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七一五章 普奥和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一五章 普奥和谈(2 / 2)

为了表现出自己中立的态度,王韬最近半岛了巴黎居住。

虽然,人在巴黎,但是王韬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

此时普奥开战已经将近两个月。复兴六年,1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

两路大军都因为并不知道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又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颇为缓慢。

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个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

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白白地坐失了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

1月26日,进到山南的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1军团,在伊塞尔河西侧与奥军阿尔贝耳特将军率领的2个军相遇。阿尔贝耳特不敢固守伊塞尔河,未经严重战斗即撤出该地区,主动朝东南方向退却。

易北河军团抓住良机,乘胜追击。此时,普军第2军团还在翻山越岭,艰苦推进。

同一天,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已经到达易北河上游亚罗默希以西地带。

他在那里观望等待,企图在普鲁士的两路大军之间选择一路,准备集中力量予以打击。

次日,奥军主力一部与普军的第2军团相遇,结果被行军疲乏的普军打败。

贝奈德克得知警戒部队遭到打击的消息,命令部队向西撤退,打算在波希米亚境内集中其全部兵力,然后选择二者之一进行打击。

可是,撤退的后果只能是军心浮动,体力损耗。其西面此时正好也陷入困境。

阿尔贝耳特在伊塞尔河失利后,追击的普军步步逼进;东线的普军第2军团在打败奥军警戒部队后,也步步跟进,咄咄逼人。

这样,奥军顿时丧失了主动权,处在普军两路部队的夹击之中。

1月30日,贝奈德克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以逃避普军的钳形攻势。

2月1日夜间,奥军到达易北河的上游河畔,位于凯尼格列茨与萨多瓦之间的高地上。

贝奈德克眼见形势危急,决心在2月3日向南渡过易北河,经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方撤退,尔后再徐图抵御之策。

然而,他还没有来得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便打响了。

在当时的战况发展中,普军也显得相当混乱。各军团分别进攻,缺少协同配合,有的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一时竟摸不清奥军撤退的方向。

他们大都以为奥军必定向南撤退,经由帕尔杜比策回守维也纳。

而实际上,奥军因为南翼被堵,只有向东开进。由于普军统帅部未能及时掌握情况,普军官兵因连续行军作战而疲惫不堪,加上第1、第2两个军团以及奥军一些部队互相混杂在一起,统帅部也就一时无法进行指挥和调整,以致未能组织有效的战术追击,使奥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厄运。

萨多瓦会战中。普鲁士军队的武器大放异彩。

普军的步枪在战场上全面压制住了奥军的步枪。

那些南德各邦国的武器就更不行了,这也是为什么普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

普军还用预设的机枪阵地设伏,瞬间将奥军的一个骑兵师给打残了。

火炮方面,普军使用的克虏伯大炮也全面压制奥军的大炮。

最后,没有任何的悬念。此战以普军的大胜而结束了。

奥军的伤亡和被俘人员虽然达45万余人。

但总司令贝奈德克仍率主力约15万余人安全地撤退了。

普军在作战中的伤亡,总共约达1万人。经此一役,战争中的命运也就最后决定了,奥地利已经无力再战。

不是兵力上的问题,普军在作战能力上的压倒性优势,让奥军彻底失去了战斗下去的信心。

2月5日,由于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请求,弗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

正是在这个时候王韬才知道战争的结果。

三方人,总兵力达到百万人,规模庞大。

大家都觉得这场战斗会打很长时间,但是当大家的兴致都被吊起来的时候,战争却结束了。

就像是一帮吃瓜群众准备围观的时候,瓜准备好了,但是戏却结束了。

当时,普军是有能力继续进攻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普王威廉和他的将领们,都要求继续进军,攻占维也纳,彻底击溃奥地利。

然而,头脑清醒的铁血先生却极有政治远见,他担心战争一旦拖延,将引起弗兰西的干涉,或者在被击溃的奥地利境内发生重大变革,从而使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计划毁于一旦,因而力主谈和。

他认为,如果过分地伤害奥地利人的感情,迫使他们孤注一掷,甚至铤而走险,那么,在未来必将来临的普法战争中,将不能争得奥地利的中立,对普鲁士很为不利。

因此,他力排众议,主张立即缔约,甚至对国王以辞职相威胁。

普王威廉一世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让步。2月22日,普奥双方代表在尼科尔斯堡进行谈判;26日,签订尼科尔斯堡预备和约。

一切都是那么的迅速,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就连消息灵通的报纸都跟不上这个节奏。

为了避免法国或沙俄干预战争,铁血先生劝谕威廉一世迅速跟奥地利议和,不急于求成。

奥军接受弗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3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

和约规定:德意志邦联议会解散,奥地利完全退出旧的德意志邦联。

而普鲁士则有权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把它对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管理权全部让给普鲁士,并向普鲁士偿付一笔大的赔款;同时,奥地利还统一放弃对威尼斯的管控权。

奥地利终于完全从意大利的土地上撤出。

但是围绕这威尼斯最终归属,意大利各个邦国又产生了分歧。

威尼斯人准备迎接英雄加里波第去担任威尼斯的元首。

但是有的邦国却觉的威尼斯应该恢复王国统治。

加里波第则提出撒丁王国为核心建立意大利王国。

这一提议提现了加里波第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

因为这个建议中,他没有给自己争取任何一个头衔。

撒丁王国自然支持。而那些反对的人则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于是,一场合并大会在在都灵召开。

到了三月底,整个欧罗巴大陆基本上平静下来了。

只有铁血先生还在为组建德意志联邦忙碌着。

这次战争让普鲁士对各个邦国的控制加强。

柏林直接开始向各个邦国派遣官员。

铁血先生还将对各邦的资源进一步地进行整合。

而刚刚反应过来的拿三开始找铁血先生兑现承诺。

一场新的扯皮和纷争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