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庶子卿相> 第37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9节(1 / 1)

可惜太子面前,哪有下人要强的份,且别人都留下了,不会有人为她说话。她紧紧咬牙,浑身发冷,这下……怎么跟主子交待?把人留下,杨暄也不管了,让史福给他更衣。“以后她们都归你管,好好看着,别往我身边凑!”史福偷笑:“是,殿下。”多久没见过太子殿下这样局促不耐的模样了,真是怀念啊。那位崔公子确然厉害,若非他在旁陪伴相佐,太子性情发展趋势定由着从小到大轨迹,又冷又硬,让人心畏不喜。如今能这般,有各种情绪,又收放自如,可真真是……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见见这位半仙能人。……田贵妃宫里,太监传来消息时,田贵妃有些意外:“退了一个?”“是,把最出挑的那个退了。”“理由是人长的太丑?”“是。”田贵妃挥挥手叫人下去,问身边桂嬷嬷:“你说太子为什么这么做?”桂嬷嬷长着张圆脸,气质十分可亲,说话间还带着笑,语态轻松,显然与主子相处极好:“奴婢瞧着,太子怕是猜出这宫女是钉子了。”“只要不傻,进了这皇宫,都知道提防,可为什么偏将最出挑的一个挑出来不要……”田贵妃目光闪烁。桂嬷嬷想了想:“难道是不好女色?”田贵妃红唇微勾,笑容里隐意不明。插手政事权利这么久,她就没见过真正不好色的男人,表现出不好色,一定有原因。桂嬷嬷:“难道真是嫌丑?那太子眼光可真高。”田贵妃美眸微垂,无意识转着腕间玉镯,良久,才道:“旸儿有些急切了,选人眼光有些差。”桂嬷嬷附和:“王爷到底还年轻,经验不够,万事得娘娘您看着。”田贵妃便笑了,笑容如花绽放,极美:“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谁叫本宫是他娘呢。行了,叫咱们的人好好办事,别起有的没的心思,倘若不听话——你知道怎么办。”“是。”“旸儿那边总是这么毛燥可不太好……”田贵妃挑拣着盒中花茶,柳眉微蹙,自言自语,“该帮他紧紧弦……曙儿那里,也该动一动了。”桂嬷嬷眼观鼻鼻观心,头垂的低低,仿佛什么都没听到。……因是田贵妃起的局,这日太康帝又不忙,很早就发了令,召儿子们快点过来,家宴相聚。越王昌郡王早就跑到田贵妃宫里,听到传话太监的话,自然带的最快。平郡王知道今日有宴,也在母妃宫中等候,来的也很快,唯有太子,因寝宫离的远,哪怕接到召令立刻来了,仍是最后一个到。太康帝十分不满,却也不责太子,就是太子行礼后,半晌没叫起。根本不用田贵妃使眼色,越王自己就知道表现了:“三弟你来的也太晚了,我们几个兄弟等你没关系,便是贵妃娘娘,等你一等也不会生气,可父皇政事繁忙,好不容易腾出时间为你办洗尘宴,你却如此怠慢,实是不妥啊。”“洗尘宴不是办过了?”杨暄静静看着越王,“当日孤回宫,你就来迎,小宴相聚过。”洗尘宴既然叫洗尘,洗去一身风尘,肯定是人一回来就办的,哪有人回来这么久,住了数日办了不少事,才办的?哪怕办,也不该叫洗尘宴。越王噎了一下。纠结洗尘二字还是小事,太子当着皇上面,在他面前称孤,是不乐意被他叫三弟,提醒他懂点规矩么!太康帝眯眼:“你这是在怪朕?”杨暄皱了皱眉,似是不懂,但还是肃正行礼:“儿臣不敢。”眼看气氛僵住,太康帝真要发火,田贵妃赶紧拦住,微笑道:“皇上也真是,太子殿下好些年没回宫,您日日念夜夜想的,怎的一见面就变严父了?太子殿下身份不一般,寄予厚望没有错,可太过严厉,让殿下误会您的一片慈父之心,就不好了。”贵妃笑靥如花,温温柔柔,美眸脉脉瞥这么一眼,太康帝就不生气了,冷冷哼了一声。田贵妃亲手执壶倒了杯茶,塞到太康帝手上:“虽说将将九月,天气不算冷,可这地板是凉的,您赶紧叫太子起来,别回头生了病,又来同臣妾诉苦,说孩子不好养,重了心疼轻了怕歪的。”这话听的熨贴,太康帝大发慈悲的抬了抬手:“起来吧。”“谢父皇。”杨暄站了起来。“贵妃娘娘呢?”太康帝瞥他,“就不谢了?”不等杨暄说话,田贵妃立刻阻了:“臣妾只是一贵妃,哪里当得太子殿下的礼?殿下生母可是皇后呢,当年姐姐对臣妾极好,臣妾也……”她虽一直笑着,说到这里眸底也略有落寞,温柔美人有了忧色,更显姝丽。太康帝一下就心疼了,要不是那些正统大义压着,朝臣阻着,他早就封贵妃做皇后了,哪会让贵妃如此委屈!“你——”田贵妃笑中含泪,坚韧又温暖:“臣妾只是想到姐姐,岁月无常,总令人惋惜。”她转过头体贴的安慰太康帝几句,也‘抚平’了自己心绪,毫无芥蒂的看着杨暄,温声解释:“殿下回来那日呢,正逢皇上龙体小恙,担心过了病气给你,才没有亲自相迎,本宫呢,皇上不在,到底也要避嫌,不好做主迎你,只命下面精心准备,让越王几兄弟作陪。事虽如此,皇上却是真心爱重你的,你可千万莫误会,心里存了疙瘩。”她都这么解释了,做为太子,杨暄当然要表现大度:“贵妃言重。”“今日家宴,本也只为你补上遗憾,让你感受家中温暖,你这么懂事大度,本宫很是替天上的姐姐欣慰……好了,多的话不说,咱们开宴吧,”田贵妃素手挽袖,端起案上酒盏,“本宫满饮此杯,前番种种,请太子万勿介怀!”杨暄微微皱眉,看向太康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