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第7章 洞悉人性的心理操纵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洞悉人性的心理操纵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1 / 2)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等到你真正面对隐藏得很深的人性时,就会明白,一定要有一颗智慧的心,才能帮助自己把眼睛擦亮。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会一些洞悉人性的心理策略,就能让你在打开自家窗户的同时,也悄悄掀起别家的窗帘。

首因效应:

别忽略你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在日常交友、求职等活动中,我们常说“要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怎么才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呢?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留下的印象,即是第一印象。虽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是第一印象对于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做“首因效应”,意思即初次见面的一瞬间给人的印象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烙印。所以,如果你在第一次交往中给别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别人就乐于跟你进行第二次交往;相反,如果你在第一次交际中表现不佳或很差,则往往很难挽回形象。

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连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

的妙用。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如果是聪明、稳重,那么下次见面时即使有较激烈的争执,对方也会把上次的印象融合进去而判断他是个对工作投入的人。相反,如果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穿着随便、毫无气质、工作态度散漫,即使第二次见面诚心交谈,对方也一定会认为此人固执己见、目中无人。

美国总统林肯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给他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

朋友知道了非常生气,责怪林肯以貌取人,当他指出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长相负责时,林肯却说:“一个人既然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偏激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作用。

方微安是金融风险管理行业中的佼佼者,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是她有个不好的习惯-在生活中总是不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整天穿着破洞牛仔裤配大T恤衫,总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可是作为当事人的方微安却从未想过注重个人形象这回事。

有一次,她依旧穿着自己那身“行头”去一家公司面试。负责招聘的HR一看到前来应聘的方微安,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双方交谈了简简单单的几句,招聘方便下了逐客令:“非常对不起,我发现你不是我们想要的工作伙伴,我们公司需要的是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很严肃的人!”

方微安的面试以失败而告终,这不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不够强,而是因为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可见,第一印象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不能忽略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从而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当然,好的外在形象并不只在于服装漂亮,它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从中透露出的个人气质与道德品质。要想有良好的形象,就必须注意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你的形象在交往中光彩夺目。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在日常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首因效应来向人展示一种良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注意,这种效应在社交活动中起到的效果只是暂时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更深层次的信任与肯定,还需要具备完美的硬件素质。

所以,我们不仅要善于修饰自己的外貌,还要加强谈吐、举止、修养、礼节、道德等各方面的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修养才可能脱颖而出,“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意思。

想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吗?那就先努力为自己打造一个好形象吧!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32心理学智慧首因效应的意思就是说,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形成的印象是不易改变的,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一般情况下,第一印象主要是依据一个人的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智慧首因效应的意思就是说,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形成的印象是不易改变的,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一般情况下,第一印象主要是依据一个人的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映射效应:

每个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自己追捧的明星,常会觉得其他人也一定喜欢;自己喜欢的运动,会觉得朋友也一定喜欢;父母喜欢的特长,父母觉得孩子也一定喜欢;你是一个喜欢嫉妒别人的人,别人一对你态度不好,你就认为他们也在嫉妒你;你是一个经常羡慕别人的人,当你走在大街上,别人多看你一眼时,你便觉得他们是羡慕你;你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你就觉得身边没有小心眼的人;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就觉得身边没有坏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映射效应”,它是指人们自己具有某种特性时,就常常认为他人一定与自己一样具有该特性。这是一种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等映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认知障碍。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与高僧佛印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有一天,佛印教苏东坡如何坐禅,两人相对而坐。苏东坡正在打坐时,突然灵光一闪,想要捉弄捉弄佛印,便开口问佛印:“你看我这样坐着像什么?”

“像一尊佛。”佛印睁开眼,淡淡地道,“你看我像什么?”

苏东坡大笑道:“像一堆牛粪。”

见佛印没有开口反驳,苏东坡觉得十分得意。

回家以后,苏东坡高兴地把这个经过告诉了自己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之后,摇摇头说:“哥哥你可错了。佛家常说,‘万法唯心,心外无法’,你看别人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34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羞愧不已。

苏小妹所说的“万法唯心,心外无法”就是指你心中想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佛印心中想的是佛,便说苏东坡看起来像一尊佛;苏东坡心中想的是牛粪,便说佛印像一堆牛粪。

著名心理学家罗斯曾经做过一个很有名的实验:他询问80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是否愿意背着一个广告牌绕学校走一圈。

其中48名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觉得大家应该没有什么理由拒绝;而拒绝背牌子的学生认为,肯定只有极少数人会愿意背着牌子绕学校走一圈。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态度映射到其他学生身上了。

生活中,如果想要避免这种不恰当的思维方式,我们就要学会变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当我们作某种决定的时候,要好好地考虑一下我们所做的结论是不是受到了自己的经验或某种印象的干扰,这样的判断才是最客观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五岁的孩子去逛商场,母亲在各种商品中挑挑选选,觉得有好多东西都想买。一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还在各个柜台前逛来逛去,这时,孩子哭闹起来,嚷嚷着要回家。

母亲很是生气,严厉地训斥了孩子一顿,但孩子还是哭闹个不停。母亲对他说:“你也逛逛,看到想要的东西我就给你买。”孩子听了以后,就不哭了。母亲牵着小孩的手在商场里又逛了一会儿,后来发现小孩的鞋带松了,就蹲下帮他系鞋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