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清穿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第6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第65节(1 / 1)

又过了几日,邹氏和赵氏已经把秦晚让她们找的人都找齐了。给每个人都写了一页基本情况,送到九贝勒府。秦晚看了一遍,便派人悄悄去仔细查。若没什么奇怪之处,便先用着;若有,便剔除另找。二月二秦晚递牌子进宫,带着弘霈和华裳,先去给宜妃请安,然后去宁寿宫向太后汇报情况,“回老祖宗,孙媳已经把医馆的事务都准备妥当,挑个好日子就能开业。”太后让人把两个孩子放到暖榻上逗弄,问秦晚:“可起了名字?”“孙媳想了几个。”“说来听听。”“慈仁医馆,妇安医馆,慈和医馆。”太后抿了抿几个名字:“要不,就叫慈仁医馆吧。”秦晚和宜妃都说好,旁边嬷嬷也赞好。“哪天开业?”“初八是黄道吉日,孙媳想订在这日。”秦晚回。“可以。不过下个月皇帝要南巡,点了几个皇子伴驾,其中就有老九。你到时候也跟着去江南玩玩。”太后都替秦晚想好了:“这个月是开业头一个月,你得多花点心思。免得回头你不在,出纰漏。”秦晚其实不是很想去江南。这是古代,出远门怪折磨人的。孩子是个好用的理由,“两个孩子还小,孙媳怕自己一走下面人偷懒,不尽心照看。”“也是,两个孩子太小了。”太后只是想让秦晚跟着陪陪她,但也知道两个孩子不能离开人。·初八,慈仁医馆如时开业。当天早朝,康熙爷让李德全在朝堂上宣读了太后准许民间开设女医馆的懿旨。太后也让人掐着时间,在医馆放鞭炮时,敲锣打鼓带着她赏赐的“医者仁心”牌匾来助威。同时又把太后的懿旨也给在场围观的人说了一遍。百姓有叫好的,有称奇的。秦晚亲自出面,把牌匾迎进医馆内挂好。有认识字的,给身边那些好奇的,不识字的百姓讲解:“那牌匾是太后娘娘亲笔写的,四个大字是医者仁心。右边两列小字,其中一列是汉字‘仁宪皇太后钦书’,另一列是满文,大约也一个意思。”“仁宪皇太后是当朝太后的徽号。”又有人解释。围观的百姓便有人指着“慈仁医馆”的牌匾:“那这个‘仁’字可真是大有来头。”大家伙都忍不住朝里面瞧。秦晚让人在门口挂上她特意拿贵重紫檀木做的一块雕工精致繁复的牌子,牌子上八字鎏金隶书:只诊女子,男子勿入。众人再瞧两边的对联:愿医天下女,再无苦情人。有人摇头晃脑点评:“这对联平仄不通,但实在大气,不知是何人所写。”把门的婆子给了答案:“九贝勒爷写的。”“九贝勒?”有几个人小声嘀咕:“听说九贝勒不爱读书,只喜欢赚钱,竟然还能写出这样的对联?”“莫不是找的代笔吧。”“说不定是府里的清客写的。听说达官贵人都在府里养清客,替他们写折子、出主意,有的还代写诗文呢。”“有道理。”秦晚站在二楼,狸花猫蹲在一楼门口,听见众人的嘀咕,忍不住笑。第一日开业,秦晚在后堂里坐镇了半日,待到傍晚回府。一进门,小太监迎上来:“福晋,九爷的书信来了。”算算日子,可能是刚到泉州没几天就写信了。不过,可真稀罕呐!上上辈子,这狗男人经常出门,但几乎没写过信。九爷在信中问了医馆的情况,又问几个孩子,最后问秦晚,然后写了写他那边的事,又说已经让人开始寻橡胶树。最后说,他月底就能回来,勿念。随信来的还有一支鹅毛笔。九爷说秦晚用毛笔写字太丑,用鹅毛笔试试。秦晚给小太监赏了块碎银子。小太监不走,又凑上来:“福晋,九爷让奴才把回信及时派马送回去。”啊?还要回信?秦晚只好硬着头皮写。简单写了写几个孩子的情况,又说今日开业等等。末了,想起来九爷那副对联,她加上一句:对联挂出,百姓都以为你找代笔。让你臭屁,气死你!作者有话说:·依旧100个小红包送给大家,求营养啊啊啊第52章晾干墨, 秦晚拿火漆亲自封好,然后把信交给小太监。小太监喜滋滋收了,立时便派马给九爷送去。秦晚很期待九爷收到信时的表情, 可惜瞧不见。换了身家常衣裳, 陪了一会儿孩子, 她便抱着暖炉坐在暖榻上想事情。自生完两个孩子,今儿个她头一回来葵水,肚子微微有些凉, 偶尔会觉得后腰上有些酸痛。早上起床时, 她着实给自己打了好一会气, 才说服自己按照原计划去主持慈仁医馆开业。这个医馆开业之前, 京城里大部分百姓就已经知道了。再加上今儿个又有太后恩赐牌匾, 门口着实热闹。但,如她设想的一般,真正进来看病的女性患者很少。这个医馆虽然一开始的初衷是关注妇科, 但赵氏并不是只会看妇科方面的病症。可大家一听说医馆只许女人进,大约都自动想到了那个方面。可能怕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进来,被人说三道四。因为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的思想都不仅仅能用“保守”二字来形容, 甚至有一部分愚昧的会觉得女人身上常见的病症是脏。开业当天没几个人敢来,实在很正常。邹氏和赵氏婆媳二人有些尴尬,觉得愧对秦晚的栽培, 但没在秦晚跟前说什么。次日, 秦晚让人挑了一驾最低调的马车, 从后门进了医馆。今儿个来问诊的患者依然很少,但比昨儿个已经好了许多。大约是因为门口没了围观的人, 少了许多担忧。再加上大家昨儿个都瞧见慈仁医馆的一干人等都穿着统一的、绣着慈仁医馆小字的浅蓝色外袍, 带着能遮住半张脸的、似乎叫“口罩”的东西, 展现了平易近人且颇为专业的服务,收获了些许好感。大家虽觉得慈仁医馆的大夫和打杂的人这么打扮有点奇怪,但又觉得莫名可靠。秦晚在后院逗留了一会儿。目前人少,赵氏一个人在前头就能应付过来。邹婆婆正在给四个妇人培训,教她们辨别药草。对面屋里四个妇人正在研药。秦晚没打扰邹婆婆,去了对面屋。四个妇人昨儿个已经见过秦晚,今日按着规矩行了礼后,便继续干活,不像先前那般局促得不知道手脚怎么摆。昨儿个来的时候,四个妇人都在研药。今儿个有两个人分过去熬制药膏。整个小院药香味都很浓郁,但是秦晚不仅不讨厌,甚至还挺喜欢这浓浓的药味。她也穿着蓝大褂,戴着口罩。走到锅边瞧了几眼,隔着氤氲热气问熬药的妇人:“这是治什么的?闻起来好像有点腥气。”“回九福晋,这是赵大夫从她父亲那里讨来的一个方子。叫乌鸡什么膏。说是能滋补身体,对月事不调、胸部胀痛很有效果。”“不错,”秦晚真心觉得赵氏敬业。先前她从没听邹氏和赵氏提过这个东西,大约是赵氏见医馆没人来,特意从她父亲那里讨来的,目的是借着这个药宣传一下慈仁医馆:“仔细点,千万别糟蹋了赵大夫的心血。”虽然目前来的人少,但她走了一圈,明显能看出来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她们眼中,都是创业初期,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眼神。秦晚又去前头。“赵大夫呢?”秦晚看了一圈,一楼没她的身影。负责账目的是周嬷嬷的侄女,三十多岁,五官身材都和周嬷嬷有几分相像。周氏连忙回:“方才有个四十来岁的患者来,赵大夫带她去楼上检查了。”“你在忙什么?”眼下来求医的患者少,并无账目需要费神,但秦晚方才瞧见周氏很认真的再写写画画。周氏知道秦晚是理账高手,把账本子捧过来,微笑道:“奴婢想趁着手上活计少,理理医馆目前用掉的成本以及各种药材器具等的开销。等将来好看看,到底是亏是赚。”周氏字写得一般,也软趴趴的,但工作态度认真,每一笔账目都写的很清晰。秦晚略略翻了两页,点点头肯定:“做得不错。”得了夸赞,周氏有些意外。她还以为秦晚会因为门可罗雀而心情不好,不成想是自己想错了。周氏接回账本子,决定以后要更用心。秦晚上了二楼,在中厅坐着等赵氏。但,里间的检查并不顺利。四十来岁的妇人有些迟疑:“真的要解衣服?”赵氏认真点头:“必须脱。不然隔着这么厚的棉衣,我实在无法诊明你左胸酸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妇人已经求医几年,一直治不好,听闻这边开了一家只诊女人的女医馆,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看看。没想到,来到刚把病症说完,把了脉,就被带到二楼要解衣服检查。秦晚在外间听到声音,很好奇对方到底会不会接受。检查室里,那妇人迟疑了一会。赵氏没一直等,很平静道:“检查这件事不强求,你若实在不愿便下楼,我给你开药。后院正在熬一味赵家秘制乌鸡丸,对你的病有缓解作用。你若想吃,三日后可以来买些。若不打算来买,我便把给你开的方子调猛一些。”那妇人见赵氏态度如此平淡,并不像是故意要求,一咬牙:“好吧,我检查。”她还有些不放心,外间看了一眼:“外面不会有人突然闯进来吧?”“放心,咱们医馆有当今太后钦赐的牌匾,又是九福晋请示过才开设的,不会有人硬闯。”妇人终于放心了,开始解衣裳。在外间的秦晚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舒了一口气。这是个好的开始。不想偷听病人的隐私,秦晚下楼。·二月初,还有些冷。妇人解开衣裳,赵氏四指并拢,从她身侧用力斜着向上缕了几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