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庄子的故事> 第42章 庄子谈名声与智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庄子谈名声与智慧(1 / 1)

庄子内篇第四篇人间世中的第一个故事,值得我们细谈,里面有好多经典,读懂了对我们的人生很有用。天籁小说2对于如何处世,我们会有更深地感悟,能够找到应世的更好方法。庄子内篇第四篇人间世中的第一个故事,也是整篇文章的主要、重点部分,后面的部分大多是补充。很有可能第一个故事是一篇独立文章,后面的部分可能是后世大能剪切而来的,是为了帮助别人理解前面的部分。总之整篇文章都是庄子的文章,只是经过后世大能剪切、整合了一下。这样让我们更容易读懂庄子。在第一个故事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说了两个很关键的内容。第一个关键的内容是:聪明智慧与名声。第二个关键的内容是:心斋。聪明智慧与名声,庄子认为是相互倾轧的,是造成社会混乱的根源、根本。但是并不是要我们拒绝聪明智慧,不能聪明智慧,要“无知无欲”。而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聪明智慧和名声的本质,正确对待它。聪明智慧与名声是用来更好地生存的,而不是用来谋求多余的东东、身外之物的。而后世的学术奸细以及那些理解能力有问题的学者,则在这个上面大做文章,根据这些来指责老庄哲学是“虚无主义”、“消极无为”、要人们无知无欲、“愚民政策”等等。第二个关键内容是心斋,心斋是针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庄子在人间世中说: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智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知道道德是怎么败坏的吗你知道聪明智慧是怎么来的吗道德的败坏是因为人们都在追求名声,表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就会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结果没有道德的人都变成了有道德的人。这就是道德败坏的原因聪明智慧是来源于争斗。为了争斗,为了斗倒对方,为了取得胜利,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这就是聪明智慧的来源聪明智慧是用来相互争斗的工具。所以说名声与智慧这两个东东都是凶1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祸端。所以我们学道之人,不要去追求名声和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要淡泊名利,要大智若愚。解读庄子哲学,我们不要拘泥于文字的字面意思,要引申,要结合整体来理解。再则庄子一书留传下来不知经过多少人在字面上作改动了,肯定不是原文。还有当时的字与后世的字是不同的,字的不同字的表达意思也就生了相应的改变。如果我们一味地按照字面意思直译,肯定言不达义。古代人说的一句话,我们可能要几句话甚至是几十句话来表达,才能表达清楚。古代人说的话,就跟诗一样,有着很深地意境,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表述清楚的,各有心得。但是作者原文所表达的整体构架是不会变的。解读庄子上面说的话,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庄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背景、前提的。不不是庄子直接说的。在人间世文中,是孔子说的,庄子假借孔子之口说的。故事的经过是这样地:颜回要去卫国做官,辅佐卫国当时的国君。卫国国君是个暴君,孔子就劝说颜回,一定要注意。在这个暴君手下当官做臣子,一个不小心就会死的。而颜回一定要去,还说出孔子教导他的那一套“救世”理论什么地。孔子见颜回一定要去,就说了以上的话,提醒颜回,要他不要追逐名利,不要追逐贤名等等。然后就此引申认为:就算颜回得到了卫国的重用,把卫国治理好了,功成名就,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不仅仅是暂时的,而且你颜回一样要死。为什么呢因为“贤名”的关系你的“贤名”、德行盖过了暴君,盖过了卫国君王,所以卫国君王就要杀你。试问:你是君王还是我是君王你一个臣子的德行盖过我君王了,你是不是谋逆啊不相信卫国君王会杀你是不是那好我举几个例子,他们的情况跟你一样。“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不要教条说你尽力了,只要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就算是死,也值了。试问你死了之后,还不一样恢复原来的面貌你是做出了成绩,但你死了。你说值,那你就是为了名。可最后的结果是:你死了,你没有完成这一次做人的生命过程。还有你没有最终解决人类的问题。你只是解决了卫国暂时的问题,一时的问题,却并没有根治。既然不能根治社会问题,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你又何必去送死呢这恐怕才是庄子所要表达的既然这种方法不是根治社会问题的最好方法,不能最终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我们就不要去做。没有用,你去做干什么折腾还不如好好生活,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的方法,好好生活,完成自己这一次做人的生命过程。颜回就这个问题心里不服,又说出了以下处世之方,说他将如何如何,是不是可以保全自己呢结果一样得到了否定。人间世中的这一段也很重要。颜回所说的方法,都是春秋战国之前的“处世良方”,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可当我们面对暴君的时候,你的一切“良方”都没有用。因为暴君不吃你这一套。人家手头上有权力,人家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这一段的喻意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你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既然是徒劳,还不如不折腾。我们换一种方法去生活,为何一定要去辅佐那个暴君呢是不是这样又回到前面了,回到人间世文章开头。在文章的开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古时候修道的人,他们总是先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后才去保全他人的生命。如今你自己自身难保,哪里还有时间去阻止暴君的所作所为呢你还是先学会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吧你自己都没有学会保全自己,你还谈什么“拯救天下苍生”呢你自己都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你凭什么教导别人如何生活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