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都市小说>影帝从天降系统开始> 第四百四十一章 坏了规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一章 坏了规矩(1 / 2)

所谓的保底发行可以看作是发行方和制作方的一次对赌。就像《西游降魔篇》一样,华宜本来是没有资格参与到票房分红之中的。可通过保底发行,华宜不仅参与进去了,还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赚得盆满钵满。

保底发行确实是破坏游戏规则的操作。

以前一部电影上映,需要紧张的是投资人和制作方,发行方当然也会紧张,但紧张的程度不同。

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国内电影的发行模式了。目前来说发行方一般分为分账、买断、代理和保底几种模式。

分账一般用于好莱坞大片,大部分是五五分账,这里分的当然是纯利润,买断一般用于进口批片。

国内大部分电影采取的是代理发行的模式,一部电影在上映之前,需要联系发行方。发行方负责联系院线,安排上映,并收取一部分票房作为发行代理费用。

一般来说发行方能安排的院线越多,票房收入也就越高,他们收到的代理费也就越多。这么看来代理发行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事实也是如此,比较知名的发行方当然是稳赚不赔,而且根本不愁片源。比如影联、光鲜、伯纳和华宜这些老牌的发行方就是如此。

但随着国内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事情也就发生了变化。老牌的发行商不满足于只是发行,新入场的公司又接触不到顶级资源,没有什么好的机会。

再加上制片人、导演和演员觉得自己赚得太少,也想参与投资,有的干脆不参与投资就想要分红。所以催生了另一种发行方式,也就是保底发行。

投资人在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就得到了收益,可以保证电影稳赚不赔。保底发行方也有机会参与到票房分红之中,看起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其实则不然,如果5亿保底,票房卖了6亿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一旦票房和保底金额差距过大就会出问题,总会有一方觉得自己吃了亏,然后就是无尽的扯皮。

还是拿《西游降魔篇》举例,华宜看似赚了一笔,但彻底得罪了周星星。周星星之后的电影第一个就把华宜排除在外。

许愿影业也正是因为华宜的这番智熄操作,才和周星星搭上了线。在陈婕的不懈努力和三爷的斡旋之下,周星星终于松口同意让许愿投资他的新电影《美人鱼》,4亿成本,许愿影业拿到15%的投资份额,花了6000万。

许愿当然不相信《美人鱼》的成本有4亿,可许愿影业上市在即,投资周星星的新电影是重大利好,即使吃点儿亏也要投。

《美人鱼》的主要投资方就有九家,还不算那些联合出品方。大部分都是老面孔,中影、光鲜和星辉都在许愿的预料之中,可他在众多投资方里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和和影业。

和和影业是去年才成立的一家影视投资公司,周星星为什么要引入这家公司?陈婕打听到了一些内幕。电影还没拍呢,和和影业就想要20亿保底发行。

按照这个保底金额计算,就算宣发1个亿,许愿什么都没干,只要等电影上映就能净赚1.65亿。

这不是纯扯淡吗?就是这帮新入局的公司坏了规矩。他们把电影当成了一个项目,谁都可以入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