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清穿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第3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第37节(1 / 1)

秦晚只管养胎,连给几个小妾和小格格安排贝勒府中的住处,都是九爷做主亲自定的。一直到搬家这日,果然如九爷所说,她只管坐上马车,挪地方即可。进了九贝勒府,一切已然收拾妥当。贝勒府比乾东二所面积大了好几倍。乾东二所只是阿哥所,虽是三进院子,但没有左右跨院。第一进院子是太监住的倒座、影壁,第二进院子是九爷的书房,正屋,左右厢房;第三进院子便是后院女人住的。秦晚住正房,左右厢房也归她,正房后面一排屋子便是后院几个侍妾住的地方,说实话很挤巴。但贝勒府这边,整个府邸分成三路。中路这边,九爷单独一个前院,这是个三进院子。从九爷院子的主殿两边有月亮门连通后面,跨过来就是秦晚的正院。正院与前头九爷的院子一样,也是三进。不仅她住着宽敞,将来两个孩子出生,也足够安置。秦晚的院子再往后,是一条长长的东西向的青石路,宽足足三丈。这样的一条路,在各家王府都有,专为马车出行,以及府里主人骑马溜达用。待将来孩子出生,学骑马便是在这里。隔着青石路,库房、后厨,下人住的房间。下人住的低矮排房、库房、膳房依次排开。东北留了个角门,专供日常出入。西路这边,九爷的院子往西跨过夹道便是府上的校场,供九爷和未来的小阿哥们习武射箭用,校场往西隔一道墙便是府上的马厩和车驾所在。秦晚的院子往西过了夹道,校场往北也要过夹道,便是与秦晚的正院相同大小的一片地方。不过这一片地方被隔成四个小院子。到底留给妾室们住,还是专门分配给小阿哥小格格住,还是留着当客房,全由主人随意分配。东路这边,九爷的院子往东,最南头是两层高的戏楼,戏楼北边是一片空地,隔着一座假山再往北,便是府上的花园。花园北边,那条宽宽的青石路南,又是一排四个精致小院子。比西路的四个小院更小巧些。这样的小院,一般不住姬妾,多是留个府上的小格格长到八九岁后住。今日搬家,人多事多,要搬到东西多,到处乱糟糟的。好在秦晚的正院这边,早被九爷嘱咐过,一切优先。哪怕他的前院收拾不好,也要先把正院收拾妥当。别处都还在吭吭哧哧搬东西时,秦晚已经舒舒服服躺美人榻上歇息了。虽怀孕才两个月,但她每天早晚都会干呕一回,这七八天开始闻不得任何油腥,每到下午又犯困,总要眯上一会才行。到了晚间,更要早早睡下才行。整个人都变成了一个睡不够的树懒。至于先前爱吃的点心,如今也吃不下了。果汁倒仍旧爱喝,可这都十一月了,哪里给她寻那么多新鲜水果。周嬷嬷没生养过,有些担心秦晚害喜这样早,是有什么地方不妥当。还是傅嬷嬷有经验,安慰秦晚:“有的人害喜早,有的人害喜晚,都属正常。只要福晋胎气稳妥,便不必如临大敌。只是福晋胃口太差,再好的东西都吃不下去,身子定然虚弱。”周嬷嬷愁的要命:“这可如何是好,眼瞅着福晋小脸都瘦了。大人孩子都受委屈。”“先前宜妃娘娘怀九爷的时候也这样,老奴有个土办法,可以一试。”傅嬷嬷撸起袖子:“你们先伺候着,我去厨房给福晋做一碗面鱼汤。”作者有话说:依旧100个小红包送给大家,么么哒~多多留评哦~明天依旧是晚上更新,爱你们。第34章“面鱼汤?”周嬷嬷纳闷:“是什么汤?我竟从没听说过。”“是我老家一道很普通的家常面汤。我老家那边很多孕妇害喜吃不下东西时, 都会喝这个。虽不能进补,但起码能充饥,对孕吐也有些许缓解作用。”傅嬷嬷说着已经准备换上一件普通衣裳:“当年宜妃娘娘怀九爷时吐的厉害, 多少山珍海味都吃不下。半个月光景就瘦了五六斤。”“后来, 还是我做了面鱼汤, 娘娘才吃下去东西。”傅嬷嬷已经准备往后厨走。周嬷嬷叮嘱紫玉和赭叶照顾好秦晚,也跟了上来:“老姐姐能教教我吗?”“用不着教,很简单, 你看一遍就能学会。”·进了厨房, 就瞧见两位大厨正叹气犯愁。这两位大厨, 一个是四福晋帮着寻来的, 擅长做素菜的蔡有方;另一个是三福晋帮着寻来的, 擅长做荤菜的朱百味。二人都精通各大菜系,自九贝勒府全员搬过来,他们的手艺获得了全府上下的高度赞扬, 除了秦晚。孕妇的口味,实在太难拿捏。瞧见傅嬷嬷卷着袖子,系好围裙, 两人都围了过来。面鱼汤,竟真如她所说,简单无比。傅嬷嬷先朝锅里倒了一整锅水, 让人烧开。周嬷嬷忍不住笑:“福晋一口吃食都咽不下去, 傅姐姐为何放这么多水?”“这一锅水烧开后滚上一盏茶时间就要倒掉, 为的是去去锅里存的腥气。咱们闻不到,但孕妇与常人不同, 鼻子尖着呢。”傅嬷嬷解释了一下, 就拿干净的小瓷盆加水, 搅面糊。“要不要加个鸡蛋?”周嬷嬷心疼秦晚这几天光呕酸水,实在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千万不能,鸡蛋有腥气,加了只怕这小面鱼福晋就吃不下了,”傅嬷嬷摆手:“这几天只要福晋能吃下去一点点东西,别饿着就行。任何进补的好东西都暂且搁着,等她不吐了再吃也不迟。”等面糊搅得均匀,没有一点点小疙瘩后,锅里的沸水已经滚足时间,全部倒掉。沸水倒掉,换上两瓢新水,烧开,傅嬷嬷左手端着面盆,右手用筷子往沸水里一点点拨面糊。每拨出一点面糊落入沸水中,就像一条小鱼入水。“怪不得叫面鱼汤,”周嬷嬷笑了一下,期待又担忧:“要是福晋连这都喝不下可怎么办?”“放心吧,这面鱼汤,只放半小勺盐佐味,别的任何东西都不放。福晋鼻子再尖,也不会嫌腥。”傅嬷嬷说着拿勺子搅了搅汤水,加了半勺盐便直接出锅。盛了小半碗放入食盒里,交给周嬷嬷带到正院去。傅嬷嬷又把在一旁郁闷的蔡有方和朱百味叫到跟前:“烦劳两位,像我刚才那样,把两个灶口的锅用沸水多煮段时间,彻底去了味,这段时间就专门用来给福晋做吃食。”“可是,素菜福晋嫌苦,荤的嫌腥,我二人一身本事无用武之地,单拎出了两个灶口,怕也只能给嬷嬷您做面鱼汤用。”朱百味郁闷。“放心,只要福晋能喝下这碗面鱼汤,你们马上就有用武之地了。以后无论给福晋做什么,切记先把锅煮透,彻底去了味才行。一丁点油腥气都不能留。”蔡有方和朱百味便亲自去煮沸水清锅。蔡有方一边清一边摇头:“傅嬷嬷这面汤毫无奇异之处,就这也能治好妇人的害喜之症?”“好歹你做的素菜,福晋偶尔还能赏脸吃下一筷,我做的荤菜她连远远看一眼都不行。还想着讨九爷赏呢,不被打板子就不错了。”朱百味头都要大了。·正院里,秦晚又饿又困还反胃,吃了块她娘家特地送来的酸梅脯,但很难过的发现,作用已经很小。且这果脯是酸的,她胃中空空,吃了并不舒坦。秦晚心里纳闷,上上辈子怀孕的时候并没这么难受,难道是因为这回怀了俩,反应格外大些?“福晋,您快看看这个,”周嬷嬷把食盒打开,很期待道:“傅嬷嬷特意为您做得面鱼汤,您试试看。”秦晚看过去,忍不住感慨:“这可真是一碗简陋无比的疙瘩汤。不过的确像小鱼。”吸了吸鼻子,她有点开心:“ 没腥味!”她最近极其厌恶任何带腥味的吃食,不仅觉得鱼腥、肉腥,连素菜都各有各的腥气。这碗小面鱼竟然没有味道?她尝了一小口汤:“微微有点咸味,像盐水。我能喝下。”周嬷嬷差点哭出来:“两位大厨都解决不了的害喜之症,竟被傅嬷嬷一碗盐水解决?”“这面鱼也好吃,”秦晚怕自己吃面鱼的时候会吐,开始只咬了一小口:“滑滑的,但很筋道,也没腥味。”傅嬷嬷这时候进来,笑道:“福晋能吃下就好。这东西虽简单,但胜在没有杂味,您今晚多半不会再因吃食呕吐了。”“诶,你怎么还没把衣裳换回来?”周嬷嬷看她还穿着做饭时的普通衣裳便问。“先不换,老奴有件事要问福晋。”秦晚又吃了一条小面鱼,好奇:“什么事?”“不知福晋吃过荠菜没有?”“吃过!”秦晚一下想起来上辈子在现代时吃过几次的荠菜水饺,她很喜欢。口水不争气的涌到口腔里,险些流出来。周嬷嬷觉得奇怪:“荠菜是山间野菜,只有普通百姓才会吃,福晋您怎么会吃过的?”秦晚在心底腹诽:荠菜可不是只有普通百姓才能吃的,现代有很多城市里的人会特意买回家包饺子,而且一点都不便宜。只不过在大清朝,荠菜反而是普通百姓才会吃的野菜而已。紫玉和赭叶也好奇秦晚到底在哪里吃过。连她们两个从董鄂府跟着秦晚陪嫁过来的小丫鬟都没吃过。秦晚胡诌:“我小时候跟娘家大哥出府逛庙会,在潭柘寺山下一家小饭馆吃过。味道很鲜美。”“荠菜这种野菜,喜欢的人觉得极鲜,不喜欢的人觉得极腥,福晋既然喜欢,老奴想带人出去挖点回来给您包饺子试试。”好呀!秦晚都要鼓掌了,可是又觉得不成:“现在是冬天,嬷嬷要去哪里找呢?”“虽然难,却也能找到。小汤山那边山脚下哪怕在冬天也能挖到一些。只是老奴这老胳膊老腿,自己出去不方便。还请福晋给老奴派个帮手。”“福晋,让奴婢陪嬷嬷去吧。”赭叶主动开口。虽然不知道荠菜到底是什么,但她能看出来,自家福晋肯定很爱吃。刚才一听到荠菜两个字,福晋的眼睛都亮了!“小汤山离这儿有些远,明儿一早再让小厮驾车带你们去。”秦晚看了一眼西洋小座钟上的时间。傅嬷嬷却摇头:“还是现在就去吧。毕竟是冬天,老奴和赭叶两人,大约要挖一整天,甚至两天才能凑够一屉荠菜水饺。”“竟这么麻烦?”这里不是三百年后的现代,小汤山那边虽然有几座温泉庄子,但此时尚人烟稀少。眼下又是大冬天,且今年风雪颇多。秦晚不太想让傅嬷嬷去,万一出了事不好跟宜妃交代。傅嬷嬷瞧出来她的意思,笑着安慰:“福晋切莫多想。老奴本就是来照顾您的,您好不容易有点胃口,老奴自当尽心竭力。当年宜妃娘娘前后三次怀胎,都是老奴在旁侍奉饮食。”“可巧宜妃娘娘孕期也很喜欢吃荠菜。这种野菜只有乡野人家才会食用,所以回回都是奴婢一个人悄悄出去挖,奴婢对那一带很熟悉。冬天的荠菜虽然少,但味道也极好,且那附近有温泉,比别处温润些,不算难找。”“那我们快去吧,”赭叶有点等不及了:“福晋您最近都瘦的皮包骨头了,奴婢和傅嬷嬷去找些来,说不定您就能吃下了。”周嬷嬷劝:“福晋,让傅嬷嬷带着赭叶去吧。您若担心遇到风雪,给她们派两个机灵的小厮,多带些吃用。”“额外多带些银两路上用。”秦晚叮嘱。“老奴回来前,可让两位大厨换着花样做各地方的面食来吃试试,若还是吃不下,您就继续喝面鱼汤,先前那些精致菜品都暂且别上了。”·傅嬷嬷收拾好东西带赭叶乘马车出府。马车上,赭叶瞧见傅嬷嬷单独带了一个小包袱,包袱的形状有些奇怪,便忍不住多瞧了几眼。傅嬷嬷顺着她的视线看到自己的包袱,笑着打开:“这么多年,我这件老物件总算又排上用场了。”她说着拿出来里面的东西,是一个铁制的,剜野菜用的小铲子,已有些许锈色。“这是我年轻时候给宜妃娘娘挖野菜用的,”她摸了摸小铲子:“如今又给九福晋挖野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娘娘的孙媳妇挖野菜。”赭叶想了想:“要是我们福晋这回生个大胖小子,再过十七八年,您就能给宜妃娘娘的孙媳妇挖野菜了。”傅嬷嬷压低声音:“说起来,本还能早几年呢。只可惜,当时五福晋那个可怜的小阿哥没保住。这回九福晋有孕,宜妃娘娘又高兴又担心,天天拜佛。我瞧着你和紫玉都是好的,以后要更加小心伺候福晋。”·晚膳的时候,九爷来看秦晚。没瞧见总跟在秦晚身边的傅嬷嬷,九爷忍不住问:“那老嬷嬷回长春宫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