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第759章 又是一部神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9章 又是一部神作(1 / 1)

在面试演员的时候,杜采歌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他半年不发布新的作品,任何作品。不发布音乐,电影,,漫画……会发生什么?他会不会……被遗忘?毕竟,普罗大众是非常善忘的。如果是一位明星半年时间不露面,没有作品,不参加综艺,不接受采访,他的名字不出现在任何媒体上。可以百分之百肯定,他的粉丝会大量流失。但杜采歌觉得,自己并非明星。或许,不会被遗忘吧?就像乔治马丁老贼……老爷子,几年时间都没有更新《冰与火之歌》,粉丝也没有忘记他。不,不是没有忘记他,反而可以说对他更加刻骨铭心了。而当他参与了“权力的游戏”的制作,接下来还不务正业地发布了《血与火》(冰与火前传,坦格利安家族历史),粉丝们骂归骂,该掏钱的时候还是不含糊。所以杜采歌决定,自己接下来也要尝试一下,远离媒体,远离镁光灯。不发布微博动态,不接受采访,不录制节目。也不给人写歌,不出版。躲个半年或者一年。然后,等到“黑客帝国”的后期制作完成,准备上映了,自己再用一个强势的回归,来为“黑客帝国”做最好的宣传。至于什么叫做强势的回归……比如,同时发布《冰与火之歌》的第三卷,《迷雾之子》2,《三体》?不够的话,再加一本《海伯利安》?找十个曾经的格莱美最佳流行歌手,同时发布新歌?想来,这样应该能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完成一次“黑客帝国”的宣传吧。至于打申劲松,用不着这么大的阵势。不过呢,有一些颁奖活动,还是不能错失的。比如接下来的大华国金象奖。还有海明威流行音乐赏,他必须出席。除此之外,还有明年年初在星条国的几个大奖,包括格莱美,星条国金像奖,以及……奥斯卡小金人。杜采歌决定,除了这几场颁奖之外,他一定远离媒体。然后他抬起头,面无表情地说:“谢谢你的表演,我们会进行综合的考虑,再确定最后的人选。请回去等待我们的进一步通知。”刚刚试完镜的那位国内二线男演员忐忑地看着杜采歌的脸色,恭恭敬敬地说:“感谢您给我这个试镜的机会,那我就回去等通知了。”他知道在这里说再多也没用,只能回去拜托他的经纪人继续打听。往外走的时候,这位男演员难掩苦笑。对自己刚才的表演,他并不觉得满意。只不过,剧本是临时给他的,没有留给他太多准备时间。而且只是一小段,没头没尾的,他连这是个什么故事都不明白,他扮演角色的人设也不清楚。想发挥都无从发挥啊!算了,只不过是竞争电影里的一个反派小boss角色,不值得太上头。但他内心其实清楚。如果能加入到这部电影中,哪怕是一个没几句台词的反派小boss,也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啊!说不定就能帮他奠定迈入一线演员的基础。毕竟,海明威导演的这部新作,实在是太万众瞩目了!男演员出门后,杜采歌扭头和“黑客帝国”的制片人,来自华纳兄弟影业的约瑟夫迪比亚乔小声交流。“海明威,刚刚这名演员根本就不应该加入到试镜名单里,他没这个能力啊。”栗色卷发,褐眼、方下巴,带有明显地中海相貌特征的约瑟夫迪比亚乔用英语小声抱怨。杜采歌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试试而已,又不影响什么。我是故意放宽入围标准,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来试镜,或许就能找到我心仪的演员。”“有必要么?以你的号召力,想要来试镜的优秀演员恐怕会挤满酒店,我觉得你需要做的是减少试镜的人数,否则你这几个月什么都不用干了,全部都花在试镜上面了。海明威,让我帮你做个初筛吧!”虽然挂着“制片人”的衔,但是华纳兄弟影业的老牌制片人约瑟夫迪比亚乔心里很有哔数。他知道虽然按照业界惯例,制片人是管着导演、监督导演的,但是当你与海明威这样一位亿万富翁、票房总榜第三的导演,尤其是,他还是你的老板——合作的时候,就不要纠结于制片人和导演谁更大这个问题了。所以他说话的语气是非常客气,把姿态放得很低。他很清楚,海明威明明可以身兼导演和制片人,却还是单独找他来做制片人,绝不是为了找个爹,而是找个打杂跑腿管账的。杜采歌客气地拒绝了他的提议:“我还是想自己亲眼看看。”约瑟夫迪比亚乔看看他的神色,犹豫着开口:“坦白说,海明威,你是不是还没弄好剧本,所以你其实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表演?”约瑟夫迪比亚乔还真没看过完整版的剧本。作为制片人,到了选角的时候还没看到剧本的,也算是很少见很奇葩了。但约瑟夫迪比亚乔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是一个工具人,工具人就不要有太多需求了,老板给什么就吃什么吧。杜采歌扭头看着他,缓缓点头,又摇摇头。“剧本我写好了,只是有些地方还不满意,仍然在调整。对于一些次要人物的设定和剧情,还要做一些修改。”约瑟夫迪比亚乔表示理解。原创剧本要多次调整修改这是常识。很多导演到了拍摄的时候还在一边拍一边改剧本。有时候导演还会根据演员的发挥情况调整剧本,比如本来是配角的,但是因为演员特别出彩,所以调整了权重,让这个演员的戏份直逼主角。有的明明是男(女)主角,但是导演对他(她)的表演不满意,减少了他(她)的戏份,甚至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将他(她)的戏份剪掉大半,乃至完全剪掉。这些都是圈子里常见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海明威在拿到全球票房总榜第三之后,想要实现自我突破,想要拍一部精益求精、票房再创新高的电影,或者想要拍一部冲击奥斯卡的电影,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听着,我知道你在独自创作剧本,以前你也经常这么做。你是一个天才,我相信你肯定能独立创作出一个优秀的剧本。可现在既然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为什么不集结起一个团队来,共同应对困难呢?你知道,其实我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见的。不过你是波士,你说了算,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而已。”杜采歌想了想,笑道:“行啊,那就开始着手组建编剧团队吧。”在剧组组建之前,先把编剧团队组建起来,也是惯例。因为杜采歌不想拍一部西方语境下的电影,所以组建的编剧团队,自然也是中西合璧的,既有大华人,也有不同国籍的西方人。花了几天时间,编剧团队从世界各地汇聚到魔都,第一次坐下来集体讨论,分配任务。杜采歌把剧情梗概告诉了他们。“哦,天才般的创意!”“迷人的想法!”“只有一个字来形容,‘酷’!”“杜导你真牛,这么牛哔的点子你都想得出来。”“卧槽,我完全没词了,只能‘卧槽’!”“拍出来又是一部神作。”“还等什么?让我们开始吧!”各种肤色的编剧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他们的惊叹。杜采歌努力抿嘴,不笑出声来。等拍完“黑客帝国”,再来拍改编版的“黑镜”,从此以后别跟我说“酷”字,谁也没有我酷。从今以后,只要是喜欢科幻电影的,都绕不过这两个“黑”。“黑客帝国”就是有这么牛。在这个年代,就相当于降维打击。简直能让人傻掉。电影还能这么拍?导演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能被称为“神作”的电影不多。但无论你用什么标准来定义“神作”,几乎都不可能把“黑客帝国”排除出“神作”的行列。虽然“黑客帝国”第一部的故事主线稍有一点老套,有一些太过于好莱坞商业大片了。但如果从三部曲的整体来看,“黑客帝国”无疑是划时代的巨作。这是一部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的电影。就像鲁迅说(真是我说的),“一部红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部伟大的作品,就经得起多种角度的解读。“黑客帝国”也是如此。不管你是从故事本身,从浅层的表达,从深层的象征意义,从其宗教内涵,从其隐喻……都能get到一些或让你震撼,或令你深思,甚至让你不寒而栗的东西。喜欢炫目特效的人,可以从“黑客帝国”里得到一流的特效,观影效果。喜欢动作电影的人,可以在“黑客帝国”里感受到优秀的动作设计,出色的打斗场景布局。喜欢挖掘细节的人,呵呵,有福了,“黑客帝国”里有无数的细节可以挖掘。喜欢深度探讨电影的人……“黑客帝国”中的哲学意义、社会学意义,简直可以拿来在大学里开设一门课程,讨论四年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