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第三百五十五章 寒门与士族只能有一个掌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五章 寒门与士族只能有一个掌权(1 / 1)

刘琮温和的态度让李善微微松了一口气,虽然他已经做了必死的准备,但能活着谁也不想去死。这位名声不大好的皇帝看样子并不在意名声什么的。李善是李儒的四子,长安事变的时候他才十二岁。因为王允搜捕李儒,为了自家血脉着想,李儒把自己的四子藏了起来。直到董卓的旧部反攻长安之后,李善才得以趁乱逃亡。然后跟一样,这位小公子在逃亡路上碰到了自己的表妹董白。董卓最终是士族所杀,所以李善对士族好感很差。而李儒本身也并非大士族阶级,所以李善从长安出逃之后一直打着报复士族的想法。所以他得知荆州有一位诸侯对士族毫无好感,大力启用寒门的时候,他立刻跑到荆州想看看是哪位英雄。机缘巧合下给刘琮提供了比较先进的地税法。剧本里面那个时空,刘琮进攻武关致使曹魏大力调动关中军守备。而马玩也趁机领兵叛逃到楚汉,于是给了刘琮任命他为丞相的机会。不过后来刘琮看完剧本调头跑去淮南了,也就错过了一个人才的机会。就这样,刘琮和这位丞相之才的中年士聊了一番,就明白自己错过了多大的一个宝藏。这完全就是一个为士族量身定做的敌人。他对士族非常了解,也明白他们的弱点在哪里,对于阶层的判断很准确。刘琮与其聊了一会,立刻将一群将军连同马谡等随军官员全部赶出去,和李善畅聊起来。“陛下,现阶段您朝堂上的矛盾尚不尖锐,还能维持平衡。”李善在刘琮面前坐稳之后,直接开门见山的向刘琮道,“寒门与士族之间只能存在一方,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现在陛下正处于对外扩张时期,国内的矛盾尚不严重。但是再过百年,恐怕士族与寒门的矛盾可以摧毁整个帝国。”李善的话让刘琮一下子皱起了眉头,对于李善的话语表示不认同了。士族为何不能和寒门并存?他可是想尽办法才维持住了现阶段的士族寒门的平衡啊。而且这样的平衡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彼此都有竞争对手,所以士族和寒门对他这个皇帝有一种竞争般的讨好。这搁以前和以后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是寒门还是士族,一家独大之后都不会像现在这样讨好朝廷的。不过李善现在说这个局势不可能长久维持?这是什么意思。李善很快对此做出了解释。“陛下,士族和寒门,其地位的维持就不一样,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李善神情极其认真的向刘琮解释道,“他们双方的性质从本身就不一样。这并不是简单的大地主和小地主之间的关系。”“士族阶级大多起源于大汉以前的战国时代。他们都是昔日战国时期的贵族和许多前朝的开国功臣的后代。”“他们不仅持有大量的土地,而且普通的农民更是类似于奴隶的存在。在这些士族的地盘上,农民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每一个士族的地界就类似国中之国。”“而寒门并没有这个能力,其所持有的只有土地。农民大多只是为了耕种而租用寒门的土地。”“而且因为这些寒门都是后来兴起的,他们所掌控的人力非常稀少。他们希望获得足够的权力压制甚至消灭士族,让士族掌控的人力可以分散。”“而士族恰恰相反,他们通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希望永远把控权力,把寒门彻底提出朝廷。”“现在朝廷国力正处于上升期间,矛盾尚不尖锐,但很难说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现阶段的士族阶级并不算是地主,总的来说他们更像西方的贵族。封建小地主和其在权力方面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这需要君主有巨大的威严。如果处理不好,那朝堂爆发战争都是可能的。最直观的就是历史上唐朝中期,代表寒门和士族的最终权力对决牛李党争,一度把朝廷彻底搞分裂。所以李善的一番话意思很明确,不要尝试士族寒门彼此调和,最终还是需要全面重用寒门。不过对此刘琮却表示很麻烦,他沉默了一下说道,“但是相较于士族,寒门的能力无论是眼界还是教育水平都不足以支撑起朝廷所需,士族现在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啊。”刘琮一开始也想全面重用士族,但后来他发现这些寒门子弟在基层还好,来到朝堂至上就出现问题了。寒门其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会给大汉带来顽固保守,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更何况他们的教育水平真的很糟糕,现在的三省六部大部分官职依然需要士族来负责。“无妨,陛下现在的政策已经很有利寒门生存了。未来陛下可可以鼓励士族的庶出子弟开办私塾,想办法从士族手上将教育这一块开放。”对此李善似乎早有准备,他拱手向刘琮道,“陛下可开放国子监的名额限制,每十个学生之中必须有一个出身寒门,从而逐步打破士族的教育垄断。”“陛下只需要在未来一直为寒门站台,稳定朝堂局势,慢慢改造寒门即可。”“至于眼界陛下不是已经有准备了吗?”李善拱手道,他对这一系列处理方式早已经熟记于心。这些年在关中和并州一带他也考察了很长时间,他认为如果士族不彻底拔除,早晚会出问题。至于寒门掌权眼界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让士族固化阶级,恐怕未来皇室依然要被士族摆布了。李善的出现最后给刘琮对朝堂上的一切改革做出了结论。他的一番言论让刘琮沉思良久,迅速改变了主意。谁也不知道刘琮和这位国贼的后人聊了多久。一直到晚上两人才从屋内出来,然后刘琮立刻宣布将李善安插进尚书省。从白身到尚书郎,基本上是一步登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