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是后娘不是姐姐[七零]> 是后娘不是姐姐[七零] 第14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是后娘不是姐姐[七零] 第149节(1 / 1)

姜双玲:“……”你还我清清冷冷不假辞色的禁欲军官。曾经的狗表情都快在她面前消失了,人还真是贱贱的,越是得不到越是想念。曾经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现在话多的很,姜双玲不用去数,就能保证这男人每天绝对说够了九百九十九个字。喜欢现在的他,也想念曾经的他,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说我才跟你过了一年,你就变化这么大,要是等咱们过了五十年后,齐珩你会变成什么样啊?”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着,但是姜双玲在心里默默期许他们能过上五十年,金婚五十年,到那会儿都是二零二一年了。意识到这个年份后,姜双玲突然觉得很奇妙。虽然齐同志在她面前逐渐丧失了狗表情,但是却会摘桃花枝来送给她。新鲜的桃花枝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花蕊迎风摇曳,粉嫩的花瓣柔软而带着股清香。姜双玲把一部分桃花枝插在水里。她很有情调的酿了些桃花酒,还煮了桃花粥,做了桃花馒头和桃花酥。桌上摆着几株桃花,边上是漂亮的桃花馒头和桃花酥,雪白的瓷碗中装的是桃花粥,姜双玲把两孩子和婆婆叫过来享受春日芳菲的时刻。两孩子觉得桃花馒头和桃花酥格外好吃。但是,他们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桃花馒头里没有桃花。”姜双玲:“……”这就跟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没有肺片一个道理,“小兔子馒头里也没有兔子。”“说的是它们的形状啦。”婆婆赵颖华也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觉得这个媳妇儿十分对胃口,她也很爱仪式感。婆媳两个人吃着茶粥点心,一个写字,一个画画,非常有氛围。直到齐珩回来后,完成了光盘行动。赵颖华:“我家小五有点糟心。”太煞风景了。姜双玲笑道:“算了,做出来就是给他吃的。”今天是他们的结婚一周年啊。这一年似乎过得很快,却又很慢。当初跟这个男人上火车时候的场景历历在目。第96章 养猪容城连环画报一套故事连载完成,姜双玲一共拿到了二百六十六元八角的稿费,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算是个不错的金额,抵得上人家一年的工资。她跟编辑何进之间的联系交往也非常舒服,连载完成后,那边曾送来了一本合集小册子。编辑部还给她们两个作者准备了纪念礼物,为了表示感谢,姜双玲送了几套主角表情包过去,还饶有兴致地画了七八页夸张的故事角色条漫。这些都是她随手画的,觉得有意思,就送给了薛梨和编辑部那边。后来她收到了一个消息,说是四月的连环画报要新增一份别册,别册综合了她们故事的全集包括姜双玲后续画的主角表情包和条漫小故事。姜双玲最初收到信的时候,觉得成主编实在是太有想法了,这个年代居然还搞出别册来?薛梨倒是受宠若惊地很,“卖合集吗?每一期都买的不是已经看过了吗?”“别的连载从来都没有出过合集。”“是什么样的小册子?”“会不会没人买?”姜双玲摇了摇头,“也不一定吧,或许就有人喜欢收集。”编辑部那边说只是四月的期刊上,有一小部分附上别册,以供人收集之用,愿意买的就要这个,不愿意买的,自然还有不附带小册子的版本。“成主编,你这一次也迈步太大了,万一这些印了卖不出去怎么办?”何进道:“这也是不少读者来信要求的。”他们编辑部最近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都是想要收集一套连环画,因为姜双玲的画风在这个时候,也算是某种独树一帜,和其他人的作品风格不一样,恰巧又有很多人喜欢,加上原画作者最近寄来的一些材料……成主编就萌生出了附带别册的尝试。编辑部的老柳十分反对这样的试验,“人家大师的作品都没出合集,就这两不明经传的小作者,给她们弄什么别册?”加了别册的那一份连环画报,价格也同样上涨了三分之二,如果是每一期都买的忠实读者,谁愿意花那么多冤枉钱去买之前看过的东西。老柳觉得这个想法完全不切合实际。“总归要试试,这两女孩的画虽然看着笔触粗陋,却意外深得读者喜欢,这些来自各地的信件都作假不得。”“也只是一小部分尝试,若是把事情搞砸了,还有我来兜底。”老柳:“我也是为了你好,把别册的数量再砍个三分之一,免得你之后收不了场。”成主编看向何进:“小何,你觉得呢?”何进就是负责与两位作者接洽的编辑,他的表情犹豫了一下,而后还是坚定道:“主编,就维持原样吧。”不知道为什么,何进心底就是相信这些别册能卖出去。就连他自己,都打算等成品出来后,买个几份拿回去收藏。成主编:“那就维持不动。”老柳愤愤道:“你们会后悔的。”何进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他转过头看向成主编:“应该……不会卖不出去吧?”“读者的来信你看的最多,要不你把这些信再去整理整理,增强一下自信心。”“就怕读者只是嘴上说说,真出了不愿意买。”毕竟就像老柳说的一样,两位作者并不是什么大名人,比不得有名望的大师,她们的作品不一定有人愿意花钱收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分,清早起来的时候,晨光熹微,山色朦胧,天边下起了一阵小雨,姜双玲这天起得早,她撑着一把附近老乡送的油纸伞,站在院子里看细雨中的迷蒙远山。下了雨之后,家里的鸡鸭缩在角落里避雨,兔子懒洋洋地趴在角落的草窝,汇聚而成的水珠沿着瓦片垂落。晨雨没下多久就停了,姜双玲收起了那一把素雅的油纸伞,将它依靠在门口。今天家属院有清明节活动,姜双玲跟着一起去烈士园里献了花,还跟宋大嫂等几个军嫂一起在山上摘了野菜,山野里,一眼望过去的黄色小花,叫做清明菜。可以用来做清明菜粑粑,姜双玲跟着摘了不少清明菜,路边的苦艾也没有放过,足足摘了两大篮子,这也就算了,现在还是春笋无数的时节,宋大嫂还给摘了两大麻袋的竹笋。一行人都快把山上的野菜薅秃了。姜双玲和赵颖华带着篮子回家,仔细清洗过,又拿水泡过,放进锅里煮,而后捣成菜泥,混进糯米粉和粘米粉中。不仅做了清明菜粑粑,还做了颜色浓郁的艾叶青团,一个一个小巧的艾叶青团,就跟糯米丸子似的,因为不是纯糯米粉,没有糯米丸子那样软糯,加了粘米粉,稍带了些合适的硬度。她们摘得野菜多,做出来的清明菜粑和艾叶青团也多,大几十个呢。孩子们回来,一口一个吃得香甜,尤其是漂亮的小青团,淡淡的苦味中透着一股甜意,中央包了点儿流汁的花生糖,虏获了几个孩子的喜欢。赵颖华:“好像做得有些多了。”姜双玲和赵颖华吃了两个青团就觉得足够了,两孩子也吃不了多少,以至于剩下了大半份量。姜双玲苦笑道:“是有些多了。”而家里的饭缸却不在。齐珩前些天带队离开了,三个月后才能回来,过了四五六月,要等到七月盛夏人才能回家。姜双玲把多做出来的艾叶青团和清明菜粑送给了隔壁的邻居,王雪颖笑着把东西收下了,“你们还去摘了野菜啊?早知道我也跟着过去了。”“雪姝姐呢?”“他们文工团有活动呢,我在家看着孩子,等段时间我也该回去了。”“再不回去,我男人和孩子都有意见了。”王雪颖来了之后,虽然隔三差五也回家一次,但总归不能一直留在妹妹这。“大王姐你辛苦了。”“有这么个妹妹我有什么办法,都是你老王姐给造的。”姜双玲原本叫她雪颖姐,结果王雪颖听着说觉得太文雅了,让她起鸡皮疙瘩,觉得隔壁老王更好听,比较实在。“老王老王,叫起来我亲切啊,邻里之间不分你我。”王雪姝:“我才是老王。”王雪颖:“我也是老王。”王雪姝:“我才是小姜真正的隔壁老王。”王雪颖:“我是小姜隔壁老王她姐。”……姜双玲当时只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被冲刷了一遍,这年头居然还有姐妹争谁是隔壁老王。最后这两老王姐妹决定好了,王雪姝是老王,王雪颖是“大王姐”,就突出一个“大”字。一开始姜双玲都叫不出这个称呼,还是何团长没脸没皮的喊“大王姐小王姐大王姐小王姐……”她才跟着叫了几声。“唉……”王雪颖叹了一口气,“说是要离开了,我这有些庆幸,却也突然有点舍不得,尤其是舍不得小姜你啊,你要是我亲妹该多好。”“王姐,我也挺舍不得你。”姜双玲跟着叹了一口气,觉得四月的天气里,总带着一股离愁别绪。“别叫王姐,叫大王姐,我要收拾东西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