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一品公卿> 分节阅读 1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75(1 / 1)

日期,这一次地方和中枢之间显然已经知道皇帝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又是前敌的重要情报。片有也不敢耽搁,八百里加紧飞马传递,终于及时的送到朱林手中“命”朱猪一开口身边的宫人立刻开始记录,然后就可以转交给专人草拟圣旨,做出重大国策:“陕西都司星夜发兵,肃州卫、甘五卫现在属于甘肃,当时是受陕西辖治并赤斤各卫火速出关,若不能在十日内过亦集河,以军法论处。哈密三卫,忠、顺二部火速调集骑兵”不日之内,联亲督其后阵”一道道早就酝酿了不知道有多少时日的圣旨发了下去,早已陈兵边境枕戈待旦的军队一面防范着帖才儿主力大军的进一步动作,一面焦急的注视着草原上的一举一动。按说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需要兵部其他各部的同意和各种行文才会具体生效,但是朱猪早就把兵部一脚踢开了,尤其是这种十万火急的军情,更懒得理会什么兵部,先出兵再说,至于遗下的种种程序缺口,有时间以后再慢慢修补吧。十三部落联盟的实力朱林清楚的很。真正的战兵只有一万上下,虽然各部落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全民皆兵。但是拿着武器的老百姓和真正的军队之间的区别,朱袜不用想也能知道。多少吓,部落联盟也不管用,帖木儿分配在那一带的军队并不是其主力,而是一个方面军。就是这么一支偏师,已经打的各部落节节败退一溃千里,等到帖木儿的几十万主力压上来的时候,草原各部落就是铁打的也招架不住。朱林现在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草原上星散的部落落入帖木儿之手,帖木儿一旦实现了对草原各部落的事实统治,对于大明而言,就是永无休止的战争。两个强者之间的对抗远不是北伐那么轻松,无论是谁,要想实现平推横扫都是白日做梦。帖木儿对各部落下手只是大明和帖木儿帝国之间战争的前奏。最强音还是要留给两个实力强横无比。横亘在东西两个方向的老大帝国。帖木儿不惜劳师动众万里远征。肯定是准备充足倾巢而出,两个大帝国之间的碰撞绝对和部落之间的战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朱林必须尽快的实现在草原上的存在,哪怕是拼着消耗实力和时间,动用战争的方式也要先荡平草原,建立大明的缓冲地带。万幸的是自己有一咋,很争气的儿子,于大局发动之前在草原上布了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现在这一枚棋子的作用充分显现出来,朱林等的就是这天。可以不必浪费精锐的兵力和蒙古人草原上展开徒劳的追逐,不必担心漫长的补给线受到骑兵的威胁。因为大明王朝将首次以拯救者的身份进入草原,西边那个已经破碎的汗国所遗留下来的臣民将成为朱猪的友。大明王师不是为征伐而来。而是接受对方的邀请,不惜千里驰援赶过来和蒙古并肩作战大明王师是受邀赶来帮忙的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即便是早有准备,也不可能一撮而就,为了避免十三部落联盟在大明王师到达之前就被帖木儿给灭掉,朱猪只能先选择使用最机动的骑兵队伍进入草原。能不能打可以先不理会,能进去多少军队也可以先放到一边儿,最主要的是尽快实现在草原上的存在,和十三部落形成事实上的联合。无论是出于政治角度还是军事角度,存在的意义都极其重大。“煦儿这一手高明啊”只要这个目标实现了,能不能打败帖木儿,什么时候才可以打败,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旁枝末节了。关键之处就在于大明王朝创立了一个崭新的模式,非战争的手段。十三部联盟和大明不接壤,双方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但是他们邀请大明王师,这就说明大明朝和蒙古人之间有依存的基础,在遥远的大漠之西,树立这样的一个典型,意义何其垂大想起大明国书,朱猪感觉自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距离最终的大明国也近了许多。意气风发的提起朱笔,在粗糙的疆域图中找到了遥远而又不显眼的瓦图部落,很小心很认真的在那一片土地上写下一个“明”字,这份认真的劲头就好像初学书写的蒙童所描绘出的第一笔”八仙过海 第165章 合流更新时间:20101118 19:24:44 本章字数:14618喜笑怒骂大大咧咧的老郭永谗的离开了大家小郭也成帆的首领,在最后的突围时刻,武家营的山民有四个殒命疆场,还有四介,不同程度的挂了点彩。当初跟着林三洪一起出来的人们已经损失伤亡过半这让林三洪等纠情绪十分低落。这些山民可没有老郭那么豁达那么坦然,大家都是要吃饭要过日子的百姓,家里有老有转眼之间已经在草原上流落两年多将近三年。离家万里身在他乡,现如今一个个都穿上了蒙古长袍,说着蒙古话。骑射之术并不比真正的蒙古逊色。表面上看来,已经找不到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可是每一个人心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家在和各部落的蒙古在一起的时候。虽然很安牧民们的尊重,就是那些部落首领也很客气的以“勇士”相称,可所有的这一切都无法抵御家的诱惑。尽管没有人提起,可林三洪看的出来。大家是真的想家了。“大武,二武,你们想家了没有”两个武家营的年轻人憨憨的笑着:“跟着东家挺好,想什么家出来的时候族中长者就吩咐了,一定要和东家在一被”“被给我扯这个林三洪哈哈笑着打断了两个年轻人的话头,很直白的说道:“我都想家了,你们能不想。想家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想了就想了呗,有什么不好说的我估摸着,咱们也快回去了。你们说说,回去之后咱们干点啥”“能丰啥”大武是个憨厚的后生。厚厚的嘴唇一咧,挠着后脑勺说道:“东家做官我们当差,东家打仗我们当兵,还能有啥想的”“不老实了吧”林三洪故作轻松的捶了大武一拳:“这里又没有人。除了我就是几辈子在一起的老乡亲。给我念叨念叨你想过什么样的日子”“那我就真说了哈,大武遥望东南,仿佛那熟悉的家乡就在眼前。满怀向往的说道:“我看东家是个有本事的,可做官也不那么容易。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要是哪天不痛快了,咔嚓一下就要砍脑壳,实在划不来。东家现在领着三品的衔儿,追了个二等伯的爵位,虽说那是封给死人的,可也不低了。该琢磨琢磨过安稳日子了。东家要是还能回去,给咱们置办几墒好地。弄头牛再搭辆车,就我这身板,好好的干三年,就能起五间大瓦房,说不准,说不准会有哪家的好看女子瞧上我,娶过来做老婆,生几个娃娃出来,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林三洪暗中留意众人的神色,发现大家都面带笑容微微点头,知道大家都和大武是一样的心思一人心思安了“大武说的不错,我估摸着咱们爷们临阵脱逃的罪名也应该抵的差不多了吧要是皇上还追着不放。我再走走别的门子。拼着受点罚吃点苦,只要保住了脑袋,也就知足了。”林三洪用小木棍挑着面前的篝火,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大伙儿跟着我也没有少受苦,好几个乡亲殒命于此,不能让大家再和我一起冒险了。只要我的脑袋能保住。回去之后咱们就洗手歇脚好好的过日子。凭咱们爷们的本事,大富大贵不敢说,吃油穿绸不在话下武奉孝年纪要大一些,想的也更多:“林大人真的能放下大好前程弃官不做以大人您的这点韬略这点胆魄,不出十年的功夫,官至一品位极人臣也不是很难吧”“哈哈,一品就很大了么我朝开国以来,超品的都有二十几个,哪一个是好死的我这小命还想多活几年呢。”“大人说的在理,我朝官职越高,就越没有好下场。”因为没有外人,说话也就没有了忌讳,大家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自开国以来,无论是爵位极高还是实权在握,基本就没有几个是好死的。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一口气封了四十二个侯爵,又赏赐了二十多面“免死金牌”那些个开国重臣本以为有了从龙之功可以公侯万代,可随着年岁的流逝,四十二个侯爵当中只有一个落了好下场留下了全尸。那还是因为太祖皇帝把那个侯爵父子二人活活打死之后,忽然起了“一念之仁”才留下囫囵尸首,这已经是最好的下场了。至于那些手里头攥着免死金牌的王公大臣,下场更加不堪。金牌还没有攥热乎呢。抄家、株连一应的罪名就下来了,死了多少人都算不过来了。在明初,官做的越大,掉脑袋的风险也就越大。在朱元璋父子二人的强势统治之下。不管怎么样结党都不管用,谁也无法和皇权抗争。至于后来的阉党、东林党成了气候,那已经是两百年之后的事情了。若是放在洪武或者永乐两朝,什么党也不管用,只要发现有影响皇权的可能,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林三洪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在这个时代做高官的危险程度,好在本意不是做官,既然种子已经撒播了下去。至于最后是长出一蓬乌七八糟的野草还是堪为栋梁之才的大树,那已经不是林三洪这个播种者所能够决定的了。这些日子以来,每隔几天就有一个部落加入联盟,部落联盟带着几十万人携带者大量的牛羊牲畜,各部落之间鸡犬相闻绵延数百里。如此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如同一股洪流。铺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扇面,朝着东南方向缓缓前进。各部的战兵和准战兵往来飞奔,维持着秩序,远处是部落联盟的骑兵,这些骑兵散开成一个更大弧形。保护着各自的族人,很多病老者在迁徙中死去,好在各部落的牧人已经习惯了严酷的生存环境,要不然光是这种大规模的迁徙就足以造成人口锐减。自大战之后,敌人似乎受到损失不并没有再派遣大队人马如影随形的穷追不舍。而是仅仅以少量的游骑保持一种骚扰的姿态,相当数量的军队则是和部落联盟 相对安仓的距离。不远不浙的威胁着一一又过了几日,部落联盟的前置侦查队伍带回来一个让蒙古人纠结不已的消息:已经和大明帝国的军队取得了接触。当部落里的游骑兵带着两百多个大明武官过来的时候,各个部落的牧民都起了不小的骚动。虽然确确实实有向大明王朝求援的举动,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让蒙古人对明朝的戒备之心并不亚于对瘸狼的提防。人们以不是很友善的目光打量着风尘仆仆的明朝联络使者。这两百多个明军当中显然有好几个高级武官,还带着通泽人员和一些外交时节。为首的武官姓张,左军都督府正三品的指挥使,同时领着一个三品的礼部侍郎衔。林三洪心中雪亮。这个礼部侍郎百分之一百是刚刚临时加上去的,就是为了方便和部落联盟打交道,因为大明朝没有统兵武将领部衙高衔的先例。一个左军指挥使担着礼部的差事,这本身就很滑稽。估计这些人都有差不多的身份。估计他们根本不知道礼部的衙门在哪儿,,不管是几品几级,也不论是不是手握重兵,至少从身份上来说这些大明武官要面对的是蒙古部落之王,身份上根本就不对等。也许这些武官根本就不把各个约定俗成的部落之王放在眼里,任何一个部落的总人口都不一定有他们手下的军队更多。但是到了这种场合,大明朝的武官必须行下礼,表现出对部落首领的尊敬,承认这些部落首领是一介。更高的等级。看着这么多部落首领济济一堂,张姓武官犹豫了一下,用很生硬的蒙古礼节微微弯腰:“草原上的”诸王,我是”眼前的场面确实让人感觉可笑。大明朝除了宗室之外”自开国至今的王爷加起来也没有这个大帐篷里的“王。更多,忽然一下子就冒出十好几个王爷,让几咋。高级的大明武官感觉很滑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别说是十几个王,就是十几个大汗也得先承认了再说:“诸位夫王”。武官的文采很糟糕,不大适合处理这种场面,偏偏还要用蒙古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讲话。事先他们肯定有一片文章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巾下来,要不然这些武人没有这种抑扬顿挫的腔调:“天覆地载,旭日吐华,人居南北,”一大串各自都听不明白的客套话,经过通译人员的翻泽之后更走了原本的味道,搞的蒙古都不知道这个武官说的什么,众人面面相觑,大眼盯小眼的互相看着,,瓦图王郭四妹最先开腔:“张将军,说正事吧,咬文嚼字大家都听不明白这回轮到张姓武官吃惊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身蒙古贵族的装备,坐在诸位部落首领中间,俨然就是某个部落的首脑,一开口却是字正腔圆地地道道的汉话,还带着很明显的湖广口音,,旁边的通泽网要开口,张将军一拨这个脑筋没有反应过来通泽说道:“别泽了,这话老子听的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