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庄子的故事> 第56章 庄子的道德与人德 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庄子的道德与人德 三(1 / 1)

在庄子内篇第五篇德充符的第一个故事里,还有一个主线内容,那就是王骀的德处世之方法。王骀的处世之方法就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他的教学方法与孔子大不相同,而恰恰相反。孔子的教学方法是言传身教,自己带头做表率,让学生和别人跟在后面做,你能达到我这个标准你就可以毕业了。一个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一个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道家与儒家的处世哲学截然相反,结果“中分鲁”,两人的学生一样多。而且各有所获。因此孔子的学生常季就不解了,就问孔子,从而有了德充符的第一个故事。在德充符的最后,孔子解答了常季问题,也解答了为什么可以做到“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呢总结起来就是:悟道悟透了人生大道:知道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明白了生死,不害怕死亡,知道怎么活,等人生大道理。当我们的人生没有疑惑的时候,处世就简单了许多。无须废话,也无须去做多余的事。难道这不正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吗庄子内篇德充符篇中的第二个故事,讲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名叫申徒嘉。这个人也是受了刖刑的人,被砍了脚。他与郑国的子产都拜伯昏无人为师,学习道法。郑国的子产是执政大臣,是个大官,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人物。但他用世人的目光看申徒嘉,瞧不起人。然后他被申徒嘉给说了一顿。德充符中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与整个文章有什么关联呢很明显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德的人与身份无关。不是你长得健全你就有德,也不是因为你是个大官你就有德。不是而是要看你有没有理解道家的道,接受道家哲学。子产取笑申徒嘉因过错而受了刖刑,而申徒嘉则说他不想辩解,身处乱世,你一个不小心就中招了。你没有受到刑罚并不是说明你没有过错,而是你跑到后羿瞄准的靶心却没有被后羿的箭射中,是因为你运气好。所以说在这个乱世中,不要以“人德”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德。这只不过是“人德”而已不是道德。在这个乱世中,“人德”标准是靠不住的。没有受到刑罚的人并不是说明你就有“德”,而是你走运罢了你没有被后羿的箭射中罢了。第二个故事,其实是讲“人德”标准的不可靠信,而要我们学习道德。申徒嘉说:他经常被人欺负,很气愤。可他一回到老师伯昏无人这里,就不再生气了,就恢复了平静。“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老师伯昏无人用什么来清洗了申徒嘉呢毫无疑问,申徒嘉被老师用道给洗脑了。庄子内篇第五篇德充符中的第三个故事,是讲一个叫叔山无趾的人拜见孔子。叔山无趾也是一个受了刖刑的人,他只能用脚后跟走路。看来刖刑的等级标准不同,有人砍脚有人砍腿有人削足。孔子见叔山无趾是个受过刑的人,就发出感叹: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意思是说:你这人做事不谨慎,因此而犯了过错被砍了脚趾,才造成如今这样地后果,成为一个残疾人。你虽然今天来到我这里了,你是来向我请教的吧可是往事已经无法追悔了你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其实孔子说的也是老实话,可叔山无趾不爱听,辩解完之后就走了。叔山无趾说:“我过去因为不懂世事而触犯了刑法,没有保护好我的身体,才失掉了脚趾,我已经追悔莫及了。如今我来到你这里,是因为我的内心里还保有着比双脚更为可贵的东东,我有一颗向善、向美、追求真理的心。所以我想竭力地保全它。苍天没有什么不覆盖的,一切都在苍天之下。大地没有什么不托载的,万物都在大地之上。我把先生当着天地,哪里知道先生竟是这样的人,竟然把我排斥在外,这太令我失望了。”孔子怎么把叔山无趾排斥在外了呢叔山无趾认为,孔子先前说的话,是说他不完美了,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无论是人的外在形体,还是一个人的道德品德,你都有问题了。你受了刑了你成为残疾人,你的身体是不是不完整了你受了刑了也说明你这人人品有问题。所以叔山无趾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觉得孔子的认知境界还没有他高。所以他就离开了孔子,然后去找老子学道。孔子的境界怎么就不高了呢叔山无趾认为:孔子是站在社会学人的高度上来看待人和人生的,没有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人生。他虽然是一个受了刑罚的人,有过错,可那不都是过去的事在成长的岁月里,谁没有犯过错我这不是我在努力改正,努力学道,明白人生啊再则作为人,作为天地间的一个物种,我还活啊我既然存在于天地之间,就没有谁可以将我排斥在外的。天地都能容我,你孔丘怎么可以不容忍我呢第三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主要讲孔子是站在“人德”的角度上看待事物和人生的,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度上看人生世事的。从第三个故事开始,德充符由道德说到人德,往人德方面讲了。叔山无趾就把自己的遭遇和看法对老子讲了,老子对他说,你怎么不就借这个机会,给孔子讲讲道呢你对他讲一下道家的“生死观”啊让他明白人生啊叔山无趾回答说:“天刑之,安可解”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刑罚,是谓天刑,别人哪里可以帮他解脱呢老子叹道:“唉固执己见的人都是这样,明明自己错了,就是不承认,还找各种理由来辩解。要想让他们明白过来,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天刑这就是天刑天刑之,安可解”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