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女频小说>重归新加坡1995> 第361章 第一次的青春朦胧与卡脖子产业园(求订阅给动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1章 第一次的青春朦胧与卡脖子产业园(求订阅给动力)(2 / 2)

随后这家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改名为安捷伦科技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成为安捷伦一个的气相色谱生产基地。

前世,这家公司也是李晓凡的客户之一。

原来,杨飞燕也曾在这家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工作过。不过,前世,等李晓凡回来上海工作时候,杨飞燕应该已经跳槽离开这家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了。

这回,杨飞燕应聘的岗位是投资助理。

李晓凡给吴秀梅的要求是毕业于复旦或交大这样的重点大学,至少两年工作经验,电子或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

让李晓凡意外的是他们发布在上海人才市场的招聘广告居然吸引到了杨飞燕的应聘。

根据吴秀梅的汇报,这次应聘公司新岗位的应聘者很多。

李晓凡知道,最吸引人的大概是他们开出的条件月薪从6000元人民币起……

1996年的外资企业,普通的大学生工资水平在2000-3000元左右。

要吸引到好的人才,就要舍得花钱,而且这些对当下的李晓凡而言都是小钱。

……

三天后,李晓凡飞抵上海参加上海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会议,顺便面试杨飞燕这些应聘者。

到了上海之后,李晓凡让公司的驾驶员开车,他让吴秀梅陪同先去考察了一圈位于上海西南角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杨飞燕现在上班的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就在这个漕河泾开发区内。

“李董,你考察这个漕河泾开发区干嘛?”在车上,吴秀梅好奇地问道。

“我们去考察了再告诉你……”李晓凡笑而没细说。

当时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东起桂林路,路东有当时的上海邮电通信设备厂,西到新泾港,北临蒲汇塘,南到漕宝路,规划面积大概6平方公里。

这个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其前身是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周边有交大、华东理工大学等20所大专院校和120多所科研机构。

负责园区运营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招商部经理热情接待了李晓凡一行的来访。

招商部经理介绍

1988年6月,报经国家批准,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扩建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列为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沿海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1991年3月,国家又批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当下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具有“双重性质”的开发区。它可以享受享有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待遇,又可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李董,至去年1995年底,我们开发区共有企业616家,员工达54万人。其中三资企业已达189家。引进项目总投资123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76亿美元,占总投资的6154%……”

“我们开发区不仅政策优惠,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距虹桥国际机场不到7公里,距市中心人民广场才11公里,毗邻内环线高架道路和地铁车站。李董,如果您有好项目,欢迎考虑入驻我们园区!”

……

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回来的路上,吴秀梅耐不住好奇又问道“李董,莫非你想在这个漕河泾开发区落个项目?”

“嗯,这个漕河泾开发区的位置相当好,比远在浦东的外高桥、金桥与张江等园区好得太多了。我在考虑,这里可能适合放一个卡脖子产业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