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宋仕妖娆> 分节阅读 1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66(1 / 1)

滟媚眼如丝,八爪鱼一般缠了上来,“是么奴家怎么就不信呢”春末,依然好春光。一树梨花压海棠。t第三百一十一章 众生相t隆兴二年的殿试姗姗来迟。官家召参知政事钱端礼、礼部尚书魏杞、侍郎江君烈侍、国子监祭酒洪遵、司业赵云宸和苟悦等以下官员五十名,赴崇政殿后水阁,分别任命为编排官、封弥官、出义官、初考官、覆考官、点检官、对读首、详定官,并设置编排所、考校所、覆考所、详定所等临时机构,为次日的殿试服务。同一日,鸿胪寺官员在崇政殿内东侧,以及殿外丹陛正中各安置黄案一张。光禄寺官员在崇政殿两庑布设帷幔、安放试桌,礼部和皇城司官员,监督员役在每张试桌上粘贴贡士姓名。还是同一天,礼部官员在东华门外张榜,贴出考生姓名、座位次序。考生次日便按照各自的序号,单号由东华门左侧门入宫,双号由右侧门入宫,进入考场后,也必须依名就坐,乱坐者以作弊论处。随着南宋的安定,殿试条件基本恢复到了北宋规模,笔墨纸砚、桌椅板凳,乃至吃食点心,统统由宫里提供,好让天子门生们,从这一刻起,就开始感受到皇家的恩典而殿试的真正目的,正是要割断考生们和考官之间的联系,将师生之谊、拔掖之恩,转到皇帝头上。所以除了考牌,考生什么都不需要带,穿着朝廷提供的贡士服装,五更天在东华门外列队。此次殿试,李凤梧不再孤单。一同前来殿试的熟人有周纶、史弥大、杨迈。是以此时站在一起。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纵然是大宋最顶尖的士子,此刻也免不了脱俗。木待问和苏子簌在一起,身旁围着不少士子,也有一两位镇江高才,俨然是一个小团体。而吕祖谦则比较高冷。一个人站在那里,视周围议论声,知道丘崈来到他身旁,才勉强扯起一抹笑意算是打了个招呼。吕祖谦毕竟是开创了一个流派“婺学”的人。这种人天生就是做学问的料。人际交往反而不是他所擅长的。李凤梧也在人群中看见了柳子远兄弟。不得不叹一口气,这两兄弟也是命好。柳子承和柳子远都不是第一次参加科举,偏生今次进士科高中。活该河西柳家苟延残喘几年啊。一门三进士,能不长脸么至于本科会元黄洽,倒是好认的很,毕竟四十二三岁的人了。李凤梧悄悄拉了拉周纶,“前几天你被捉了,好事成了没”周纶有些郝然,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李凤梧顿时一脸捉狭,“你就这点节操,好歹也要防抗一二啊。”周纶嘿嘿笑了笑,在这个问题上实在不好多说。杨迈笑道:“对啊,你好歹也要反抗一下啊,某人前几日可是失落的紧,一直不曾有人来捉他,最后还故意去外面溜达了一圈,也不曾被捉,看见你如此,估计是羡慕嫉妒的很罢。”李凤梧语,拍了杨迈一下,“能不这么八卦”旋即却又八卦的问周纶:“是哪家的姑娘”史弥大在一旁笑眯眯的替周纶说道:“我知晓,右谏议大夫何祥秋小舅子的二女儿,听说才及笄,又听说甚有才华,前些日子写了手钗头凤,连我也有些自愧不如。”在临安呆了多年,史弥大俨然是个临安通。李凤梧点点头,“不啊,门当户对啊,肯定很美是不是”右谏议大夫,从四品,娘家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且那小娘子若是不美,周纶这货肯定跑了,哪会乖乖就范。周纶很是尴尬,“有才就好,有才就好。”李凤梧和史弥大、杨迈三人哈哈大笑,“必然是很可人的娇人儿,你看周兄美的,眉毛都快拧成一个喜字了,倒是要祝贺周兄喜得佳人啊。”周纶奈耸肩,这群二货今日殿试,梧桐公社的听雪院中,朱唤儿依然请出香坛,向着纨绔老家遥遥拜祭,希望祖先有眼,保佑纨绔在殿试中最好取个好名次。能一甲二甲那就是最好了。青云街张府之中,精神越发衰颓的张浚站在房门口,望着大内方向,长叹了口气。凤梧若是高中,自己最后的心愿便了。只望他今后能和杓儿和好。共同打造盛世。建康李府之中,殿试这种大事,李老三当然不会疏忽,虽然不能亲自去临安给大郎加油打气,但一家老小,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小囡囡李长生,也被抱了出来。全家齐聚在一起,对着少得可怜的李家先祖牌位烧香叩首。耶律弥勒豁然也有一个位置,站在张约素身后。俨然已是李家人。希望大郎高中。但求一甲及第半水河畔的文宅,文浅墨站在人高的琵琶树下,仰首望着朝霞,那粒美人痣在霞光映照下很是俏皮。笑吟吟想道,李家官人会高中呢。文浅墨轻轻将手中的一个瓷钵密封好,放进琵琶树下让奴仆挖好的坑里。填好坑后又在上面跳了跳。如今略有风光的小胸脯,便随着荡漾,很是美好的一幕。文浅墨满意的笑了。宫门还未开,此时便有礼部官员在逐一核对身份,以防有人替考,亦免不了有辱斯文的搜身,但搜查较会试松了许多。毕竟到了这一步,都是板上钉钉的朝廷命官了,总要给几分体面的。等到悠扬的钟声响起,东华门开,李凤梧等众多贡士考生们便在官员的引导下,分成两列缓缓步入皇宫。考试之前,先是隆重的开考的仪式,文武百官身着公服,如常朝侍立崇政殿内外,官家身穿章服升殿,鞭炮齐鸣,教坊奏乐。场面很是宏大。而后执事官举黄卷密封考题入殿,由内侍官将策题置于殿中黄案上,贡士们朝官家行参拜大礼。然后官家温言勉励贡士几句,便命考官接卷。本届殿试的出义官,参知政事钱端礼将殿内黄案上的试题捧出,在殿檐下授给礼部尚书魏杞,后者躬身接过,走到殿外丹陛上,将试题放置在此处的黄案中。这时百官再次向官家行礼,依次退出。而负责考试的读卷官和执事官,则按赞礼官的指示,在丹陛下排班站立。贡士们也在赞礼官的指挥下排班,同样向黄案行礼。礼毕,礼部官员向贡士们发题,贡士们接题后,鸿胪寺官员引领他们,走到各自的试桌旁隆兴二年的殿试,正式开始。t第三百一十二章 殿试t殿试的考场在崇政殿的两旁,考场中整齐摆着一排排二尺多高的小桌,桌后是方凳。在北宋前期,考桌唐制的几席,考生要屈膝就席,俯首据案。极不舒服。到北宋后期,宋人已习惯了坐椅子,再学古人实在苦不堪言,所以南宋延续北宋后期制度,弃用几席采用桌椅。小桌上贴着考生的姓名,摆着御赐的笔墨纸砚。都是上好的贡品。考生考完后,可以带走,算是官家的赏赐,也算是自己人生最重要一个阶段的记忆。除此之外,还有一把用以改字的小刀。因为试卷是特制的宣纸白榴,比一般宣纸厚一倍多,很难书写,如果写了字,不准涂改,只能用小刀把字轻轻地告去再写,否则就视为脏卷”。以前是不予录取,现在则直接落到三甲以后,一样很惨。终于坐在宏伟大殿的考桌前,年轻的贡士们不禁感慨万千,他们回想起自幼头悬梁、锥刺股、五更起、三更眠,经过那么多考验、那么多失败,才坐到这个大殿中。心中充满了希望、兴奋,与患得患失,许多人竟久久不能平复。李凤梧却不一样,他早间被老爹棒喝一顿,哪还敢想三想四一坐在桌前,就撕去封皮,展开了卷成一筒的卷子,便嗅到浓重的油墨香味。殿试题目是昨日由出义官草拟,官家钦定的。考题定下后,由宫中保密措施最好的御药院连夜刊刻印刷,外面有皇城司侍卫看守,严防有人探查考题。开考日凌晨方印刷完毕,赶在考前发给每位贡生。李凤梧看那考题共有三道,一诗一赋一策论,考试时间是整个白天,在太阳落山之前交卷口不能完卷者也必须交卷,其成绩列为最后。时间还是很紧迫的,容不得胡思乱想,他深吸口气,在试卷上写好自己的姓名后,便心旁骜,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三道题上。只见诗题是鸾刀诗”赋题是民监赋”策论题是重巽申命论”按道理讲,这三道题按照重要性,分别是赋第一、诗第二、论第三。但近年来,论的地位开始上升,所以哪个都大意不得。把三道题都审过之后,李凤梧便先拿鸾刀诗下手,殿试出题很讲究,都是从儒家经典中搬下来的,绝不会引起误解。譬如这一首,便是出自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能坐在这儿的贡士,都有较高的学养,破题作诗肯定没问题,就看谁做的好了。李凤梧半路出家,名师陆游指导自己极少。好在这一两年向周必大讨教获益良多,在临安又讨教过陈俊卿和蒋芾,倒也算小有才华。最重要是过目不忘。引据经典顺手拈来不要太容易。他唯一欠缺的,就是经过岁月沉淀出来的才华和天赋才情。当然,还有蛋疼的书法造诣。用了半个时辰精心训词用韵、寻章摘句,将这首鸾刀诗作完。李凤梧又开始对民监赋下手,这是重中之重,哪怕策论的地位再提高,怕是在十分保守的官家这里,也高不过律赋。用了整整一上午,李凤梧才把这篇赋的草稿打出来,正欲细细推敲,有内宦摇一下铃,轻声道:“请诸位贡士用午膳。”然后便有役者将饭食分发下来。因为是在考桌上吃饭,肯定不能七碟子八碗,御膳房用类似于后世便当的梅红色尺许见方的盒子,为贡士们提供吃食。李凤梧搁下笔,收好试卷。打开盖子一看,只见里面隔出了八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有一样吃食,诸如荔枝白腰子、鲜鱼炒鲨、鹅胧掌汤齑、鸳鸯炸肚之类,四荤两素一个汤,还有一盒面食,都是御厨精心烹制的,自然可口比。但量都不大,不会撑到你。这不是官家吝啬或者御膳房克扣,而是为考生考虑要是吃得太饱,下午还考不考试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少食欲,因为这些菜肴,京城的大酒楼都能做,而且做得更好,在临安的考子门早就吃腻了。李凤梧也不例外,简单的填饱肚子,便把饭盒推到桌角,自有内侍来收走。他则专心致志继续雕琢那篇民监赋。殿试的时间很紧张,不能随意浪费,李凤梧只用了小半个时辰,就定稿,然后誊抄下来。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两个半时辰,李凤梧还剩一篇重巽申命论。所谓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出自易经巽卦“象传”其实只表达了一个意思上下顺也”上下顺也,正体现当今官家的心思。李凤梧不禁暗叹一声,官家赵昚,才刚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强,风光限的好时候。但他已经当了三十年皇帝,如今才刚登基。现在的大宋官家赵昚,刚登基不多久就被汤思退和张浚以立储之事下了一跳,这上下顺也怕是他今日的深刻感想。那这篇策论该怎么写,就呼之欲出了,甚至连那鸾刀诗,、民监赋的调子,也应该与此一致,否则很难取得好名次。好在李凤梧在审题时,就发现了这点,所以诗赋都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