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67章 百万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百万贯(1 / 2)

因为明远家的财力,又因为这只在明远家外的街巷中突然出现的“白狐”,“汴京蔡河畔明小郎君”顿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开始有人相信明远是财神化身,到地上来历练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果有人非要质疑“财神”和白狐有什么关系,那些将此事描绘得神乎其神的人便会喷着吐沫星子反问“但你见过那么白的白狐吗?在汴京城里,通身不带半根杂色的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敢于质疑的人当即一怔,回答“我没见过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毕竟事发时明家门前的街巷里统共就只有十几个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对方便满意地点头,然后转过头取望着别人,滔滔不绝地继续传播这桩“奇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质疑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对于这种传闻,明远的朋友们多半不屑一顾。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苏轼秉持夫子教诲“子不语怪力乱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蔡京却笑“子不语怪力乱神,乃是不说,先圣也从未提过到底有还是没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将眼光转向明远,似乎含有深意“远之的财力雄厚,几乎令我都忍不住要怀疑,你和那天上星宿,究竟有没有关系。”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高高扬起嘴角,笑道“各位想想我的表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闻言,无论是苏轼还是蔡京,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的表字是“远之”,而“子”还有一句话是“敬鬼神而远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足够表明明远的态度了,他对那些市井传说根本不敢兴趣,也无意将自己往神怪之事上靠。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久,蔡卞和蔡京这两位新科进士就休完了他们的“衣锦还乡假”“洞房花烛假”,被指派了差遣。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蔡卞是状元,按照惯例,第一任就留在京中做京官,作为经义局编校,辅佐大舅哥王雱,编纂《三经新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蔡京得到的差遣却也在京中,却是暂时填补在任上告病的一名官员,去了太常礼院。但按照常理蔡京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结束在太常礼院的任职,出外做地方上的亲民官。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种建中那里,军器监虽然没有专门设立研发司,但是曾孝宽不知哪里来的魄力,真的按照明远当初提出的建议,在军器司里搞起了“研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今在军器监里,匠人们正在踊跃上报各种项目,由长官按重要性排名先后次序,然后再下发经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能完成,这些匠人们能得到不少赏金,甚至还能得个官身;但若完不成,他们建议的其它项目就得往后推,只能眼睁睁地看别人建功立业拿赏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因此如今军器监中人人干劲十足,想方设法要提高效率或是精简工艺,总之一句话要“提高生产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种建中因此也整日忙碌,连带贺铸那个军器监的“监门”,也开始早出晚归。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相比之下,明远是他那些朋友们之中最有闲暇的一个。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进入六月,天气炎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懒得出门,便终日留在家中处理各种事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一早起来,先读一下“日报”,看看今日瓦舍勾栏里有什么他会感兴趣的节目。当然,各家瓦子的重头戏如今都已放在了暑气消散的晚间。明远据此决定晚上要不要出门。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上午时候史尚和李成周等人或许会寻他有事相商,明远会把所有的事务都在午时之前处理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午饭他会少吃一点,但多半吃不下。通常要到了午觉之后,日头西斜,地面上的暑意渐渐散去,明远的精神和胃口才会重新恢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到了晚上,夜猫子时间里,明远才会精神振作地出去逛各种热闹的瓦舍勾栏,或是在家接待他那些总算腾出些空闲的公务员朋友们。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暑热的天气里自然少不了需要冰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汴京城中的冰块供应却远比长安城充足,价钱甚至比长安城还要便宜少许。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应当是需求量大,而商家们事先准备充足,供给充分的缘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这下子完全没有必要自己用硝石来制冰了,他只管让管事从外面采买来,存在自家的地窖里,需要用时直接取出来冰镇食物或者直接降温。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他从来不让人直接用这些冰制作冷饮——毕竟当初冻上的时候就是混有杂质的河冰,直接入口必然不卫生。听说连皇帝都曾经因为吃过这样的冷饮而闹肚子1。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摆在明远家中的小茶几上,总是些汴京城中能买到的时令果蔬,经过腌渍加工或者冰镇,成为味道独特的小食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杏片、梅子姜、间道糖荔枝2……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还有一种林檎果3,经过明远的仔细辨认,发现竟然就是苹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当然,这种水果吃起来口感绵密,与明远在本时空吃到的脆苹果差别比较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只不过,能闻到一点苹果香,明远已经觉得有点本时空的影子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晚间时到明远家次数最多的是师兄种建中。有时明远外出逛瓦子,种建中也能待在明家前院的书房里,在灯下读书,一直读到明远在凌晨时分归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只是种建中读书略有些遮遮掩掩的,一见到明远进来,就立即把书收起。他有时还会做笔记,拿一叠字纸放在书册旁边,读到重要的便记下来。这些字纸,种建中也总是一张不落地收起,绝对不会让明远看清上面他记了什么。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看不下去,于是趁某一天种建中以为他不在家,独自一人坐于堂上,聚精会神读书的时候,突然从他身后冒出来,总算看见了种师兄在读的是什么。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彝叔兄,你在读《武经总要》4?”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种建中吓了一跳,但见到是明远,当即舒了一口气。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将食指放在唇上,嘘了一声,说“这是军械篇,是曾公令绰拿给我看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曾令绰就是曾孝宽,是种建中的顶头上司。曾孝宽的老爹就是当年主持编纂《武经总要》的曾公亮。曾孝宽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弄得到作为机密的“军械篇”。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武经总要》其实不算什么机密,驻扎在陕西,对抗西夏党项人的大宋西军,高级将领都能接触到。种建中作为名将种谔的亲侄子,要读到这本“集大成”的兵书并不难。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是,这“军械篇”却是《武经总要》中真正的机密,涉及大宋军中所配备武器的种类和各种参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种建中仔细研读这一篇,也正是为了了解各种军械,与自己当初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做一一印证,以便决定该在哪个方向上提高军械生产的“生产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若是这样一本被汴京城中的辽国使臣或者西夏探马偷去,那可就有乐子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