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1 / 2)

阅卷不是一件好差事。

不出武拂衣所料,呈给康熙的七十三份读书心得大部分都很辣眼睛。

说得好听点写出了天花乱坠之感,说得真实些就是东拉西扯不着要点,更有甚者否定了经典力学原理,用上了天上星星住着神仙的一套说辞。

当然了,也不全是不堪入目的文章。

矮子里面拔高个,还是能挑出两三个像样的回答。

像是胤祯是被无意中被训练出来,因为得了四哥的要求在书库里找伽利略相关书籍,就从伽利略联系到牛顿。

他不懂意大利文,也能主动找传教士翻译了几篇。

虽然对两人的理论体系还是搞不清楚,但也能找出些有价值的发现,比如伽利略为牛顿的理论奠定了基础,颇有一脉相承之势。

武拂衣在编写原理解析时,没有直接提及牛顿的前辈们都有谁,希望读书的人主动去寻找物理学的发展脉络。

很可惜,除去十四收到了风声,又扣除胤禛代笔的雍郡王答卷,其余七十一份读书心得中仅有一人做到了。

对于鹤立鸡群的答题者,阅卷人多看一眼姓名再正常不过。

落款是纳兰富森,乍一听有点陌生。京城里,似乎没怎么听说过这号人物。

不过,此次呈交读书心得的人都是被康熙赠书在先。即便鲜少听闻其名,也不会是彻底的无名之辈。

武拂衣很快想到了,纳兰富森名不见经传,但他的父亲却闻名天下,正是故去十七年的纳兰性德。

富森是纳兰性德的遗腹子,其生母却不为众人所知,据说可能是江南女子沈氏。

在他出生之后,被祖父明珠带回了府抚养。他的母亲却未同行,究竟是不是沈氏,明珠家也是闭口不提。

一晃十七年过去,富森在京城的存在感远不如两位兄长。

康熙或是念着与纳兰性德的情谊,哪怕罢黜了其父明珠宰相之位,而且近年不再重用他,但在送书时不曾遗漏纳兰性德的孩子。

回到读书报告上,皇子中以七贝勒胤祐写得最为认真。

虽然谈不上有突破性想法,却能看出他真的把一套三册书籍都仔细看了。

然后,武拂衣发现少了一个人,她手上没看到太子的答卷。不知是康熙有意压下没给,还是胤礽压根就没有交

“说说吧,你觉得这些人谁该排前三”

康熙在一旁围观,心里有些遗憾,这堆写得乱七八糟的玩意没能让老四当场黑脸。

也是怪自己,以前让老四戒急用忍,眼下看不了儿子变脸的好戏。

武拂衣可不给康熙看戏,虽然解析一书是她编撰的,但对于众人未能读懂并无怨念。从无期待,也就不会有失望。

眼下就事论事,把纳兰富森、胤祐与胤祯的答卷依次摆开。

“儿臣以为这三份写得尚佳。”

武拂衣一一给了点评,没有隐瞒此前让十四去搜集伽利略书籍一事。“十四弟算是被领到了捷径的路口。可请恕儿臣直说,哪怕有捷径也要自己愿意走。”

“你倒是实诚。”

康熙听了被提名的三份答卷,是与他的阅卷判断一致。老四给出了这样的评判,几乎没有夹杂私人感情偏向。

也就接着问了下去,“既然看过了这些答卷,那么你认为谁合适接手分厂”

武拂衣却没再直言不讳,评价读书报告是一回事,可以依照文章内容做客观判断。推荐暴利玻璃厂分厂的负责人就不同了,学识不是关键,忠诚才是。

“汗阿玛恕罪,儿臣认为此次读书心得的优劣,不宜作为分厂管理者的判断标准。”

这就表明态度,“对大玻璃窗技术进行进一步突破并非当务之急,对现有技术的保密才是重点。得汗阿玛教诲,众兄弟必是愿意守口如瓶。也许有人对下江南并无兴趣,不妨以此为考虑。“

该说的,就说到这里了。

大块玻璃窗的技术能挣钱,这会说康熙教导有方,也许他愿意信任儿子选一个去管理。

当然了,雍郡王是不想管的。刚刚康熙正好说了四阿哥实诚,这就实诚地表明不愿管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去江南。

康熙闻言也笑了,“说你实诚,你还真赶着上说大实话了。这么想去江南,不想做活吗”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确实有私心。“

武拂衣坦然承认,“此次带着家里的两个孩子一起去江南,让他们见识一番市井民生,而不只会纸上谈兵。正如早些年随汗阿玛出京,才能知道行万里路的意义。”

正好,话赶话到到这里。

武拂衣索性再进一步坐实了今天讲话很实诚的形象。

“恕儿臣斗胆说个不合规矩的想法。此去江南,倘若汗阿玛能允许儿臣微服出行,所见所闻会更加真实。”

“你小子还真敢说”

康熙佯怒,顺手抄起一份折子扔了过去。

没砸人脑袋,而是扔得准,直接抛到了老四手里。

武拂衣牢牢接住,看清楚了这是礼部递交的十四阿哥大婚流程清单。距离胤祯的大婚还有十天,这是到了最后确认核实的步骤。

“十天后,十四成亲。你看顾着些,别让他在府邸瞎胡闹。”

康熙如此说着,而对于老四刚刚提到微服私访并没有表示一言否决。

皇上南巡,出行吃穿住行都是顶配,但不是去玩的,主要是视察各地政务。

康熙认可老四的想法,应该孩子们要远行见见市面。说真心话,白龙鱼服是能看到很多真相。

老四能当退则退,毫不贪恋玻璃厂的利润,足见赤忱品性。由他说出想要调查百姓生活实况,也就格外令人信服。

事实上,即便老四没有表示想退,本来也不打算让他分管玻璃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