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历史小说>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0403 姜还是老的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403 姜还是老的辣(2 / 2)

依荷苦口婆心的道:“让你写个故事就这么难吗?看看那边,都是被淘汰的稿子……全大唐不知道多少人想在望月谈上刊载自己的作品。”

“我们每个月收到的各种稿件能有近万份,最后只有不到五十份能成功入选。”

“现在有现成的机会可以让你登上望月谈,你竟然不知道珍惜。若是让他们知道了,不知道多气愤。”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道:“搞清楚身份,你这个主编都是莪任命的,小心我把你给撤了。”

这时旁边有人说道:“对,真人赶紧把她撤了吧,让我来当这个主编。”

其他人纷纷起哄,道:“对对对,把她撤了我来当,保证不问你要小说。”

依荷瞪了众人一眼,凶巴巴的道:“想造反是不是?今天全部加班,不干完活儿不准回家。”

“哈哈。”众人大笑起来,办公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陈景恪也很满意这里的氛围,这才是一个文学杂志社该有的情况。

很多人放弃出仕的机会留在这里,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氛围。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身份地位。

望月谈全国独一份,即便是最普通的编辑也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现在他们出门对别人说,我是望月谈编辑,长安县令都要对他礼敬有加,部堂高官也要给几分面子。

而各家各派的大儒学者,更是对他们非常客气。

这就是影响力。

他们当一辈子官,都很难获得这种地位。

说的长远点,只要他们一直在这个位置上,他们的子孙要是出仕的话也能因此受益。

有眼前的利益,也有长远的利益,这群人自然呆的开心。

看着面前堆积成山的稿子,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你们就十来个人,这么多稿子能处理的过来吗?”

依荷说道:“加班加点还是勉强能处理的过来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篇幅不够用了。”

“被淘汰的稿子里其实有很多也是精品,可限于篇幅只能有五十篇入选……”

“虽然我们贯彻的是优中选优之策,可这样会让我们错失很多人才,也会让读者们错过很多优秀的观念。”

“长此以往,也会让很多有才华却总是差一点的人对我们失去信心。”

陈景恪夸道:“你能注意到这一点,我很欣慰。说明你一直在进步,没有躺着吃老本的想法,让你当总编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望月谈蒸蒸日上,影响力一天比一天大。她却能从这繁华的表象下看到危机,确实是能力的体现。

得到夸奖依荷很是开心,不过嘴上还是谦虚的道:“您快别夸我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陈景恪点点头,问道:“你有什么办法吗?”

依荷说道:“我和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是限制投稿,有些人创作速度快,是期刊常客。可以作出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他们二次登上期刊。”

“我们讨论过后一致认为,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最合适。这样既能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又能逼迫他们精益求精。”

陈景恪想了一下道:“一个季度太长了,隔一期吧。而且也不要直接说是为了给其他人腾位置,只说是审稿速度受限。”

依荷点点头道:“好,我们先试一下。第二个办法就是拆分,把小说单独拆分出来办一个期刊。”

陈景恪直接否定道:“拆分不可行。”

依荷不解的道:“为什么?”

陈景恪解释道:“市场不够成熟,还不足以养活这种专业期刊。”

这里就牵扯到期刊细分了,就像前世分出了各种各样的杂质,少儿、文艺、绘画、医学、漫画、军事兵器、小说等等。

但这是市场成熟之后才出现的细分,眼下没有这个条件。

比如现在搞个医学期刊,注定要扑街。

就像是小说,看起来每一期的优秀小说都能获得广泛好评。

可事实上购买望月谈的人,大多都是为了欣赏上面的诗词文章,看小说只是附带的。

如果真分拆开来,小说期刊的销量会很拉胯,这样反而不利于小说的发展。

这个时代精神空虚,任何的文学类作品都能成为大家的精神粮食。

就算是不喜欢小说的人,见到优秀小说出现在眼前,也会忍不住去读一读的。

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习惯小说的存在,慢慢的不再讨厌,甚至会喜欢上小说。

道理是共通的,不喜欢诗词的人,为了看小说购买了望月谈,也会把诗词全看一遍。

时间长了也很可能会慢慢的喜欢上诗词。

所以综合期刊反而是当前最适合的。

听完他的解释,依荷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陈景恪鼓励道:“不过你分拆期刊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以把这个方案留下,等将来在实行。”

依荷有些遗憾的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眼前的问题。”

陈景恪笑道:“你光想到拆分,怎么就没想过增刊呢?”

依荷疑惑的道:“增刊?”

陈景恪说道:“对,现在一月一期,改成半月一期不就能多出五十篇来了吗。”

依荷先是一喜,可马上又说道:“我们叫望月谈,如果改成半个月一期,就名不副实了。”

陈景恪哭笑不得的道:“这会儿怎么就糊涂起来了,改个名字叫半月谈不就行了。”

依荷摇头道:“不行不行,半月谈不好听。而且望月谈纪念意义非常大,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

陈景恪一想也是,毕竟是第一份期刊这个名字的意义也是很大的。

想了想,他就说道:“那个给增刊取个新名字,每月一号发行叫朔月谈如何。”

依荷道:“望月朔月,好,这个名字好,就叫朔月谈吧。”

陈景恪继续说道:“为了凸显出两本期刊的特色,在内容上需要作出一定的差异。”

“比如朔月谈偏向于小说诗词,策论文章的篇幅少一些。望月谈策论文章的篇幅多一些,诗词小说的篇幅少一些。”

“这样等将来条件成熟需要拆分的时候,就能依靠固有的客户,迅速的稳住阵脚。”

依荷高兴的道:“这个方法好,果然不愧是真人您啊,在期刊的了解和规划上,我们都不如您。”

陈景恪却摇头道:“不,能发现问题也同样重要,你能发现望月谈面对的困境并想办法解决,已经很厉害了。”

他并不想互相吹捧,不给依荷说话的机会,转而道:“如果做成两份期刊,你们的工作量就会大增,仅靠现在这点人手是很难顾得过来的。”

“所以,咱们的杂志社也是时候扩员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