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庄子的故事> 第107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二)(1 / 1)

向秀,227年272年时人。字子期,河内怀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他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向秀还著有周易注,传称“大义可观”,然“未若隐庄之绝伦”,二注今皆已佚。又有难嵇叔夜养生论一篇,收于嵇散集;思旧赋一篇存选和晋书本传。他到洛阳以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庄子思想的研究之。闭门谢客,潜心作注。关于向秀注庄子,还有个有趣的插曲。向秀注释的时候,嵇康说,庄子的玄言妙旨会被注释弄得僵滞,以前也没有一个较好的注,劝向秀不如不注。后来向秀注基本写,拿出来给他看,他才知道:向注使庄子的玄理更加美妙。因此对向秀的才识大为叹服。向秀去世后,他的儿子还小,没有将父亲的注释光扬天下,被郭象将稿拿走。郭象“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句而已”,以自己的名义大行天下。此事见于世说新语学,晋书因之。其后千百年来,世人一谈到庄子的注释,将郭象奉为大家,而忽视了向秀。晋书卷五十列传第二十原: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常闲居,以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句而已。其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据晋书郭象传记载,他“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世说新语学篇说他“才甚丰赡”。关于郭象“抄”向秀注庄子的事,更应该看两者内容之差异,不要完全相信“史记”。司马迁的史记那么严谨、认真,都有错误的记载,何况其他人的“史记”了。所以关于郭象“抄袭”的事,后人要理性看待,不要以讹传讹,抹黑一个人的学术功绩。王弼,字辅嗣,生于公元226年魏帝黄初七年,死于公元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老子指略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四部。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博物记和博物志人名考、王弼别传等记载:东汉末年大乱,弼祖父王凯与其族弟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刘表重粲之才。欲以女妻之,而又嫌其形貌丑陋,非女婿才,将女嫁给王凯。凯有风貌。凯生子业,业生弼。弼为刘表之曾外孙。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大臣。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他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言,娶曹操女金乡公主。主要作品:论语集解、道德论等。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政权更换快速,篡弑频仍,故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加外族入侵,造成生灵涂炭,人民生活艰苦。普通百姓在现实生活找不到出路,乃寄心于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于是各种宗教均甚盛行,而佛教也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佛教是外来宗教,相传是从西汉末年传入国的。也许可能这更早。道教是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老君”。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神的雏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汉末魏晋时期是我国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晋道家的著名学者葛洪的抱朴子,在道家体系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认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对道家学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主要作品:肘后方、抱朴子。主要成:钻研道教、研究医学、创作著作、擅长针灸。葛洪出身江南士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aa270522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