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废土种田:文明新纪元> 第三百六十三章 北伐前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三章 北伐前夕(1 / 2)

五月里春耕结束,今年雨水虽然很大,但是百姓们的工作热情十分高涨。

特别是有了去年的洪灾警示,下半年开始,宋扬便让各地重点兴修农田水利。

灌区、排水渠各地都修了不少,洪水地农作物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与南方完全不同,北方的情况极度不容乐观。

受到去年洪灾的影响,粮食产量减少明显,本就不怎么富裕的罗信集团,终究是陷入了粮荒的境地。

虽然通过抢掠北方部族和从士绅阶级够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危机。

但今年青黄不接的时刻,却是最难渡过的。

再加上今年洪灾风险依旧很大,不少百姓压根就没有回到家乡。

特别是到了山南东道的百姓,因为政策很好大多留在了那边。

无人种粮,洪灾风险,粮食危机。

多重因素的印象下,罗信集团开始蠢蠢欲动。

赵文斌又是一阵不停的撺掇南侵,罗信心里也越发想要到富贵的江南去享受生活。

原本罗信手下的将领们是打算秋收以后再南下的。

现在危机四伏,再不找出路可能就饿死在北地了。

贼寇不善经营,聘了个丞相赵文斌又是个夸夸其谈之辈。

整个北地的粮食,完全处在靠天吃饭的地步。

连基本的农田水利都没有修建。

前些年老天爷赏饭吃,地里撒点种子就能吃饱饭。

最近这两年老天爷翻脸了,还想着躺平吃饭,已经不可能了。

贼寇们名义上做了官,但实际上还和贼寇是一个脾性。

碰到解决不了的办法,那就只能靠抢劫来解决了。

这么一来,赵文斌的想法得逞了。

罗信也敲定了南侵之事,日子就在五月下旬左右。

那时二十多万大军将分东中西三路,直扑江南花花世界。

……

五月中旬,江北传来急报,罗信二十万大军开始整备,十五日之内必定南下。

现在这个季节南下并不是好办法,但罗信也没招了,实在抗不到秋收了。

现在打还能有两个月军粮,现在不打,两个月以后,只能啃树皮打仗。

收到情报后,宋扬立刻召开了备战工作会。

这几年江州集团也没歇着。

特别是去年罗信吞掉了粟末部,江州集团就一直处于最高战备状态,甚至可以随时对北地发动统一战争。

罗信早有南侵的想法,这一点谁都知道。

宋扬也没放弃收复失地的打算。

而此次北地大规模调动,探子们甚至不需怎么费力,就知道罗信要南侵了。

“首先本王强调一点,既然他们动了,那咱们就必须马上反应,并且要比他们先动!”

“贼寇竟然敢南侵,那今年,不!现在!就是统一战争的开始!”

“既然战争开始那就要速战速决,以最短的时间,将各种战争损失降到最低。”

“本王命令,即日起全体复兴军整装,准备出击!”

“两年之内务必完成中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大一统!”

“下面,具体的作战计划,就由大家共同制定。”

“好了,大伙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宋扬定了调子,总体大方向就要这么走。

而且规定了一个大体的时间。

之所以规定两年,是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交通优势。

宋扬的复兴军以步兵为主,靠双腿收复北地,时间要留的宽裕一些。

至于具体的征战方案,还得大家讨论。

作为宋扬集团武官第一人的于明,第一个站了起来。

大会议室是的墙上挂了一张地图,地图非常详细,与这个时代的所有地图都不同。

这些年北地的探子们出了侦查贼寇集团情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更新地图。

有了这地图,宋扬可以说,比罗信还了解北地。

于明走到地图前,一边指着地图,一边说出自己的观点:

“贼寇总兵力约在二十四到二十八万之间,其中最精锐的老营兵大约有七万到八万人。当然,其他的二十万也参加过西北和粟末部的战争。战斗经验上,他们有一定优势。”

“另外他们还有新组建的骑兵两万人,这些人虽然是骑兵,但又一年的训练时间,骑马作战应该问题不大。咱们缺马,这也是他们的一项优势。”

“不过他们这些人还要防备边军和征西军,可能全体出洞。按照常理推测,实际能南下的最多二十万人。”

“在军事驻防上,南向兵力主要分布在洛阳、汝阳、徐州三地。”

“所以我推测,贼兵应该会分东中西三路南下。东路进淮南道威胁江宁,西路则进犯山南东道各州府,中路必然直奔江州而来。”

“所以经过卫所几位将军的商议,我们的建议是,咱们也兵分三路。”

“东路以江南东道复兴军为主力,驻防淮南道各州府,只为抵挡贼兵南下威胁江宁。”

“西路以山南东道、灃州、朗州等地复兴军为主力,驻守山南东道边界,抵挡贼兵南下。”

“中路则以江州、洪州、鄂州、潭州等复兴军为主力,破敌主力直逼信阳。”

于明的作战思路较为保守,两路防守一路进攻。

将优势兵力集中在江州一路,直接北上击破敌军。

这套方案之前就跟宋扬汇报过,宋扬对此并不算十分赞同。

但还是让于明在会上说出来,算是抛砖引玉。

于明发言后回到位置上,宋扬看向众人道:

“老于这个计划属于稳中求胜,但速度慢了些。”

最后宋扬的目光又落在了老太师高良平的身上。

“老太师,你的看法呢?”

高良平颤颤巍巍想站起来。

宋扬压压手道:“老太师座下说就行。”

老头前几天感染了风寒,刚好了一点,身体还有点儿虚弱。

“谢王爷。那老臣就失礼了。”

老太师抱了抱拳又坐了回去。

“刚才于大人所提的方针,与天灾之前完全可以才去。但放在现在,特别是王爷定了速战速决之策,那这个战略就要稍作调整。”

“咱们复兴军各军的战斗力都是极强,特别是江州、江宁、房州三军团,已经装备起了火枪营和火炮营。”

“如此强大的火力,哪还担心那些贼寇的进攻?”

“已老臣之见……三路并进!东路直驱京都,西路占领长安、洛阳,进而北上去征西军接壤。中路精锐则击破敌军主力,直取敌军老巢信阳,兵夺取整个河南道和中原地区!”

宋扬笑了,老太师高良平的想法和他一样。

复兴军三大兵团已经装备了足够的火器,在武器装备代差面前,敌人不堪一击。

于明的战法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江州人少。

怕贼寇会逐个击破,先防守在反击,也能稳妥的消灭敌人。

但宋扬不想等了。

之前的五年为的就是等火器,现在火器有了,也装备上了,是时候拿回北地疆域了。

老太师说完,宋扬又看向众人,马成想了想便占了起来。

“王爷。若说战斗力,咱们复兴军不惧任何敌人,可是人数上终究少了一些。”

“各地复兴军能调动的兵力加在一起不过二十万上下。这里面还要留人防备这黔中道和岭南道西部的蛮族,而且还要有人在家里防守。对了还有东边的倭寇侵扰,也要留些人防备。”

“如此一来,可战之兵不过十万甚至更少。”

“这其中尤以三大兵团为主,各兵团能战之兵约为三万人左右。再加上水师一万人,堪堪十万之兵。”

“若敌人渗透防线南下,我后方便容易出乱子。”

马成的担忧不无道理,人家贼寇人多,而且机动性比较强。

“若是水师不动,只留下防守,能否将贼兵挡在江北?”宋扬看向马成问道。

马成摇摇头道:“人数少些。”

“那将各地民壮调来巡江,增加巡逻船只,减少商货运输运输,重点防御贼兵漏过防御。可行吗?”宋扬又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