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女频小说>重生第一女状元> 第一百四十三章 伪君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三章 伪君子(2 / 2)

很难想象林国公看孩子的画面...

元堇放下杯子拿起装樱桃的小竹篮,“慎斋(林胤飞)和他几个哥哥都是我公爹一手带大的。不是有句话这么说的:子不教,父之过。”

呵呵。

元堇吐出一把樱桃核儿,“初十,别忘了。”

这是林家邀请自己去参加林小二百日宴的日子,“忘不了,”接着又继续逗林小二,这孩子怎么逗弄也不哭,怪招人稀罕。

“严世藩想怎么地?”

晴岚看了沈嬷嬷一眼,花厅里顷刻间只剩下自己和元堇母子。

“变着法儿的报仇呗。”

“哼,最近皇上可没给严家好脸。”放下樱桃篮子,元堇惬意的倒在了沙发上。

这个花厅是晴岚专门用来招待挚交好友的,迄今为止只招待过曲婉盈和朱元堇。

“所以啊~”晴岚学着元堇的样子,将腿脚搭在茶几上。

“对了,你还记不记得之前让我帮你找那个...兰陵笑笑生?”

晴岚猛然坐起身,“怎么,找到了!?!”

元堇嗔了她一眼,激动啥,“没有。”

晴岚瞬间又垮了回去,“还以为你找到了呢。”

“我把市面上能找的都给你搜罗来了。”元堇说着抓过来一个小包袱,上面一层是林小二的玩具和衣物。

晴岚接过厚厚的一摞书翻看起来,什么《花营锦阵》、《鸳鸯秘谱》、《风流绝畅》、《江南销夏》、《繁华丽锦》...

纸张倒还不错,一看就是精装版,只是单纯从教育意义来说,观赏性不大。

“不如《金瓶梅》。”不失望是不可能的,这里头的男主角长得也太...扫兴(性)了吧。

朱元堇白了晴岚一眼,“就这些。”爱要不要!

晴岚不理她,继续走马观花的翻着图册。

“啧啧啧啧...这些姿势你和林世子都试过没?”

元堇顿时涨红了脸,“不知羞!”你还没成亲呢!

“这有什么,”晴岚不在意的瞥了她一眼,“嬷嬷还跟我讲过生子六式呢。”

元堇把书页一扣,“这个留着你以后慢慢看,快跟我说说那个严家的小妾来找你干嘛了?”

事到如今,严家的妾比任何人家的妾都更受轻视。

“她说我师弟卖官鬻爵...”

“嗬~你师弟出息啊。”

“我不信,你回去帮我问问林世子。”

“还有吗?”

晴岚摇头,师父的事儿,她私心里不相信也不想跟任何人提。

“好吧,我帮你问。”元堇欢快的吃起了小蜜桃。

******

朱元堇走后,晴岚派人去跟明宇说,下学后带着师父来吃晚饭。

季先生经常来忠义侯府吃饭,年节里更不用说,要不是碍于文(臣)武(将)之间的老规矩,义老侯爷早就邀请季先生来家里面住了。

晚饭吃的是潘二娘秘制的炸酱面。

不同于京城的炸酱,老潍县的甜面酱稀薄且呈红棕色,甜度完全取决于酿酱的麦甘,炒出来的甜酱肉外酥里嫩,颗颗肉粒包裹着酱香,叫人欲罢不能。

最后一茬香春芽和新蒜已然腌好,略薄的面条出锅后浸入凉水中一过,浇上炸酱肉,再来点儿细细的黄瓜丝和醋和的蒜泥汁儿,浓香的酱汁慢慢渗透进面条中,味道简直太美了~~~

“说罢,出什么事儿了?”季大儒安闲的靠在椅子上,捧着一杯绿茶却迟迟不见他喝——刚才面条吃多了。

饭后,晴岚邀请师父“品画”,这画是前朝的孤品,晴岚的嫁妆之一。

这会儿书房里只有师徒二人,沈嬷嬷亲自守在外头。

整个下午晴岚都在思考怎么跟师父开这个口,不说绝对不行,严世藩亮了牌,即使不马上回击也得有所防范啊。

可是...这话要怎么说呢,毕竟师父是长辈,晴岚怕师徒间会因为此事而起隔阂。

“今晨邵佳嘉来找过学生。”

“唔,所为何事?”季大儒站了起来,太撑了,他准备在地上“溜达溜达”。

“她说...师弟在东北卖官鬻爵。”算了,还是先说这事儿吧。

“哏哏,他倒是想。”季大儒不以为意,继续绕着桌椅“徘徊。”

“空穴不来风。”师父您歇歇吧,转的我头晕。

季大儒摆摆手,“无碍。”没什么大事儿。

晴岚咬着下唇,问询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怎么,严世藩拿我说事儿了?”在北方呆久了,季大儒的儿化音也说的越来越地道。

“师父,”晴岚透过玻璃窗望着橘金色的夕阳,轻声道:“您有没有中意的女子?”

原来如此。

季大儒的脸上终于多了一丝人间的烟火气,“严世藩还真是‘煞费苦心。’”

晴岚眨眨眼,双手托腮等着听“八卦”。

季大儒不愧是大儒,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讲明白了,至于那些不明白的,晴岚也习惯了自行脑补。

季昭雅出身于东山季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三岁会作诗,五岁能吟赋,七岁的时候就跟着他父亲到处游学。

后来,年仅十二岁的季昭雅被邀请到岳麓书院读书,注意,是邀请,朱山长称他为小友,二人算是忘年之交。

品茶、赏月、鉴诗、抚琴...

季昭雅在朱山长的“放纵”之下,越来越往“谪仙”的方向发展了。

而朱山长的第三任夫人白氏,对经常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翩翩少年,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某日,朱山长约了季昭雅喝茶,然而赴约的却是白氏。

色诱(晴岚猜的)不成,季昭雅“仓皇而逃”,自此再也没有踏入湘地半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