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宋仕妖娆> 分节阅读 2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5(1 / 1)

秘密大宋和西辽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毕竟边境隔着西夏和吐蕃。如果是对金国形成夹击,也说不过去,如今的西辽帝国接壤蒙古诸部、吐蕃诸部和西夏,与大宋、金国都不接壤。或者说,西辽准备对西夏用兵按说也不至于。赵昚拧了拧眉,话到临头,又改了心意,摇摇头,“没什么大事,普通的国事出使。”这貌似没有骗李凤梧,这个使团还真没什么大事,如果硬要说有,便是那位郡主一者是仰慕我大宋文化,想见识下我大宋风骨,一者想见见从没见过面的双生姐姐。当然,还有一件事,现在不能告诉李凤梧。李凤梧哦了声。赵昚又点头道:“今后你若有事,可需请旨,直接到垂拱殿外求见便是。”李凤梧又谢恩。心头狂喜,这尼玛发了啊。需请旨,直接垂拱殿求见,这是三品以上官员才有的特权,自己这个从五品的秘书少监能享有这种待遇,简直是天恩浩荡。如此,天子近臣的节奏啊甚爽t第七十六章 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t李凤梧担任西辽使团接待使一职,很快被有心人得知。不过这是个不咸不淡的职位。一者西辽使团访宋算不得大事,二者西辽使团来本就没大事,由得李凤梧去折腾,办好了没什么大功,办不好反而有大过。西辽使团在一个月后才到临安,李凤梧事情还很多。比如青云书社,必取徐眉娇的那枚棋子如今怎么样了,又比如夏暖滟的婴宁篇已经写好,接下来该写什么嗯,这个的话貌似不是很急。出了大内,李凤梧先回了梧桐公社,让李巨鹿去请徐眉娇来一趟,自己则去了隔壁不远的青云书社。隆兴二年的进士大科。出了个状元木待问,榜眼黄洽,还出了个探花郎。这是废话。哪年的大科不出三鼎甲。但今年的三鼎甲有些不同:探花郎的风头盖过了状元郎和榜眼。若是在如今临安深闺大院里问那些黄花闺女,今科进士们谁最风采,十有八九要说是探花郎李凤梧。随着李凤梧高中探花郎,当初写的几首小词也传遍了临安。一首是写给文浅墨的木兰词。至于如何从传出来的,大抵是一些临安往来的富贾商人,在临安听到些许传闻,添油加醋一说,便传遍临安。而建康么或是文宅奴仆传出。如今的临安,少男少女们中俏然挂起了一阵风,出入必带折扇,风花雪月中大抵会说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更有甚者,青楼行首中有善词曲中,为木兰词谱了曲,传唱于各大坊间。以临安为中心辐射,其传唱度之广,俨然直追柳三变的雨霖铃和苏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再便是那首再别白桥。这首看似打油诗的古风诗,给临安士子带来了一股别样震撼。原来,古风诗还可以这样写。这是一首完全有资格入选诗经的传世佳作啊再有便是李凤梧在太湖学会上即兴而作的那首名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李凤梧以谭翤同、于谦的诗糅合而成。但真正脍炙人口的,还是那首在苏园学会剽窃老师的诗: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金边境大战,备受金国欺凌的大宋百姓人不望战,尤其是壮志男儿,更是热血沸腾,而那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真实的写出了大众心声。一时间李凤梧凤雏之大才昭显临安。高中探花郎,已是大宋国民官人,又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别说千家万户的小娘子了,就是读书报国的士子们,也钦佩甚盛。赵汝愚就是一位。这位年少好学的士子,通过太学同窗好友张观处得知,探花郎李凤梧办了个青云书社,毫不犹豫的请求加入。张观深知自己这位同窗之大才,绝对不输李凤梧,甚至不输本科状元木待问,欣然纳之。书社之中,正需要这等人才。除去赵汝愚,尚有几位太学生也加入了青云书社,不过其才华不仅远远逊色于赵汝愚,甚至不如张观。但张观谨记得李凤梧的叮嘱。青云书社并不需要多少大才之人,但求志同道合。为此,只要是正直忠义之士,来者不拒。当然,也有三四位并非太学的士子慕名前来,经过一番交往考察后,张观也将之纳入青云书社。是以李凤梧在襄阳这些日子,青云书社新进了七位成员。这其中,几乎都是慕大宋雏凤之名而来。就连大才赵汝愚,也对李凤梧神往久之,因此听到李凤梧回到了临安,人人皆翘首以待。青云书社就在梧桐公社不远处。在赴任襄阳之前,李凤梧将自己临安的藏书尽数拿了出来,又出资让张观购买了大量藏书,且张观、赵汝愚、史弥大等人也拿出了部分藏书。是以青云书社如今已有书籍一千一百余。其间不乏大量的孤本和珍本。好在书社的房间够多,放这些书绰绰有余,仅用了两个房间作藏书之用。书社正厅,是张观亲自题名的扶摇厅。取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当然,张观手书的“扶摇”两字,比起青云书社的门匾那真是好了不只九万里。今日书社正厅里,来了不少人。有书社顶梁柱张观,有书社大才赵汝愚,也有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位未进太学的士子。三人皆是慕名而来。张观正捧着一本东汉志细读。赵汝愚则手执画扇,在厅中来回走动,心中有些惴惴。不仅是他,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人亦有些坐卧难安。若是没有意外,今日探花郎李凤梧应该会到书社来,想到即将见到大宋的风云人物,没有点功名在身是人怎会不紧张。尤其是李凤梧如今已是秘书少监,更是让人敬佩的以言表。高中探花才四个多月,就成了从五品的高官,远远超过如今尚在外任的状元木待问和榜眼黄洽俨然有青云直上剑入中枢之势。恰好应了青云书社的社名。看见赵汝愚坐立难安的来回走动,张观好笑,放下手中书籍,笑道:“子直兄不必如此,待你见得咱们的探花郎,会发现他其实和你一样嗯,也许还不如你。”此处的不如你当然不是指才华和长相。轮才华,张观不得不服气,读书两年而中探花郎,此等才华谁有论长相嘛貌似更不是赵汝愚可比的。此处的不如是指家世。李凤梧只是区区建康富贾之子,虽然有个叔公张浚,但毕竟比不得赵汝愚,赵汝愚可是宗室子弟,是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若是赵构能生出儿子,赵汝愚这一脉也不会受到打压。不过就算是赵构生出儿子登基,但毕竟大宋国祚百年,太祖太宗的子孙遍布,赵汝愚这个宗室子弟身份并不能为他带来多少实质好处。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参加科举。赵汝愚闻言哈哈一笑,“焉能不紧张,某读书十数年,前羡苏仙,后服凤梧,大丈夫当如此,读书明志修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果然是大才之人,随意出口,便是妙言。门外传来一道清脆而爽朗的笑声:“好一句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能说出此等豪言妙言,我大宋仅子直兄耳”t第七十七章 赵汝愚与韩侂胄t李凤梧也没想到,青云书社中竟然有此等大才。赵汝愚是谁啊未来的相公啊,就是这货硬将宋宁宗赵扩扶上皇位,导致南宋三十年的平庸,甚至可以说是衰败期。虽说此举利弊皆有,不过现在么李凤梧当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赵惇都不一定能当下皇帝了,又何况赵惇的儿子。而赵汝愚在青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句话,便是这句: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从此看出,这位才二十五岁还没高中榜眼的未来相公,骨子里有着文人的固执思维,这也导致他今后和韩侂胄不对付。李凤梧刚到扶摇厅前。文人雅致,扶摇厅前设有万里山河屏风一座,需要转过屏风才能进入扶摇厅。虽然李凤梧只闻其声,但依然判断出说话的正是赵汝愚。“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这句话,在南宋的历史上不要太出名,几乎等同于赵汝愚。而在自己到时,扶摇厅前已有一少年。十二三岁的样子,锦衣华配,面如冠玉,飞剑眉和鳄骨鼻梁显得其锐气重重。此时闻言,跟在李凤梧身后进屋,不屑的冷笑,“书生意气耳,大话谁不会说。”言辞之中尽是不服气的傲然。李凤梧正好跨进扶摇厅,闻言心中一惊,卧槽,别被赵汝愚误会这少年是自己一伙的了,这样不啻于将赵汝愚望青云书社外面赶。回头瞪了一眼,“哪家来的稚子少年,恁的轻狂若斯”扶摇厅众人除了张观,都没近距离见过李凤梧,不过作为今科探花郎,还是远观过的。看见李凤梧进来,正欣悦间,却听得如此狂妄之言。还真以为是李凤梧的小伙伴。听得李凤梧此问,皆松了口气,原来也是不认识的。赵汝愚不屑的冷哼一声,“某是书生意气,那你又有何等高于书生意气之论,愿闻其详。”少年哈哈一笑,“齐家治国,当在朝堂,汗青一幅纸,区区学论耳,难道不是书生意气,有本事去高中状元,权执中枢”赵汝愚甩袖,“区区少年,狂妄知。”状元岂是那么好中的。虽然自己确实自负,势必要问鼎下一科的一甲,但还真没多少信心能中状元。少年依然狂妄大笑,“某自有狂妄的资本”看见赵汝愚和少年针锋相对,李凤梧反而退到了一边,心中隐约有个感觉,这少年绝非一般读书人,一身的华贵之气。而看其说话气势,自有一股官宦人家的自重。嗯,或者说是霸气强势。只不过区区十二三岁的少年,怎的早熟的如此可怕。扶摇厅里,包括李凤梧在内,都觉得这少年狂妄得可以,你有狂妄的资本,难道赵汝愚就没有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宗室子弟,又有大才。很难想象得出来,还有多少人能比赵汝愚更有资本狂妄。盯着这位不速之客,赵汝愚脸上先还有怒气,但渐渐的趋于平和,云淡风轻的笑道:“且回家去狂妄吧,此种书社,容不下你这尊大神。”莫的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置什么气。自己可比他大了整整一个年轮。这个时候李凤梧必须要出面了,作为青云书社的创办人,用句比较高大上的话来说,自己就是社长,此刻应该不遗余力的支持赵汝愚。笑道:“小盆友,虽然看得出你家权富贵,不过遗憾的紧,青云书社只纳志同道合之人,你既与我等志向不合,还请归家罢。”张观笑而不语,眼里有着一丝看好戏的意味。貌似张观认出了这少年。少年斜乜一眼李凤梧,不屑的冷哼,“区区探花郎还不放在某眼里,不就个大宋雏凤么,某看着也就是只豢养之鸟,某来这个寒酸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