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游戏小说>逆天明末三十年> 四百三十四章 援军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百三十四章 援军之争(2 / 2)

第二,蓟镇兵马主力在去年的战斗中几乎全部损失,后面补充的新兵没打过仗,把他们贸然派到辽东是福是祸如果皇太极真的志在辽东,那么这群人过去究竟能不能帮上忙有时候不帮忙跟帮倒忙是有本质区别的。

紧接着,梁廷栋提出了一个建设性方案。既然辽东如此重要,不如调强军前去增援。山东登莱二州有辽东兵三万,皆为毛文龙旧部,毛文龙被杀后,一部分兵马和辽东的兵马混编驻扎在登莱二州以防辽东不测。可令巡抚孙元化抽出全部骑兵约万人,星夜奔赴宁远进行支援。其二,北直隶新军卢象升的天雄军成军也有近一年了,可以一并派过去。第三,急调南直隶新军北上,填补北直隶空缺,以防万一。如果战事有变,增派南直隶青弋军去前线也可。

“梁爱卿,前几个月,卢象升上了折子给朕,说天雄军正在训练新式战法,朕以为天雄军虽然成立一年,但卢象升前往南直隶接受刘毅的新式战法才不过数月时间,现在派他们去是不是为时尚早”崇祯问道。

“启禀圣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微臣身为兵部尚书,亦知兵事,天雄军战力总比蓟镇军要强出许多,国家危难之时更应挺身而出。况且南直隶新军北调,实在不行还有青弋军殿后,圣上无需担忧。”梁廷栋躬身道。卢象升这个混蛋,仗着孙承宗撑腰,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也好,就让你去辽东历练历练吧。

万万没想到的是,梁廷栋和王永光的建议竟然得到了周延儒和温体仁的一致支持,也难怪,作为一个利益小团体,至少在对付孙承宗的问题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韩爌和钱龙锡倒台之后,也就是一个手握兵权的孙阁老不是自己这一派的了,这样的人不能让他继续掌权。有了这样的想法,周延儒和温体仁立刻出言附梁廷栋议,身后的一班干将全部出言支持。朝堂上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渔夫按,关于历史上的大凌河之战,渔夫始终有一个疑问,就是关于援军的问题,历史上援兵一共支援了三次,在书中渔夫都是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和改编,可是在历史上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首先,第一轮援兵是松山堡出发的两千人马,渔夫不禁感到有些滑稽,两千人马前去救援祖大寿的三万人怎么看都觉得很搞笑。能把祖大寿的主力围住的金兵是两千人马就能击败的松山堡守将不是疯了就是昏了头。白白的送了人头。这就算了,姑且认为他松山堡是小地方,那边人没什么大局观。可后面总兵吴襄和副将宋伟带了六千锦州兵就敢去救又是让人晕倒。难道他们出发前不派斥候侦查,就算是不派,想也能想到吧,祖大寿,何可纲两人合兵一万五千人,其中有七千骑兵,还是守城。按照最基本的兵法,谁都知道攻守比至少一比三。就算八旗兵战斗力强悍,一比二的比例总是要有的。所以前来的八旗兵不下三万人。吴襄作为总兵带着六千人就过去了。是谁给他的勇气梁静茹吗渔夫不禁对关宁军的智商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在书中是因为祖大成救兄长心切。但历史上祖大成当时不在锦州。吴襄是怎么做出的判断,难道他跟祖大寿袍泽情深

这还没完,在吴襄的六千人马遭遇阿济格率领的两白旗大军之后自然被打的一败涂地。他两人领兵逃回去之后竟然又组织了六千人马再次来援,这真的是脑子有问题了。别的不说,两白旗可是一万五千马队啊。你要是两次并一次一万两千人来援就算了,竟然分两次,每次六千人,渔夫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如果有知道的或者是能给出合理解释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言给渔夫答疑解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