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第2章 慧眼识人的心理操纵术:像福尔摩斯一样明察秋毫(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慧眼识人的心理操纵术:像福尔摩斯一样明察秋毫(2)(1 / 2)

观察细致的人总是能从人的表情中提前预知对方的想法,比如在表达哀伤的情绪时,眼部的作用最为明显;在表达高兴和厌恶感时,嘴部的动作最为重要;惊奇的表情则需要前额的动作来表现;脸颊泛红晕一般表示羞涩或激动;脸色发青、发白则表现生气、受到了惊吓而变得紧张或愤怒的情绪;皱眉头一般表达的是不赞同、愤怒、不满、盛怒、专注等情绪;扬起眉毛、睁大双眼这种表情则表达惊讶、兴奋等情绪;眉毛上扬后慢慢垂下,表示惊讶或悲伤。

三国时期,有个陌生男子前来拜访刘备。那人说自己有治国良策,刘备听了之后有些动心,便将这位陌生人请到了殿内。那人先恭维了刘备一番,然后与刘备谈论起了各国的英雄好汉、人文地理等。

刘备见那人谈吐不凡,很高兴。两人聊着聊着,气氛越来越融洽,好像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

这时,诸葛亮突然有事前来请示刘备,还没等刘备向诸葛亮介绍对方,那人就好像受了惊吓一般,连声说要去趟茅厕便匆匆走开了。这时刘备便向诸葛亮极力推荐此人,说这个人的知识十分渊博,想要这人为己所用。

诸葛亮道:“主公,我觉得此人并非善类。他见了臣就神色大变,左顾右盼,神色不安,奸色外露。这人看起来心怀不轨,否则怎么会有如此的表情变化呢?这人肯定是来暗杀主公的,幸亏我早来一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之后,连忙命人去抓刚才那个人。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人早已翻墙逃跑了。刘备此时才备感后怕,想到刚才自己很有可能殒命于此人手中,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

总之,人的面部是表达内心信息的镜子,从人们的面部表情上可以看出对方内在的心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依靠了解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意思便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对方的心理活动,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拥有的。只要我们能够学会这种技巧并在生活中合理地运用,就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心理学智慧面部表情是依靠面部肌肉的作用而产生的脸部动作。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表现出许多复杂而又微妙的信息,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自身的性格、情绪、对他人的态度等等。在面对他人时,可以细心观察对方的表情,提前捕捉对方的想法。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820世纪的美国,有一位母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位母亲在电视节目上说,自己和孩子在外郊游时,孩子忽然被一群恶人抢走了。她发疯一样追着汽车,直到双脚出血、精疲力尽也无济于事,最后只能望着汽车远去的背影伏地痛哭,默默祈祷着孩子以后的幸福和平安。

节目播出后,热心的观众纷纷打来电话慰问和帮助这位可怜的母亲,更有人结成了爱心组织,努力帮她寻找失去的孩子。然而几个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女士竟然被警方逮捕,罪名竟然是虐杀儿童。

原来,正是这个众人眼中可怜可敬的母亲,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并沉尸湖底,然后编造谎言并借此牟取名利。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首先怀疑这个母亲的不是警方,而是一位已为人母的心理学爱好者。这名心理学爱好者看了电视节目以后,通过当事人一些微小的动作和表情,判断出这个母亲在撒谎,事情另有真相。

原来,杀害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在整个节目中不断地揉眼睛和拽衣领,这恰恰是心理学上最常见的伴随谎言产生的小动作。于是这位观众迅速向警方报案,最终揭开了那个恶魔母亲的真面目。

当时一位心理学家对此事的评价很耐人寻味:一个人的话语可能失实,他的表情可能伪装,他的行为可能被媒体宣传所曲解、美化或是掩饰,但肢体语言是不会骗人的,一个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最能泄露出人心底那个不能说的秘密!

可有人不禁要问,这次事件中的心理爱好者会不会只是偶然说中呢?那位心理学家有没有过分夸大了肢体语言的作用?通过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真的可以洞察别人以小见大:

小动作隐藏着大秘密320世纪的美国,有一位母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位母亲在电视节目上说,自己和孩子在外郊游时,孩子忽然被一群恶人抢走了。她发疯一样追着汽车,直到双脚出血、精疲力尽也无济于事,最后只能望着汽车远去的背影伏地痛哭,默默祈祷着孩子以后的幸福和平安。

节目播出后,热心的观众纷纷打来电话慰问和帮助这位可怜的母亲,更有人结成了爱心组织,努力帮她寻找失去的孩子。然而几个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女士竟然被警方逮捕,罪名竟然是虐杀儿童。

原来,正是这个众人眼中可怜可敬的母亲,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并沉尸湖底,然后编造谎言并借此牟取名利。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首先怀疑这个母亲的不是警方,而是一位已为人母的心理学爱好者。这名心理学爱好者看了电视节目以后,通过当事人一些微小的动作和表情,判断出这个母亲在撒谎,事情另有真相。

原来,杀害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在整个节目中不断地揉眼睛和拽衣领,这恰恰是心理学上最常见的伴随谎言产生的小动作。于是这位观众迅速向警方报案,最终揭开了那个恶魔母亲的真面目。

当时一位心理学家对此事的评价很耐人寻味:一个人的话语可能失实,他的表情可能伪装,他的行为可能被媒体宣传所曲解、美化或是掩饰,但肢体语言是不会骗人的,一个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最能泄露出人心底那个不能说的秘密!

可有人不禁要问,这次事件中的心理爱好者会不会只是偶然说中呢?那位心理学家有没有过分夸大了肢体语言的作用?通过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真的可以洞察别人以小见大:

小动作隐藏着大秘密的内心吗?

答案是:小动作的作用真的可以这么神奇!

“小动作”,在心理学上又称“微反应”。微反应并非夸张、明显的肢体动作,而是每个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产生的瞬间反应,需要有心者观察分析,所谓“微”,关键即在于此。

微反应是从人类本能出发的,是内心想法的外在体现,它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即使再能伪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反应,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反应之后,也就是说只能作为微反应之后的弥补和掩饰。

因此,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由此可见,通过一些小动作,的确可以探究别人的内心。即使是得过奥斯卡影帝、影后的专业演员,其情绪也逃不过被微反应出卖的命运。其实不光专业演员如此,微反应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大名鼎鼎的CIA是间谍组织中的“战斗机”,其成员都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

FBI曾抓到一个叛国的CIA人员,想让这个人供出其他同伙,然而试遍所有方法都一无所获,最后找来了一名身体语言专家。这名专家从FBI手中接过一叠照片,不慌不忙地走向那个顽强又带些得意神色的CIA人员,将照片一张一张放给他看,同时密切观察他。照片看完后专家满意地离开了,最后FBI成功地抓到了该CIA人员的同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