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面点大师> 第四百四十七章 燕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七章 燕皮(2 / 2)

潘华春老家,就是燕皮流传的故乡,这种外人几乎没怎么吃过的美食,在他的家乡,却是宴席上的常客。

在他们家乡,有无燕不成席的说法。

这句话,也表现出燕皮在当地饮食中的地位。

潘华春是制作燕皮的好手,他制作的燕皮,即便是在自己家长,也是首屈一指的。

毕竟潘华春的厨艺水平不低。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又有谁水平很低呢?

燕皮属于潘华春的看家本领,他早就准备在小组赛第四轮使用。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他,看家本领在这一轮比赛中就使用了,那么对抗赛怎么办?

即便是通过小组赛,进入对抗赛,以他这样将看家本领都提前使用出来,那么进入对抗赛,也无疑是炮灰而已。

可是对于潘华春来说,他的执念就是通过小组赛而已。

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想要在比赛中走多远,是不可能的,更别说什么冠军之类。

能够通过小组赛,就是他最大的目标了。

当然能够通过小组赛,其实也并不简单。

通过小组赛的,就算得上是72强,在这个含金量极高的比赛中,72强在全国范围之内,都能进入前两百。

全国面点师中,排进前两百厉不厉害?

别光是看着排名,而是要看其整体。

全国的面点师有多少,多的不说,几百万应该是有的吧?

前两百,说一句百万中选一,也是毫不过分的。

别看表面上潘华春的目标很小,可实际上,这目标可不小。

他在这一轮拿出看家本领,也是准备全力以赴,争取通过小组赛了。

燕皮的制作,首要打肉!

以三斤重的木棍,反复捶打猪肉,将其打成白润细腻的肉泥。

这一步,就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打肉泥这一步,需要讲究手眼配合,不能恍惚,要不然就会打到手,打到头。

潘华春打肉泥的,都是专门带过来的案板。

约莫有十几公分厚,整颗木头聚下来一截充当,下面是木头架子将其架好。高度正好在潘华春腰部稍稍上面一些。

他打肉泥的时候,手高高举起,直至举过头顶,随后腰部发力,带动手臂,重重锤下!

发出沉闷的声音。

慢慢的,这种声音越来越密集,如同鼓点一般,不停敲打。

随着他敲打次数越多,案板上的肉也从一整块,慢慢变成了肉泥,而肉泥随着敲打,越来越细腻,也越来越有粘性。

这肉是猪肉,却并非猪身上什么部位的肉都能用来制作燕皮。

制作燕皮最好的部位,是后腿肉。这里的肉质紧实,捶打出来才更加有韧性和弹性。

其实打肉泥和选肉这一步,和另一种美食极为相似。

那就是牛肉丸!

制作牛肉丸,也是差不多的方式,需要将其反复捶打。

按照潘华春的挑选方式,猪肉一定要是最新鲜的,最好是当天宰杀的猪肉,这样制作出来的口感才能最好。

主办方选择的食材,在品质上没得说,部位也是猪后腿肉,可是新鲜度就要差一些。

主办方购买的猪肉,也是当天宰杀的新鲜肉,是从屠宰场买的,看着宰杀。

若是潘华春的比赛是在上午,那么新鲜度这一点,也完美弥补。可他是在下午比赛,距离宰杀已经过去半天,新鲜度就要差上一些。

当然了,都是当天宰杀的猪肉,只是半天的差距,相差也并不是很大。

猪肉的捶打,是很考验经验的。

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在第一时间分辨出捶打的火候。

光是捶打这一步,就花费了潘华春不少时间。

好在小组赛的比赛时间,都是比较宽裕的,不存在时间不够用的说法。

猪肉捶打好,这才仅仅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对技巧的考验了。

要是说捶打猪肉,技巧性不高,需要的是足够的力气、耐力和丰富的经验。

那么接下来这一步,就更加考验技巧。

捶打好的猪肉泥,将其铺开,撒上红薯粉,然后用擀面杖慢慢将其擀平。

在擀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加入红薯粉,达到延展和防止粘黏的目的。

当然,红薯粉的多少,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说你随随便便去撒就行。

每次撒量的多少,都是有比例的。

看似撒的随意,但是一把抓多少,心里是有数的。

仅仅照着学,做出来的成品,必然差强人意。

燕皮需要擀至三毫米的程度,才能称得上是燕皮。

这种厚薄程度,对面点师手艺是极大的考验。

肉泥的延展性,其实并没有面粉来的好,即便是加入了红薯粉,可是也赶不上面粉。

要擀到三毫米的薄度,并且保持完整不破的状态,手艺不够是做不到的。

这一步,就是对技巧的考验。

潘华春手法熟练,同样的步骤,他早已经做过无数次。

擀皮的力度,手对于擀面杖的控制,燕皮厚薄的程度,他早就了熟于心,刻在了血液里面,成了本能!

只见他一手拿着擀面杖,一手抓起红薯粉挥洒,看似随心随意,可人家没撒一点,都是有量的。

在擀薄的整个过程中,潘华春保持着燕皮一直处于不破的状态。

慢慢的,燕皮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薄。

他还在挥洒着红薯粉。

另一边,高典制作的栗子酥,已经快要接近尾声。

栗子酥的制作并不算困难,主要是麻烦。

特别是剥栗子壳这一步,就特别的耗费时间。

以前高典为了省事,会选择去购买那种剥了壳的栗子来制作。

可是主办方采购的栗子,却是没有剥壳的那种,需要高典自己剥壳。

其品质是相当高的。

高典在煮的时候,就闻到了栗子的清香。

剥壳这一步,高典虽然为了省事没做,可是在学的时候,是做了的。只是他学会之后,选择了偷懒。

他已经将大部分做完,只剩下最后一步——烘烤!

烘烤作为面点常见的烹饪方式之一,其温度有着非常多的讲究。

可以说,烘烤就是对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这两者控制好了,烘烤的结果自然也就好。

就在高典将栗子酥送进烤箱时,潘华春已经擀完了燕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