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第107章 第一百零七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 第一百零七章(1 / 2)

胤禛面对二选一的回复方式,&nbp;&nbp;犹豫挣扎了三秒,还是选了前者。“你就不能严肃点?”

他让武拂衣端正态度,“现在说的是火药、爆炸与谋逆。至于我推测过程中所用知识从何而来,&nbp;&nbp;那些等以后再说。”

胤禛暗忖拖字诀很好用,&nbp;&nbp;时间一长就把这个话题给拖没了。

那就不必低头认错,更不用大加赞美武拂衣了解春药配方是学富五车的表现。

“好好好,以后再说。”

武拂衣看似很好说话地配合,而在心里记了重重记了一笔。她记性好得很,日后算账。

扯回正题,&nbp;&nbp;干净寺是否偷偷运送着硝石与硫磺?

由于一些寺庙道观会开炉炼丹,让它们能名正言顺采买此类物品,不引起外界任何的怀疑。

但,&nbp;&nbp;干净寺明面上没有炼丹房,&nbp;&nbp;又是搞着见不得人的群体乱性非法集会。有此前提,&nbp;&nbp;它使用过于隐晦的记录方式显得其中有鬼。

「日」与「月」究竟是不是硝石与硫磺?是否用来制做爆炸物?

干净寺背后有没有靠山?是否与江南非法人口买卖有关系?

追根究底,这些问题引出了骇然一问——太子是不是要弑父夺位?

前年秋冬股动朝臣与太后请康熙南下,为此不惜进行摧毁百姓农田坟地的施工方式。

这一时期,范溥在江南的强买强卖行为也逐渐猖狂起来,还敢大胆地挑明是御前人员,让人直接往太子身上联想。

去年,&nbp;&nbp;太子党羽为求享乐而行事越发无所顾忌。

难道胤礽真的很愚蠢,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康熙南巡时的态度温和就是不予追究吗?

不。

有另一种可能叫做将计就计。

胤礽非常明白康熙的计划,皇上在欲擒故纵而想要搞一网打尽。

既然如此,&nbp;&nbp;不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太子明目张胆地非法略卖人口,&nbp;&nbp;把事情往大了闹,让康熙把注意力都放到抓捕非法人口买卖的涉案者之上。

另一头,暗中兵行险着,&nbp;&nbp;抓住时机制造一场爆炸让皇上有来无回。一旦康熙身亡,而胤礽尚未被废除太子之位,他就能名正言顺地继位。

甚至能打着追查弑君真凶的旗号清除异己。

是谁搞的爆炸案?

其中必然有负责皇上安全的侍卫与宫人,那么这些人被谁收买了?

如今,内务府大致分为四派。

亲近太子、亲近胤禩、保持中立,还有一些曾经亲近太子后又转投胤禩。

在非法人口买卖中,已经被密探告发的都是与太子相关成员。

胤礽大可玩一手反间计,利用某些密探支持老八的心理,将部分人口买卖涉案者抛出去引起康熙关注。

实则掩护了有刺杀任务的侍卫与宫人。让他们看起来像脚踏两条船,已经转投了老八。

一旦爆炸谋逆成功,这批死士反口咬死是八阿哥的策划,新君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彻底打压胤禩。

一石几鸟,堪称毒辣。

以上,这些尚且是胤禛的推论。

但逻辑非常通顺,无法驳斥太子秘密策划这一行动的可能性。

胤礽绝非无能之辈。恐怕也感觉到了时间紧迫,他能坐着太子之位的时日无多。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办法挽回康熙的圣宠。既然改变不了皇上废太子的决心,又不想坐以待毙,那就铤而走险。

“搏一搏,太子变皇帝;不搏的话,余生圈禁。”

武拂衣却不会假设要是她怎么选,如果她很不幸地成为这个时期的胤礽,大不了一跑了之。只好没有谋反弑父,康熙不至于对孩子赶尽杀绝。

胤禛不免想得远了些。胤礽被废之后,太子位置空悬,康熙真的意属老四了继位了吗?

所谓远香近臭,太子之位引发的斗争与悲剧,会不会再次发生在老四身上?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种俗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他建议:“去年年初,你在广东府与威廉说了想着搭乘海船远航,我觉得可以准备起来了。接下去朝中必有风波,离得越远越好。”

“跑是一定要跑的,可眼下还有一堆事。”

武拂衣想着迫在眉睫的问题,“天亮后,下一步要怎么走?”

是直接折返江宁,把干净寺发现的问题与推测尽数告之康熙?

或是依照原计划继续在江南暗查,找漕帮船运打探相关线索?

胤禛也发愁,他与老鬼运气也着实太好了些,刚刚出来一天就撞见事。

假设正月初二折返江宁汇报重大发现,否会被康熙怀疑老四早就听说了相关风声?

此前老四是知情不报,不然怎么能如此迅速潜伏干净寺,先撞上了点肉灯日,又是找到了账册里的问题。

有关爆炸的推测,说是一定要对康熙说的,但什么时候讲最合适呢?

如果只是单纯的父子关系就好了。

发现危及父亲性命的威胁,做儿子警惕心起而提醒父亲,那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偏偏,康熙是皇帝。

他本人又一贯把做皇帝放在做父亲之前。

当你告诉一个皇帝他可能要被太子刺杀,哪怕真的出于好心,却也不一定会被感谢。

还会被质疑是不是所图甚大,是不是早就想把亲兄长的储君位置给撬掉,继而有窥觊皇位的心思。

烦!

很烦!

非常烦!

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一的夜晚,新年伊始就要思考处理如此麻烦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