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科幻小说>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44章 千万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千万贯(1 / 2)

火棉的发明,令军器监上上下下鼓舞不已。但是辽人的窥伺也令“火器”研发的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好在种建中与明远早有布置,军器监山阳镇作坊中人人对此闭口不谈,嘴上把得牢牢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整个汴京城,除了亲历者,没有人知道辽人曾经在火器实验时出现,更加没有人知道出现在火器实验时的辽人,竟然是辽国出使大宋的副使,其真正的身份是大辽太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而御史的弹章还是及时出现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弹劾的内容很搞笑,竟然是“扰民”指责军器监在山阳镇闹出的动静太大,导致周围人家中的易碎器皿碎了不少,甚至还有墙壁出现裂缝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军器监中,上至曾孝宽,下至明远这等编外“顾问”,听闻消息都是无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什么叫猪队友?这就是猪队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山阳镇人家中的瓷器碗碟,确实有从架上掉下来震碎的。甚至连玻璃作坊在山阳镇中的那间“样品展示店铺”,也蒙受了不少损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军器监事后已经对其进行了补偿,那些趁此机会能够翻新屋子的百姓甚至还很欢喜,感觉捡到了大便宜。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谁知御史弹章就差昭告天下军器监在山阳镇实验威力巨大的武器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朝堂上是如何争论这事的明远不知道,但是之后军器监开始调整。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山阳镇军器监作坊改建为“山阳冶炼厂”,下设“炼焦”和“炼铁”两个分部,并且开始尝试利用风力和水力,对进行钢铁进行锻造,打造边军将士们使用的铁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从此,山阳冶炼厂源源不断地产出铁甲,通过附近的水路交通,源源不断地运至东京城中位于兴国坊军器监仓库储存,随后按需调往缘边各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火器”研发项目组不日就将调离京城。明远不知道这个项目会移到哪里去,但从曾孝宽口中泄露的一点点口风可以听出,应该会移往南方某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也对,至少要距离西北二虏远一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等到技术攻坚阶段完成,“火器”真正达到了安全可靠、成本可以接受的水平,就可以在北方设立制造厂,大规模生产并装备大宋官军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天他与种建中在山阳镇处理完各项交接事务,两人并辔,一起回汴京城。半道上种建中却又被曾孝宽叫去兴国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无奈,只能自己回家。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一到自家巷口,就见到鬓边簪了一朵碧桃花的史尚在那里探头探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郎君,家中来了访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看着史尚的表情,就知道来客非常重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这位大管家为人鬼精鬼精的,看人也很准,史尚说是要紧的客人那就非常要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位姓吕,看年纪已过半百了,但他自称是您的——‘师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年纪已过半百,依旧是自己的师兄的,就只有那位——“蓝田吕氏”中的老大,吕大临的长兄,吕大忠。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吕大忠的年龄实际比张载还要大。但是他认为贤才不在年岁高低。在一次听了张载讲学之后,吕大忠便心甘情愿拜张载为老师,追随他探寻经义大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是明远在陕西的那段时间里,吕大忠一直在外任官,因此明远虽然住过他家的房子,却从来没有见过他。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是什么风把这位大师兄给吹来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要知道,明远当初打着入国子监上学读书的名号进京,但是却在这里“游手好闲”了一年!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万一吕大忠来过问自己的学业,那该怎么解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史尚眼里看来,平素一向风流倜傥的明远似乎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连脸色都吓得煞白。他好心提醒“要不要小人去通知哪位,能来帮郎君解围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拉住史尚,如此如此,吩咐了几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后他硬着头皮,回到自己家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吕大忠正在花厅中等着明远,而且脸色颇为好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为别的,只为明远在花厅中的书案上放着整整齐齐的一排,是所有在汴京城中刊印的《横渠学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在推广横渠先生的学术这方面,努力有目共睹。吕大忠看了想必也很欣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管怎样,明远总算给吕大忠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赶紧上前,向吕大忠见礼,规规矩矩地拜见师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吕大忠正如史尚所形容的那样,已经年过半百,头发花白,脸上额头上皱纹丛生。他与昔日横渠门下的“教导主任”吕大临眉眼五官十分相似,风格也十分相似,一开口便让人觉得他严厉不可亲近。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因此,虽然吕大忠开口称赞明远过去不遗余力推广“关学”的举动,但明远还是有些战战兢兢,不敢多说,生怕多说多错。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小心翼翼地相询,才晓得吕大忠时任陕西路转运判官,这次来是上京磨勘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吕大忠上京之前特地前往横渠,拜见过张载,因此得知横渠门下有三名弟子正在京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吕大忠既然是张载门下年纪最长的弟子,自然担负有教导之责,见了明远,聊了两句,便询问明远这些时候在汴京的经历,以及是如何巩固所学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位大师兄一听说明远在国子监中的学籍被人挤掉,因此在这里蹉跎了一年,那对眉头立即紧紧地皱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远之,这一年里,你不会是……荒疏了学业了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吕大忠抬头看看明远家的花厅,只见布置精美,各位稀有的玩器摆件放置在博古架上,墙壁上挂着名家字画。明远奉上来的茶水也不是凡品。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虽然吕大忠早已听说明远这个小师弟“家境优渥”,但是此刻亲眼见到,还是觉得小师弟恐怕是“玩物丧志”,被汴京城的繁华给迷了眼。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连连推说没有,这段时间里,他一直都借着师长们寄来的学术文章,在汴京城中“自学”。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而吕大忠瞅瞅明远,也不觉得他是个能自学的样子,当即随手取过一本《横渠学刊》,道“那么师兄就来考较考较你!”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亲爱的宿主,您要不要考虑使用一下‘引经据典’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