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1 / 2)

最先带回牛痘相关消息的人,名叫郑常。

郑常带队去镶白旗下的王家庄,追查十七年前的一场天花感染事件。

当时,皇上尚未在八旗中推行人痘接种。

天花来袭,王家庄一度成为疫区。约有六十余人感染,存活下来的十不足一。

如今被问起谁在天花来袭时没有出现感染症状

还真有一批人没有明显病症,就是负责奶牛养殖与挤奶的庄户。

“那个时候对此现象没有特别重视,只是觉得那群人免于被感染因为没与病人发生接触。“

郑常来到北郊庄园,有些意外此处的主事人居然是武格格。

尽管出乎意料,但他得了四爷的口谕也就一五一十进行汇报。

这会正大光明的见面,边上还有嬷嬷守着,外头也有侍卫站岗,完全称不上什么私会。

别看武格格瞧着挺年轻,郑常半点不敢怠慢。面对面汇报时,真能感到对方带给他的威压。

郑常继续说,“奴才此去查证了养牛场在天花疫情的一年前爆发过牛痘病。当年是农庄第一次成批次养奶牛,庄户对于牛群的集中发病印象深刻。”

当年为了避免损失,投入了不少人力去看护奶牛,而那群养牛户要直接接触病牛的出痘部位。

根据部分人的回忆,接触病牛后,人也有相似痘症出现。但是病症很快就会消失,没有太过不适的情况。

郑常按照出发前四爷给的提问清单一项项问询,确定王家庄的养牛户们就是要找的幸存者。

胤禛听了郑常的汇报,这人的书面记录更加详细。

当年王家庄的养牛工总计二十一人,天花来袭时全都没有出现明显病症。

十七年过去了,如今还有十五人活着,岁数最小的也已经年过三十。这些人里面有十个人明确记得自己得过牛痘症,其余人因为年代久远记不清了。

后来的日子里,天花疫情散发出现。养牛户之中,有三人由与天花感染者接触,也没有得病。

郑常从明确得过牛痘症的十人中选了三个最机灵的带回京城。

另外,农庄上正好又出现出痘的病牛,是依照四爷此前的吩咐给买回来了。

胤禛问得仔细,“这一批养牛户直接接触病牛,他们得过牛痘,那么他们的家人呢牛痘症从牛传给人,会否再由得病人传人”

郑常摇头,“回武格格,奴才调查的王家庄一带没有查到相关记录。那些庄户不能肯定十七年前家人是否得过牛痘,许是因为病症轻微也就没了印象。”

对此,胤禛未感意外。

庄户又不是专门研究的大夫,如果得了重病必有记忆,但轻微病症加之时间久了,忘了才正常。

这反而说明郑常的调查真实,不是编造出来的。

北郊庄子的管事姓刘。

胤禛先让刘管事将郑常带到京城的人与牛都给安排好了。

然后,派人将王家庄相关调查内容以及今日份的锻炼心得捎回贝勒府。

这绝不是对武拂衣的唯命是从。

胤禛才没有如老鬼所愿每天写三千字心得,就是短短一百字而已,简单说明他锻炼了。

像他这样的人,绝不会被区区跑步为难到。一百字就像是定期签到,证明他可以做到坚持。

甚至敢大胆假想,这边他每天都跑,也不知那头武拂衣是否每日锻炼

所谓此消彼长,是不是有一日能在速度上胜出对方。这个问题,也许不久将来能验证一番。

当然,这种假想至少要过三个月再能一试,在那一天到来前不会表露出丝毫想法。

贝勒府内,武拂衣收到了来信。

接连看了七天胤禛写的锻炼心得,内容很是乏味无趣。一板一眼记录每天跑了多少路,几点跑的,又是跑了多久。

如此贫瘠的文字,放到后世的小学生作业都是属于不及格的范畴。

简直挑不出优点,没错别字是应该的。除了胤禛已经完全模仿了武氏的笔迹,找不到其他能够夸奖的地方。

有心要折腾人,计划去信让胤禛下一篇心得务必声情并茂。

不过,这种念头被打断了,因为随信来了第一份牛痘调查结论之王家庄篇。

显然,牛痘报告拯救了胤禛。

武拂衣看到了不上朝的曙光近在眼前,但没有急躁冒进。

只有郑常一支小队的结论还不够,洒出去五十个领队,需要等他们都回到京城。

等汇总了所有调查内容,带着详实的旁证再去找康熙。

这一等,元宵就过去了。

眨眼就是正月二十二,黄历上写宜迁居。

“皇上,四贝勒求见。”

早朝之后,梁九功向康熙通传。如果他没记错,近四个月以来,四阿哥很少主动入乾清宫求见。

“传他进来。”

康熙放下手中毛笔,大致猜到是为了什么事,老四应该是为了除夕夜府中的闹剧来请罪的。

武拂衣进殿,请安之后,确实先提及了除夕夜马嬷嬷的罪事。

“儿臣治家不利,让马氏胆大妄为谋害皇室宗亲,请汗阿玛责罚。”

“朕知道了。”

康熙早就有所耳闻,对于马嬷嬷、海氏之类的,他根本没给什么眼神,只要孩子平安就行。

“马氏罪大恶极,死不足惜,这与你无关。孩子们没有出事,可见你也是用了心的。”

虽然不甚在意,但对于老四来汇报家务事的态度给予了肯定,这种不隐瞒的想法很好。

康熙却没想让事情再传播出去,谁家不发生点糟心事,倒也不必传来传去成为其他人口中谈资。

“此事到此为止,别让你母妃跟着操心了。”

武拂衣却要稍稍借题发挥,“汗阿玛所言极是。养儿方知辛苦,儿臣自愧于未曾学得汗阿玛的一成养儿本领。虽有福晋尽心尽力帮衬,但眼下有了四个孩子就怕是照顾不周。若是后院能少些像海氏那样的就好了。”

“你啊”

康熙怎么会听不明白,这是嫌弃后院人多就乱了。

老四家发生了弘晖差点被害的事,又刚刚得了一个小儿子,会这般想也正常。

“去年九月选秀刚刚结束,下一轮还有个两三年,这会你就来说不想要人了。行吧,先把孩子养大要紧。“

康熙给了口头承诺,儿子又不是娶嫡福晋,指或不指新的格格给一点也不重要。

“谢汗阿玛恩典。”

武拂衣也不知道康熙的口谕时效有多久。

反正她现在是妻妾儿女俱全了,真是够了。也不想把精力放在后院纷争上,人能少就少。

康熙瞧着老四,请罪也请了,谢恩也谢了,怎么还没有走的意思

“还有旁的事朕一会要去上书房,瞧你弟弟们的功课。有话,你就快些说。”

武拂衣从袖子里取出了牛痘调查相关报告。

是汇总了所有调查队伍的总结报告。胤禛写的初稿,自己酌情修改了一番,是到了该出现在御案上的时候。

“儿臣的长子今年到了该种痘的时候,但弘昐的身体自出生就不够强壮。”

武拂衣缓缓道出最初与胤禛商议好的牛痘研究动机。

从担忧弘昐讲起,又是提及了四阿哥小时候的种痘事宜,追忆康熙曾经给的点点滴滴关心。

核心思想,有康熙树立了好父亲的榜样,让做儿子的也想去尽力做点什么效仿。

然后,在古籍天问补录中看到「青牛神力」的文章,说是生了痘疹的青牛救了被天花疫情侵扰的百姓。对此引发了思考,想要探查牛痘与天花症之间的关系。

“京畿之地多有养牛户。儿臣琢磨着不如调查一番,即便想错了方向,最多也就是耗费了一点钱财而已。”

武拂衣说着,脸上透出些许欣喜。

“托汗阿玛的庇佑,这一次的调查还真的有些收获。据悉,但凡感染过牛痘病的人,他们在天花疫情来袭时都没有不适症状。”

话到此处,她抛出了最关键的结论,“人得了牛痘病,症状轻微。比起接种人痘时的不适反应要小很多。

如果得一次牛痘也能预防天花,那么改人痘为牛痘接种,是能规避往年种痘时的诸多风险。”

康熙原本以为老四提及幼年种痘是希望弘昐能延期接种,不曾经想竟是抛出如此大胆的假设。

此刻也就是老四提出了牛痘新术,这儿子自长大后就颇为沉稳,从不异想天开。倘若换个人,比如十四来说,势必怀疑他在白日发梦是会把人直接赶出去。

“胤禛,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康熙语气严厉,“人痘之术由来已久,始于唐宋,经过历代名医改进方有今天的成果。以牛痘代替,是闻所未闻。”

武拂衣察言观色,尽管皇上表情严肃,但质疑的情绪并不多。

要不怎么说口碑很重要,胤禛十多年的戒急用忍是成功塑造了办事牢靠的形象。

过去塑造的形象,如今派上了用处。

武拂衣得以有机会缓缓道来,“回汗阿玛的话,儿臣知道此说乍一听很荒唐,但也不必厚古薄今。古人没有记载成书的牛痘术,原因可能是多样的。”

这就列举种种可能性,首先就是奶牛养殖是否广泛。

接触病牛的那一批都是底层百姓,他们得了牛痘有了免疫力,却不一定为人所知。

反之,能喝得起牛奶的人群多是手有闲钱的富裕人家。有钱才会读书识字,去探究病理源头,但他们接触病牛的概率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