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1 / 2)

雍郡王押上身上的差事,&nbp;&nbp;认为儿子们能够证明清明的闹鬼传闻没有真鬼。

看热闹不嫌事大,这则劲爆消息在端午节后迅速传遍了京城。好事者不免打听,验明鬼身的研究有没有明确期限?

后来听说时限为一个月,&nbp;&nbp;六月初五必须拿出证据。

算一算时间,&nbp;&nbp;皇上基本在六月出发去塞外避暑,&nbp;&nbp;这个时间节点也就是要赶在圣驾开拔之前。

问题来了,雍郡王此次能成功吗?

犹记前些年雍郡王与直郡王的比斗,&nbp;&nbp;那叫输得一个惨字了得。

地下赌庄又能开盘了,这一次还真难以押注是成是败。

胤祯来到三年前输了十两银子的赌庄门前。

他摸了摸兜里的银子,踌躇了一会转身离开。赌博是坏习惯,十两银子还不如去买话本。

没有跨入赌庄,&nbp;&nbp;不是怕赢不了,而是觉得会胜之不武。

他相信四哥不会随便拿差事做赌,应是心有成竹才会做此保证。

另外,&nbp;&nbp;这次自己不再是旁观者,&nbp;&nbp;也要参与其中验明鬼身实验,&nbp;&nbp;夜探乱葬岗的六人全都参加。

五月初六,理学院的课程结束。

胤祯叫上另外五人去府上吃饭,这就先聚一聚拿出一个章程来。

之前六人打着搞研究的旗号违反宵禁跑去乱葬岗,&nbp;&nbp;现在真要做出成绩来,也不好意思直接去问四哥该怎么办。

弘晖、弘昇、弘昐为了这次的验鬼课题,下午不必去上书房,&nbp;&nbp;让他们有充分时间搞实验。

原本的课程改为自学,还被批准每天能够走读上课,而在清晨卯时到课堂就行。

那意味着与上朝的大臣一样都需天不亮就起床。

臣子们去早朝,皇孙们去早课,弘晖三个人实属提前体验京城大官的早起日常了。

即便如此三个孩子依旧很开心。早起半个时辰,&nbp;&nbp;不仅能换来下午不上课,而且还能住在家里,这笔账挺划算的。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比上自家的狗窝。在府内远比阿哥所要轻松自在太多,且住且珍惜。

六个人聚到了十四阿哥府。

最年长的保泰已经二十二岁,而最年幼的弘昇才八岁。

这样的验鬼组合却不违和,给拿出了一套研究计划。

首先追溯闹鬼传闻的起源,找到被鬼火追过的那些亲历者。

记录好具体的时间、地点、鬼物数量,确认那些人有没有后遗症,除了吕家,还有没有其他遇鬼者生病?

然后,就是查阅文献。

自古以来,坟地闹鬼的故事不在少数。前人都能搞解剖,那有没有对鬼火的成因进行探索?

或是某些遇鬼的症状能给人以启发,是与某种中毒病症相似,从而反推坟地的“鬼火”是由那些毒物构成。

等综合了以上结果,再来想下一步的实际操作验证要怎么办。

六个人带上侍卫就分批出发了。时间有限,先把能查的都查了,而需要场外求助时也别耗着。

人活于世,难免遇上一个人让你心跳加速。

胤禛就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中。

半个月前,被亲弟弟与亲生儿子去乱葬岗的消息给从梦中炸醒。还没消停几天,雍郡王豪言表态抓鬼不成就不干活的消息又传了过来。

外面不知情,但他确定武拂衣是逮着机会就正大光明讲真心话——闹罢工,老鬼是认真的。

他的心脏啊!

胤禛顺了顺气,他被一惊吓人的消息冲击着,很难不心跳加速。自从遇上老鬼,这日子一天天就没太平过。

“终于逮着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不想工作,可把你能的!”

胤禛不吝嘲讽,“我是不是亏待你了?没给你送一块匾额,上书「大善人」三个字。真是谢谢你没有过度压榨我,只把半数的工作量压在我身上。”

其实,胤禛明白雍郡王当众表态不恋实权的好处,康熙更加放心老四这个儿子没有争位的野心。

让人憋气的是武拂衣讲这话时不能更真心实意了,只怕她哪一天真的坐上龙椅,心心念念的也是退休生活,搞不好成了大清第一位逃宫的皇帝。

武拂衣毫不意外回府后会获得禛式嘲讽一份,还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提议。

“你懂得感恩就好,想送匾额也不是不行,题字却不必了。就照匾额的尺寸给铸一块超大份金子,那才是实打实的诚意。”

“俗!”

胤禛扔出一个字。

不由庆幸郡王府的礼尚外来,最终礼单要从自己手里过一遍,否则就要暴露老鬼的奇怪审美了。

武拂衣不认为有问题。

俗就俗吧,超大金块还能变现,题字匾额能用来做什么?

以雍郡王的字迹,给雍郡王题了一块「大善人」匾额。

这算什么?自恋式夸奖?

最后受伤的就是后世历史学与考古学家,给他们徒增困扰。学者们是怀疑雍郡王有替身呢?还是怀疑他有特殊嗜好呢?

不给后来人增加工作量,是同为打工人能给的善意。

这种为人着想的品质怎么能是贪财,但谦虚如她就不自我表彰了。

武拂衣略过这一茬,向胤禛伸出一只手,摊开向上。“我知道你准备好了,拿出来吧。”

拿什么?

肯定不能是荒唐的纯金无字匾额。

换个人就会被这种毫无提示发问给问懵了。

胤禛却立刻就听懂了。听懂了,才会冷笑。“呵!你这是有恃无恐了。”

“瞎说什么大实话。”

武拂衣眼看胤禛要脸黑,立刻改口:“这是相信你本领高超。行事周全,博古通今,谋定后动,面面俱到……”

“打住,别搁我这里练成语。”

胤禛没有再听浮夸的夸奖,去书架上取来一摞书。分别是《老学庵笔记》、《博物志》与《论衡》等等。

两人的一番哑谜,谜底就在几本书里。

武拂衣让胤禛快点拿出来的,正是对历代对鬼火研究的文献。

胤禛既然知道夜探乱葬岗一事,必是查一查相关内容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孩子们给出的夜探理由是去验证鬼火起源,哪怕康熙不做要求,他也会一探究竟,是把那些文献资料准备妥当了。

文献搜集工作确实已经完成。

不必怀疑古人的智慧,汉代就有相关观察。

王充在《论衡》提到:“人夜行见磷,不象人形,浑沌积聚,若火光之状。磷,死人之血也。”

后来,晋代的《博物志》也提到了鬼火:

“斗战死亡之处,其人马血积年化为磷。磷着地及草木如露,略不可见。行人或有触者,着人体便有光。”

同时,也写了接触后的反应,“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文章中没能解释这种症状的原因。

胤禛在此次批注,乍一看像是被邪气入体而失魂的现象可能是中毒。

他经历过真正的魂魄不稳的症状,那种滋味并非书上所言。

而对比来看古人记录的失魂,更像是接触含磷物后中毒。是会头昏恶心、浑身无力,甚至意识模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