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184章 探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探访(2 / 2)

项乐背上一凉。

祝缨让他查访“私设公堂”的时候,他是有点儿意见的。大户人家如果是罚个仆人,通常不愿意拿到外面去说事儿。就算是自己人,譬如兄弟姐妹的闹上公堂,也要被人指指点点的笑话。再者,一旦进了衙门,也就祝缨这儿不用倾家荡产打官司,她断案的时候是不收礼的。其他的衙门,你进门得孝敬红包吧一路红包塞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又有上下打点的钱。这还是在官司打赢了的情况下,输了的就更惨。

所以,许多人家有事是喜欢自家解决的,不是因为藐视官府,纯属为了不被压榨。比如他家。如果拿这个说事,就有点苛责普通人了。

项乐乃是因为相信祝缨,才接了这项差使。打听了一路,也打听到了一些欺男霸女的事儿,想:凭他干的这些个事儿,收拾他也不冤!

这才更加卖力地打听。

直到他看到这处院落,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私设公堂”。不是自家事自家结,是真的要耍这个威风。

其实古往今来的人都有一个爱好——好仿官样。

从称呼,哪怕是个白身的土财主,也要自称“大官人”。再说衣服,只要有几个闲钱,商人也要穿绸缎。又或者房屋,不许装饰还要偷偷的设置一些超过品级的装饰。从汉代开始,京兆尹厉害的时候,就天天在京城的大街上抓一些走皇帝专用御道的皇亲国戚。

就算是普通人家的男主人,也好在正房正中坐着,叫儿孙在下面排队。

但是,项乐从来没见过有一处私宅这么地像公堂。

见项乐被震住了,小管事带着一点得意,指着一旁的树说:“咱们这儿断事的时候,常有爬上去看的!”

项乐擦了擦汗,心说:到底是大人!怎么能猜得到的!

他装作被吓到的样子,又塞一把钱给小管事,询问站笼的事儿。小管事道:“这算轻的。再带你看个好的。”

“你带我一个生人来,行么”

小管事微有得意:“大官儿有事不在家,这儿看守的是我侄儿。”他还有一个想法,这也是惯用的手法,将人吓住了,以后有什么事都好谈条件了。是商人就能低买高卖,是农夫就能多收租子。

这处“公堂”的后面是牢房,上面是刑房,里面有许多刑具。

福禄县衙里刑具不多,也就是些枷、镣、锁链、棍棒。前三样是抓人、关人、押送犯人用,后面一样是行刑。相当的简单枯燥,县令大人做事毫无新意,就知道“二十板子”“再来二十”。

这里的“仿官样”就不同了,什么皮鞭、夹棍、锥子、房顶垂下来的绳子、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项乐都认不出来。

水牢是石砌的,隐在半地下,里面有人。也有地牢,黑咕隆咚,只有两盏鬼火一样的油灯。项乐拽着小管事的袖子,道:“咱们回去吧。”

小管事道:“这些都是贼皮,你好好的,进不了这里。”他觉得这一趟很划算,这小子看起来是真的经过一些事的,商人不假,也应该是能实干的。拿捏一下,“以后”继续会有油水,黄大官人也会夸他能干,到时候他兴许还能多管几样差事呢!

两人又绕到前面的“公堂”,从门里出来,拐到夹道上,正遇到几个人抬着谷子进前面那一重院子。项乐心道:原来是个收租院,可都这个时候了,哪里还有谷子来交呢

如今都是夏天了,穷人正是挨饿的时候。穷人是常年挨饿的,能够有粮交租都得是秋收之后,接下来是越来越没粮。现在这个时间,就是著名的“青黄不接”。他不问也知道没有好事,目光跟着几个抬谷子的身影往里面看了一眼。

几人抬了谷子进去,项乐再看一眼小管事,见他脸上挂笑,心道:这几个人必得遇上大斗。

绕了一圈儿,他没再停留,第二天就跑到思城县的县城里去,心道:虽然大人说不急,我还是须得将事情打听全。

————————————

祝缨是真的一点也不急的。

项乐一走无音信,童立那儿倒是明面的,奈何遇到了思城县,童立想快也快不起来。黄十二郎要迁户籍、搬家,思城县百姓是乐意的,衙门反而不大乐意——黄十二郎在,能多给他们一点孝敬,不在,就要少一些。只要一想到自己的荷包,书吏们的手上就更慢了三分。

童立只能在思城县熬着,他有公文,可以一路驿站到思城县。到了思城县之后,就不能再住在驿站里了,他得自己投宿个客栈。亏得事先支取了些盘费,否则一天天地花着自己的钱他得急死。

两处都无讯息,祝缨却稳坐钓鱼台,她又唤来了项安与江舟,嘱咐二人:“看好李福姐,她在牢里不能出纰漏。”

祝缨拿出了“正常”的官府速度来对待黄十二郎的案子,不再是头天报案,当天下乡,第二天查完了,第三天回来就把案给结了。

她每天以她自己的正常速度干着手上的其他公务,独将这件案子慢慢地走流程。童立等人被思城县的人磨时间她也不生气,更不派人催促,就由着他们在那儿耗着。

如此过了十天,天气更热了,黄十二郎还不觉如何,以他的经验,官府办事就是这样的。即便在思城县,县衙维护他,最快的办法就是对告状的说“滚”。次一等是接了状子骂一句“刁民诬告”,打一顿再“打出去”。如果是其他人的正常官司,从接状子到查访、断案、判决,多久都不意外。

他发誓,以后绝不再让福禄县办他的案子也办这么慢!得跟思城县似的!

但是福禄县里的其他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林家母女再次拜访了张仙姑,得到一个:“她说派人去思城县问了,人还没回来呢,不问清楚了怎么断呢”

张仙姑跟这母女俩也没有太多的话可聊,张仙姑愣是不明白,缺儿子也有儿子了,怎么还扣着人家姑娘不放去跟人家爹娘团聚。林氏说了好几次“情愿陪着嫁妆”,张仙姑听到第三遍回过味儿来:“你现在说这些,早干什么去了早早给人一条活路,也没有现在的事。”

林氏心比黄连苦,有理由也说不出来,只能含羞告辞。

回到娘家先向父亲哭诉,林翁便去找女婿:“这一回官司纵赢了你也将那个女人打发了!”

黄十二郎有点小兴奋地问:“怎么判了吗赢了”

林翁道:“判什么拿证据的差役还没回来呢!我说的你听进去了吗”

黄十二郎有点泄气又有点焦躁:“知道了。”

林翁道:“你那个妾,我以前可一句也没抱怨过,现在弄出官司来了,我不得不说了。孩子留下,她愿走就走,留下来也是个祸端。”

林翁与妻女的想法是一致的,林氏没儿子,丈夫死了就守不住家业,那不行,得有一个。妾生的也行,但是确实不太愿意儿子再多一个别的娘,妾老实识趣最好,李福姐愿意走,林氏是打心眼儿里愿意“礼送出门”的。林翁也是这样的。

以往,黄家在思城县,林翁也管不着,如今搬了过来又吃了官司,林翁也就说起了女婿。

黄十二郎道:“我不是好色,我是为子嗣。”

“不是有了吗”

“一个哪儿够啊”

林翁道:“几年了,不是也只养了一个见好就收吧。”

黄十二郎犹豫半天,嘀咕一声:“罢,不要便不要,也不是什么美人。”

林翁松了一口气,道:“我再托人打听打听。”

“有劳岳父大人。”

————————————————

林翁托的人是顾同,他没有找顾翁,使自己的儿子林八郎找了县学的同学顾同。

顾同道:“老师断案,哪能被我左右呢”

林八郎道:“我那姐夫,要不是看我姐姐面上,我早打他了!是我爹叫我找你打听的,你能问就问一句,不问就罢,也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哎,你不觉得,大人这回断案有点儿慢么”

顾同道:“你没发现童立还没回来么那是老师慢么是思城县那边的人慢!”

林八郎道:“对哦!”

顾同道:“你就这么回呗。”

“行。”

林八郎对姐夫黄十二郎没半分真心,关系黄十二郎的官司他回家对亲爹也是胡乱应付了事。更以为姐夫就该被县令好好教训一顿!凭什么别人都能挨打。就他姐夫不会挨

巧了,顾同也不喜欢黄十二郎。两人都很敷衍应付,套好了词儿各自散去。

顾同应付了完林八郎,心里也有吃不准的事,想问问祝缨这事儿想如何收场,怎么跟思城县交涉。

他一向行动迅速,扭头就跑到了县衙,见祝缨依旧如常他又不敢开口了。往前迈了半步又收回了脚。

祝缨看了一眼顾同的动作就知道他心中有事,点点桌面说:“有话就说。”

顾问凑上前,问道:“老师,您要怎么处置黄十二郎呢”

祝缨道:“来了证据如法而断嘛。”

“也太慢了。”

“嗯。这事儿啊,得扯皮。”

“啊思城县”

祝缨点点头:“原告是思城县的人,事情发生在思城县,且有得磨呢。”

自己猜中了,顾同却一点也不高兴:“世上怎么会这么多不要脸的人真是枉为士绅!”

黄十二郎算什么“士”啊祝缨都想笑。黄家连个官身都没有呢。

祝缨道:“你怎么耷拉着个脸”

顾同道:“还有思城县,他的心里没有百姓吗!不用说,一定被买通了。”

祝缨道:“裘县令虽然不是什么能臣干吏正人君子,倒也不是个贪暴的人。”

“平庸。”顾同小声诋毁别县的县令。

祝缨道:“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圣人贤者大家伙儿都是平常人。”

顾同道:“老师就不一样!老师不肯收黄十二郎的贵重礼物,咱们都看在眼里,都说老师是个真正的君子!跟王相公一样。”

祝缨道:“礼物我也是收的。”

“那也跟他们不一样。”

“哪儿不一样了”

顾同皱眉思索:“您心里有天下苍生。”

天下苍生祝缨想,那是什么鬼

她摇摇头,低头继续处理手上的活儿,这件案子不但原、被告的籍贯涉及两县,哪怕是断了案,还有一个执行的问题。两家的家产大部分都在思城县,她得怎么干到思城县的境内

跟裘县令扯皮是一定的,两人到南府上司那儿说不定还得打打嘴仗,要是不能照自己的想法来,祝缨甚至做好了一路官司打到冷云那里的准备。今年六月三十,大家都得去刺史府里报到。

所以思城县办事慢是好事!

得拖到六月末呢,思城县的裘县令这么配合,祝缨都想请他吃饭了。

顾同来说了一通,最想知道的反而没来得及问,看祝缨这个样子,他又不好意思再打扰。踌躇间,童波捏着一份公文近来:“大人,思城县回函。”

顾同赶紧去接了,再双手捧到祝缨面前。祝缨接了,拆开一看,上面写着:两县互不统属,福禄县要档案思城县没有给的依据,不如把案子移交思城县。

扯皮,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