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横推诸天:开局小李飞刀> 第86章 收过路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章 收过路费(2 / 2)

步行的普通百姓则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只有马匹,马车这些需要缴纳费用。

当然,这些费用也不是道家一家独占,还要分给道路所属国家收益的四成,剩余六成,一成半作为沿路外堂弟子的日常开销,两成作为每年维护道路的费用,还有半成用来雇佣百姓打扫路面,一圈下来,道家自己也就余下两成收益。

刚开始诸国还都没有在意这条路能提供多少收益,直到李冥快要到达桑海时,仅凭韩、魏两国内的路段,每月就能给韩、魏两国带来一万两左右的收益。

虽然,区区一万两白银对一个国家来说算不得什么,可这些钱都是凭空来的,他们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而且一个月就有一万两的收入,要是一年,五年,十年,那这个收益就大的可怕了。

一年十二万两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古代军队士兵一月的俸禄也就一两到二两银子,有些甚至还没有这么多。

十万两,足可以支撑一个五千人的军队在外作战一个月左右,可以给一万人的军队支付一个月的俸禄。

其他国家不是没有试过模仿道家的做法,可他们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功,有些国家异想天开,以为随便找条路收费就可以了,却没有考虑到这条路是否有人走,是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能保障路上行商的安全,等等。

楚国就是其中的典型,楚国现任国君是熊悍,史称楚幽王。

熊悍是昌平君、楚衰王、楚王负刍,以后三代楚王的哥哥,从他的谥号就能看出,这个楚幽王并不是什么英明的君主,不然,也不会被后世灌上与著名昏君“周幽王”相同的谥号。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用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分为美谥、平谥、恶谥。

谥号在隋唐以前都是很有信服力的,唐朝之后才逐渐失去了说服力,人们转为用庙号称呼皇帝。

比如:“汉高祖”、“汉武帝”、“唐高祖”、“唐太祖”。

动祭乱常是为幽,这说明了这个楚幽王并不是一个合格君主。

楚幽王眼红韩、魏两国的收益,一拍脑袋就将通往楚国首都寿春的几条路定为了收费路,而且他们不仅仅收商人的钱,就连百姓走到路上都要被索要过路费,定价每人三十文。

这下可好,商人不敢来寿春贩卖货物,百姓不敢将粮食运往寿春贩卖,堂堂楚国都城竟然变成一座空城,城里什么都缺,生活必须的柴米油盐都缺。

没有百姓上山砍柴背到城里贩卖,这些人连生火做饭的柴火都没有,无奈楚幽王只能收回命令,寿春这才逐渐恢复了生机。

楚国的无脑操作,也给其他诸国敲响了警钟,在没有研究透道家的运营方法,没有人再敢轻易的仿照道家收过路费。

p:楚国的都城太难查了,楚国曾经经过数次迁都,我只能查到楚幽王的父亲,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都于寿春,也就是现在的a省寿县,后面就没有记载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