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7节(1 / 1)

但凡儿子们有什么事,总是做媳妇的错。她都习惯了这样的对待,看丈夫走出阴霾,就忙起自己的事。七月份是震旦的毕业典礼,学校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仪式上也尽量安排得热闹些。虽然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留沪,也有不少人是决定回到故乡的。赵秀云忙着道别、吃散伙饭,一直到拿到毕业证书那天才消停。毕业证书和派遣证明是一起的,她最终还是选择到电视台工作,八月一号就要去报道。中间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她那颗跃跃欲试的心又动起来,比她先动的是孩子。禾儿只等小麦高考结束,就立刻吆喝张罗着要去青岛玩的事,生怕妈妈忘记,特意来打招呼。赵秀云这阵子是真的忙,都险些给忘记,毕竟是早就说好的事,再多的担心也没法说不同意,只能点头说:“想去就去吧,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啊。”苗苗眼巴巴地看妈妈,被无情镇压下来。赵秀云真没法让两个孩子就这么出门,哄着说:“妈妈带你去杭州看荷花,好吗?”看这些花鸟鱼虫树,苗苗从来都是最乐意的,很快收起要掉下来的眼泪,重重点头说:“好。”西湖,全家已经一起去过,禾儿也不觉得遗憾,反而替妹妹高兴说:“你记得多画几张啊。”转身喜气洋洋收拾起行李来。方海从前阵子的惆怅中回过神来,开始替孩子惆怅,很是不安道:“真让他们自己去啊?”是不是小孩子,倒都是些半大不小的年纪。赵秀云早就安排好,说:“来回火车都有人盯着,高明会去接,这是最妥当的了,也没有更好的方法。”禾儿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去的,盼这么久,早应下来过,你现在敢反悔,孩子就敢揭房顶,不是一点脾气都没有的。媳妇都拿捏不了女儿的脾气,方海更没办法,叹气说:“我还是再跟高天打个招呼吧。”到底曾经是战友,人家又是高明的亲爹,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了。赵秀云没反对,只仔细给孩子检查行李。禾儿是头回自己出远门,别提多兴奋,今天觉得要带这个,明天决定要带那个,包鼓起来,她又全拿出来重新收拾,好不容易到约定出门的那天,才安静下来。下午的火车,一大早就起来在房间里转悠。赵秀云是一向起得早,听见动静忍不住过去说她道:“这么沉不住气,我怎么放心让你出门。”禾儿不想功亏一篑,在这种时候惹怒妈妈,没敢说话,动作放轻,屁股下有针扎似的熬到下午。家里人送她到火车站,几个孩子顺利汇合,王文王武送妹妹来,也有一千一百个不放心,都是车轱辘话叮嘱个不停。赵秀云是哪个都不放心,对着小麦大米也有许多话,话说得都快赶不上火车才放人。也只有大人是这样,孩子是头都不回,脚步都急匆匆,生怕来不及。赵秀云又惆怅起来,说:“也不知道路上会怎么样。”方海自己都焦虑,还是尽力安慰说:“没事,都是大孩子了。”赵秀云现在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说:“才十四。”絮絮叨叨半天,大有做爹的就是不上心的意思。方海冤死了,没敢回嘴,说什么应什么,知道她不好受,毕竟孩子是第一次出远门。赵秀云也是发一会脾气,无奈叹气说:“回去吧。”反正风筝线老想拽着,也不是一定能拽住的,孩子想飞就让她飞吧。第225章 禾儿不在家第一更家里最闹腾的孩子不在家, 多多少少有点冷清。赵秀云这一夜没怎么睡好,第二天一早就起来等电话, 其实禾儿他们坐的火车要下午才能到,出站才可以报平安。方海没敢劝,其实自己心里也牵挂,只到点把小女儿叫起来。苗苗小升初的考试成绩不错,妥妥的十三中预备役,在这个没有作业的暑假,给自己报一整天的画画课——是她自己跟老师商量好, 回来才跟父母说的。主意大得很,不过她想上, 家里是从来不拦着的。赵秀云想到自己很快就能去上班,家里又多一份收入,越发阔起来, 给孩子一口气交两个月的学费,就得一百多——没办法,美院的学习班都是名师,即使是大课, 也多的是人抢着要上。可见艺术真的太烧钱。等小的收拾好出门,方海才跟媳妇搭上话说:“没事的,禾儿挺机灵的。”机灵是机灵,活泛也是真活泛, 做妈的总有一万个放心不下的地方, 赵秀云也知道自己多思多虑,忍不住说:“我还是去干点什么吧,不想了。”话是这么说,一早上也是魂不守舍, 她还没要去单位报道,有几天闲暇时间,能做的事情挺多的。等方海出门去单位,她先是去淮国旧转悠一圈,懂行的能在那儿淘到不少好东西。她手上的相机被孩子带出门,毕竟她出门玩总得拍照,这可是家里的一大件,千叮咛万嘱咐要小心点,也不知道会不会给弄坏弄丢,但不管怎么样,她是想买一个新的。原来那个就是二手货,虽然不影响使用,可是设备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常换常新。她这两年也研究不少,蹲在大爷堆里头扒拉,时不时跟人唠两句,选到满意地才去付钱。大概是市面上的产品越来越多,流到旧货市场的东西也变多,其实前头几年很多双职工人家都是攒下不少钱,没有地方花而已,毕竟买什么大件都要稀罕票,有钱都没用。现在不一样。7月7号首都发文,鼓励待业青年从事个体经营,第二天街上就开第一家电器店,像家里现在用的冰箱,当时买一千三,人家店里卖一千,还不用票,当天就大排长龙,更别提还有什么彩色电视、电风扇、洗衣机,都卖得比百货大楼便宜。国营单位也得看营业吧,百货大楼也放出风声来,下个月就不收票卖电器——到底是单位,一套流程走下来哪有那么快。也不单是这一项,原来得抢着买的糕点,现在几乎都不收票,尤其是农村开始搞土地承包后,可见的大丰收,现在上粮店买细粮都不用抢,不像以前,天不亮就去排队,生怕买不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赵秀云打淮国旧出来,顺带去菜市场买菜。现在正当季的东西多,她想着孩子有点上火,挑了点苦瓜,又买好大一个圆西瓜,重得很,放在自行车前筐推回家。到家再给放进冰箱里,大夏天的,大人孩子回来都想先吃这一口。赵秀云其实挺想换一台冰箱的,实在是越用越不够用,她有时候一打开看,满满当当的,都没处可以放东西。尤其是冷藏柜,一到夏天冰棍都一根接一根垒上去,密密麻麻没有缝隙。孩子贪凉,不是妈妈数着,一天能吃两根,可不买,她们自己也有钱上外面买,总之是管不住的。现在路边小摊小贩更多,苗苗有时候下课回来,就路边买东西吃个半饱,她讲夸张些,几乎是一天蹿一截个子,身材越发纤细,要不是一张还算有些肉的鹅蛋脸,赵秀云都要以为自己前头十年喂进去的肉全白搭了。现在也是,吃再多,都只长个,不长胖。赵秀云想方设法想给孩子补补,她就觉得像小时候那样肉嘟嘟的,别提多有福气,可惜都不起作用。乱七八糟想着事,午饭她一个人吃的,苗苗上午下午都有课,就在学校附近吃,方海上班的时候都是在单位解决,只有她一个人胡思乱想,吃过饭索性到接线员那儿唠嗑。几乎隔几个巷子,就有这样一位接线员,负责给街坊邻居们接电话,传达消息。虽然打电话不便宜,架不住有时候非得打不成。赵秀云都盼着将来电话也能便宜,最好人人都能用得起,不然在这讲事情,是一点秘密都没有。果然,她接到禾儿电话,听着那边雀跃的声音,又有高明确认接到人的话,心里才松下来没多久,只是挂上以后,就得接受询问。都是老街坊老邻居的,这事倒也不算秘密,她一五一十说完。接线员道:“嗐,我当年到新疆建设兵团的时候,也就这么大年纪。”那才真是千里万里路迢迢。说到新疆,赵秀云又想起好久没到王梅家转转,她路子多,生意做得越发大,现在已经不做散客生意,改成批发。小麦他们都准备这趟从青岛回来,也批发一点回来卖,虽然大学不用学费,但领补贴就是刚好过日子而已,他们也想着多攒点钱。反正没事做,赵秀云拐出巷子去买点心,准备到王梅那儿坐坐。王梅平常都不在家里住,而是在租住的大院子那边,从进院门就搭着棚子,一点地方不浪费,琳琅满目都是商品,吃的、喝的、用的都有,这还是给来进货的人看的而已,她在郊区还租着一个大仓库,最近还在张罗着买辆车。别人来,她是没空招呼的。赵秀云来就不一样,别提多热情。王梅现在其实是老板,没有那样忙,把她请进会客室,泡上茶说:“试试这个,一个朋友送的大红袍。”家里其实没有喝茶的习惯,赵秀云闻闻说:“给我就是牛嚼牡丹。”一口下去也没喝出什么不一样,说:“这要原来,茶也是特供票。”倒不是产量少,是几乎都出口挣外汇了,在国内卖的自然少。岂止是茶,很多东西都是,王梅赶紧说:“我这儿刚到些好烟,老方不抽也得随身带一包等着送人吧,待会拿两条走。”能是什么便宜东西,赵秀云才不要,说:“他不让学生抽烟的,自己也从来不带的。”用方海的话来说就是“这种有瘾的东西,你们万一有什么潜伏任务怎么办”,他可试过两天两夜一动不动。又没送出去,不过王梅没送出去的东西不止这一样,又说:“有两只洋娃娃,是我给孩子的,你必须拿走啊,不拿我硬送。”赵秀云无奈道:“早知道我不来了。”“不来我也得亲自给你送过去。”推来推去,赵秀云最后带着金发碧眼的洋娃娃回家,一只给苗苗,一只收起来,等着老大回来给她。转悠一天,到这个点,还是心里惦记着说,也不知道孩子们这个点吃过饭没有,在青岛玩得高不高兴。不过想也知道,只有她在担心,孩子一准是乐不思蜀。第226章 青岛第二更赵秀云猜得不错, 几个孩子岂止是乐不思蜀,是从上火车开始就美得没边。托王月婷妈妈是列车长的关系, 熟人多,给几个孩子买的卧铺票,正好一个包厢四个人,门一关安全得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