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第380章 陆伍的迂回道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0章 陆伍的迂回道歉(1 / 1)

之前和许清雅聊的时候,小姑娘提过一句,说何老已经托人将长生殿前20出的词本交给了陆伍老先生。算算时间,陆伍老先生看书的速度就算再怎么慢,这时也该看完了吧。看完之后,总该有点表示吧。果然,陆伍更新了一条动态。是在昨天更新的。字数不多。额,是相对于他之前的动态来说,字数不多。“今天看了朋友送来的海明威的一部新作,对海明威有一些改观。同时也有些感触。现在的学创作环境太恶劣,即使是海明威这样有天赋有才能的作家,也不得不降低身段去写赚钱的低俗学,把天赋才情给耽误。实在令人扼腕。”这算是诺奖大佬的道歉吧?虽然比较迂回,通篇也没有一个“歉”字。但应该,算是道歉吧?至少是给海明威正名了。顺便吐槽了一番创作环境。杜采歌的气基本上消了。不是因为陆伍的道歉。而是因为,他发现陆伍这位诺奖大佬,其实只是一个可怜的固执老头。额,陆伍本人肯定不觉得他自己可怜。但是,在旁观者看来,应该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个老人已经被时代抛弃,渐渐难以融入世俗了。陆伍曾是大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创作的、诗歌和散都很受追捧。他早年的作品,其实还是很畅销的。而且他也是个中产的作家。在20到50岁之间,足足出版了600万字的作品。码字速度和网络写手自然没法比但作为传统学作家,他的产量并不低。但近20年来,准确地说,是在赢得诺贝尔学奖之后,陆伍只发表了寥寥50万字的作品,一本是20万字的中长篇,一本是30万字的学研究。如果这50万字都是精品还好说,关键是,质量并不高,至少读者并不买账。其实对于作家来说,四五十岁以后创作能力并不会显著下降。古今中外的作家,虽然有很多人在青年时就崭露头角,自己在后来都难以超越之前巅峰。但有不少人在50岁以后才发表了脍炙人口的学作品。泰戈尔的飞鸟集是在他55岁时发表的。托尔金在62岁时开始发表魔戒。冰与火之歌出版于乔治马丁48岁。而到了73岁,老爷子还在创作冰与火之歌的第6卷老天保佑他多活几年,不要让地球的读者流泪等到被动太监。归根结底,陆伍的创作能力应该是没有下降的。他的健康状况不错,也没有太多世俗纷扰。他不太去演讲、走穴赚钱,就连作协会议之类的都很少参加,没有因为成名而迷失本心,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陷于世俗纷扰。这二十年来,他一直“潜心写作”。然而呢,明明一心扑在学创作上,但是20年时间只写出50万字哪怕是太史公以残疾之身,贫困潦倒之时写史记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都比这快啊。只能说,陆伍在获得诺奖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迷失,但实际上已经端起了诺奖大佬的架子。在这之后,他总是顾虑重重,担心写出来的东西不符合“诺奖大佬”的身份,担心销量不好,担心学性思想性不强,担心被人挑刺所以,他这20年里写出来的东西,被人评价为“他的字已经失去了那感人肺腑的能力,只是找不到明显的错漏,简直是语法教科书”。一时间,杜采歌感到索然无味。自己之前竟然和这样的一个人较劲想想也是挺可笑的。这样一个老顽固,既然已经失去了创作的能力,就该老老实实地躲起来,别老是站出来发表过时的言论。抨击网络学低俗、不登大雅之堂,何等可笑?难道你就忘了,就连现在看来雅得不行的诗经,在商周时期,也有不少其实是下里巴人创作的。难登大雅之堂。这并非随口杜撰,也不是信口开河。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也就是“正声雅乐”。是在正式的宫廷宴席,或者重大国事时演奏的音乐。风则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颂大多是祭祀时演奏的音乐。其中“雅”又分为二雅,大雅和小雅。大雅大多是歌颂王室,祖先等。小雅基本上是小贵族们创作的,描绘贵族生活的诗篇。国风音乐,自然是难以和大雅音乐相提并论的。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国风音乐,就是俗得不行的流行音乐。在那个年代,就是“快餐音乐”,让没有化、化层次较低的国人也能听懂的东西。和“雅”“颂”比起来,诗经国风里使用的字词明显要通俗简单一些。贵族家庭里根本不屑于去演奏,贵族的乐师也不会去学习。除了一部分宫廷乐师。这些宫廷乐师要演奏国风音乐给天子听,让天子了解民情。但是在几百年后,俗得不行的国风音乐,却慢慢变成了贵族在社交时必须懂得吟唱和引用的典雅学。又过千年,诗经成了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那些下里巴人的国风成了中华学桂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唐代传奇,明清,在刚刚诞生时也不登大雅之堂,被当时的坛领袖们冷嘲热讽。甚至被官方打压,封禁。但流传到现在的,不都成了“学名著”?成了语课本里的必读或选读书目?陆伍老先生,你获得诺奖的那些,如果拿到几百年前,也是下里巴人看的东西,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学,你知不知道?就连你现在看着觉得“对海明威有一些改观”的戏剧词本,在几百年前,那也是被人士大夫所不齿的低俗东西,被认为是“诲淫诲盗”的垃圾,你知道么?当然杜采歌不是觉得网络学也能在几百年后摇身一变成为学名著。但是,他坚信,不用几百年,最多几十年后,“网络学”这个词汇都将渐渐消失。不再有“网络学”,而统统归口于“通俗学”这个大类,与陆伍大佬的书并列。没错,陆伍大佬,你的在“大华书店”“华夏图”等大型连锁书店的书架上,以及在网上商城,其实也被放在“通俗学”区域!杜采歌又看了看他之前关注过的一些别的化圈顶咖的微博。包括那个大华国作协主席“王陌”,好几位白杨学奖得主,然后还有戏剧圈、音乐圈非流行音乐的一些大咖,有不少人都在微博动态里讨论了长生殿。极尽溢美之词。杜采歌照单全收了。他只是个搬运工,这一点他认识得很清楚。然而长生殿当得起赞美。比牡丹亭桃花扇或许是有不如,但长生殿也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学史、戏剧史上不朽的丰碑。对这样的名著,给多少赞美都是不为过的。其实他很想点进几个粉丝群,看看粉丝们在聊什么。但的移动版还没正式发布。现在又懒得起身去打开酒店的电脑。于是他退而求其次,扫了扫“海明威吧”,以及自己的微博。他的微博由李喆团队发布了几条微博,大多是鸡汤类的东西,显得还算有逼格吧。还有号召粉丝去看那些年。还有几条是和流行乐坛歌手、音乐人的互动,估计也是李喆团队和那些人的团队接触过,做出的商业行为。粉丝们的留言,目前大多集中在龙蛇演义鬼吹灯和那些年这些话题。也有少数粉丝在不断追问“长生殿是什么书”“海大你又写新书了吗”“准备什么时候正式发布长生殿啊”之类的。这样的粉丝,大概就是真爱粉吧。杜采歌也突然动了心思,给这几个粉丝发了私信:长生殿暂时不会发表,留下住址、邮箱,我会安排人复印寄给你。虽然他不是明星,但偶尔满足几个真爱粉的小心愿,也是挺有趣的。至于对今晚节目中种种的讨论,虽然已经开始有一些热帖,但还未形成规模。再一看时间,已经接近凌晨3点了。必须得睡一会了。于是杜采歌关掉手机,强行数绵羊数了一千多还没睡着。大概到了凌晨5点,他才勉强睡了一会。第二天清早,他就强迫爬了起来。虽然作为一条咸鱼,赖床、睡回笼觉都是基本功,但今天上午还有事要办,下午要赶飞机,耽搁不得。闭着眼睛完成了洗漱工作,梦游一样地穿好衣服出门,打车,在车上又小憩了一会。当车停在香蕉台门口时,杜采歌拍了拍脸,强行打起精神。联系了韩艺之后,他直奔香蕉台副台长,兼“音乐新力量”节目组总监制耿思源的办公室。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和耿思源见面,但两人并不熟,所以杜采歌说话还算客气。但也仅仅是语气客气。听杜采歌说完,耿思源当然不肯,各种挽留,乃至隐晦的威胁,但杜采歌都不为所动。最后杜采歌笑着说:“其实呢,不管我是不是离开,其实这都是小事。对我们各自的生活来说,都不会是太大的影响。所以,耿台长,我希望就事论事,不要让这件事影响到我们的私人关系。”“那当然,当然的。”耿思源也不愿得罪杜采歌呀。“这样吧,后面的事情,我让我的经纪人来谈。该赔偿多少违约金,我都交给他来处理了。我就先告退了!”说完他不给耿思源挽留的机会,飞快地出门。耿思源眉毛拧成了“川”字,良久才叹一声:“不好办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