸爸的手,没让你拉其他的,要是把衣服什么的扯坏看我不收拾你。”合着人还没衣服要紧是吧?方海爱惜摸摸这身新做的衣服,只能认同,他确实不值衣服的钱,这要是坏了,媳妇明年肯定不会给做第二身。禾儿眼睛滴溜溜转,忽然说:“爸爸衣服破了。”方海立刻打量自己,说:“怎么可能。”这才穿没几次,他平常可都穿军装。禾儿小手指在爸爸肩膀的地方轻轻戳一下,说:“就这在。”他左边肩膀朝外,自己别着脸看不到,赵秀云凑过去看,果然有个灰烫出来的小洞,只有一点点,加上衣服颜色深,是看不出来的。大过年的,十有八九是炮仗擦的自己不知道赵秀云心疼坏了,用手摸一下,还是摸得出来有个疙瘩的。她说:“你也不小心点。”方海差给这身衣服供起来,冤枉得很,但还是说:“我以后会注意的。”禾儿觉得自己应该为爸爸分担一点,把自己棉衣袖子从里面翻出来,说:“这也破了。”这孩子,平常机灵,今天恐怕是不知道火上浇油四个字怎么写,赵秀云额头都跳起来,说:“我就没见过衣服里面能烫破的。”禾儿攥着爸爸的手说:”太热,我就把它卷起来,就弄到了。“冬天她都穿四件,贴身的细棉衣,毛衣背心套毛衣,再加厚棉花外套。孩子火气本来就旺,她还爱跑爱跳,十天八天里觉得热。赵秀云是生怕她们冷着,想着热比冷好一点,每天还是给穿四件,赶上风大的日子,还要围巾和帽子。她听这句话,去摸大女儿的背,烫得很,不过没出汗,想想说:“那以后不穿背心了。”又摸小女儿的,说:”你都不爱动,怎么也浑身火。“不过老话说这种的孩子阳气足,像她到冬天手脚冰凉才吓人。方海冬天里都只穿两件,围巾还是为显摆媳妇给织的才戴,数着苗苗的衣摆,一层又一层,说:“这也太多了。”孩子穿衣服这些事他是管不着的,不过洗衣服的时候还是知道每件长什么样,又说:“再加上这件棉裤子,难怪她不爱跑,跑得动才怪。”还就是因为不爱跑,赵秀云怕小的不够暖和,才给她穿的裤子比姐姐厚,问:“苗苗,你抬腿累不累啊?”苗苗腿动动,说:“累。”这是一件赵秀云以前从没想过的时候,拉着小女儿的腿动来动去,也不觉得有费劲的啊?禾儿无奈说:“她哪天都累,就是在澡堂子都不动。”还真是,都怪方海,差点给她带沟里。赵秀云拍他一下,说:“以为都跟你一样壮得跟头牛似的啊。”正好路边有人在放牛,苗苗“哞哞”叫,自己咯吱咯吱乐。禾儿跟妹妹逗着玩,一会学小鸡,一会学小狗,还吐舌头大哈气。学得还挺像的啊,赵秀云觉得吐舌头不好看,手示意说:“待会给你剪了。”晃晃悠悠,才到市区。赵秀云惦记自行车不是一两天,直奔着淮国旧去,反正不是结婚用的,买辆旧的就行,还能省下来工业券。方海其实更想要买新的,觉得是补的彩礼,到底粗胳膊拧不过细大腿,这会对着一字排开的自行车们挑三拣四。这辆说旧,那辆说破,幸好人多,售货员没听见,而且淮国旧买东西没什么秩序的,都是你看中什么,就拿去柜台开票结账就行。赵秀云充耳不闻,拽着辆二八大杠左右看,车铃、刹车,脚踏都是好的,动起来也没有吱吱叫,她其实不太懂,问方海说:“怎么样?”神色几分警告,方海嘟嘟囔囔地,把车仔细检查过,说:“挺好的。”一结账,不用票,只要一百八,更是好。磕掉漆又不影响用,方海试试,这辆车坐一家四口没问题,禾儿坐在前杠,媳妇抱着小的坐在后面,回头要是加个垫子,更是好。反正有了车,苗苗更不情愿走路,连禾儿也贪新鲜,两个都被爸爸推着走。赵秀云在另一边,怕哪个摔了扶一把。大街上人多,自行车更多,沪市到底是大地方,赵秀云回回都要感叹说:“要在咱们那,有辆自行车可了不得。”还有个供应问题,小地方一年也来不了几辆自行车,你在沪市有钱有票就买得着。更别提电车这样的东西,你跟老家人讲,他们估计也想不出来是什么。难怪人家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天是瞎晃悠,什么都不买,刚花一笔大钱,赵秀云也没什么心思,赶上路边有人卖棉花糖,小棍子转转,出来一大团,全是糖做的,一毛钱一根。她给孩子各买一根,站在没风的地方吃。方海闻见味,说:“好像是炒栗子?”副食品店的窗口,炒栗子、炒瓜子都有,冬天里不稀罕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